皇视四方,匪丑匪恶

皇视四方,匪丑匪恶

诗句读音
匪丑匪恶平仄:仄 仄 仄 仄
拼音: fěichǒuè|wù|ě|wū
皇视四方平仄:平 仄 仄 平
拼音: huángshìsì fāng

皇视四方,匪丑匪恶释义

【匪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府尾切《正韻》甫尾切,非上聲。《說文》匪如篋。《玉篇》竹器方曰匪。《廣韻》器如竹篋。今从竹爲筐篚字。又《說文》一曰非也。《易·屯卦》匪媾。又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且其匪色。《註》匪采,貌也。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芳微切,音霏。《禮·少儀》車馬之美,匪匪翼翼。《註》行而有文也。又《集韻》同騑。騑騑,馬行不止貌。又《正韻》敷文切,音分。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》八曰匪頒之式。《註》匪,分也,謂分賜羣臣也。《地官·廩人》以待國之匪頒。《註》匪,讀爲分。

【丑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敕久切《正韻》齒九切,音醜。十二月辰名。《爾雅·釋天》太歲在丑曰赤奮若。《淮南子·時則訓》招搖指丑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孳萌於子,紐牙於丑。又神名。《山海經》女丑之尸。 《六書正譌》手械也。从又,手也,有物以縶之。象形。因聲借爲子丑字,十二月之象也。又丑象子初生舉手。

【恶】〔古文〕亞《唐韻》烏各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遏鄂切《正韻》遏各切,音堊。《廣韻》不善也。从心亞聲。《通論》有心而惡謂之惡,無心而惡謂之過。又醜陋也。《書·洪範》六極,五曰惡。《傳》醜陋也。《五行傳》貌不恭之罰也。又瑕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築氏》敝盡而無惡。《註》雖至敝盡,無瑕惡也。又粗也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以惡食食項王使者。謂粗飯也。又年凶曰歲惡。又器物不良曰苦惡。又糞穢也。《前漢·昌邑王傳》如是靑蠅惡矣。《師古曰》惡卽矢也。越王句踐爲吳王嘗惡。又多所不可曰性惡。《後漢·華陀傳》爲人性惡難得意。又《廣韻》烏路

【视】〔古文〕眡眎《集韻》時利切《韻會》是義切《正韻》時吏切,音嗜。《說文》瞻也。《博雅》明也。《易·履卦》視履考祥。《書·大甲》視遠惟明。又《字彙》看待也。《左傳·成三年》鄭賈人如晉,荀罃善視之。又《博雅》效也。《書·大甲》視乃厥祖。《疏》言當法視其祖而行之。又《小爾雅》比也。《左傳·襄二十七年》季武子使謂叔孫以公命,曰:視邾滕。《註》欲比小國。《禮·檀弓》公室視豐。《疏》言視者不正,相當比擬之辭也。又猶納也。《禮·坊記》君子於有饋者弗能見,則不視其饋。《註》不視,猶不納也。又猶敎也。《儀禮·鄕射禮》命釋獲者

【四方】1.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。《礼记·射义》:“男子生,桑弧蓬矢六,以射天地四方。”唐韩愈《闵己赋》:“行舟檝而不识四方兮,涉大水之漫漫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六六回:“四下里,十数处火光亘天,四方不辨。”2.天下;各处。《易·姤》:“后以施命誥四方。”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:“泰古二皇,得道之柄,立於中央,神与化游,以抚四方。”高诱注:“抚,安也。四方,谓之天下也。”《新唐书·吐蕃传上》:“陛下平定四方,日月所照,并臣治之。”柳杞《好年胜景》:“他的父辈是个爱交游的流浪汉,凭一付担子,走遍四方。”3.指四方诸侯之国。《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