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香省闼登朝去,杨仆楼船振旅归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杨仆楼船振旅归 | 平仄:平 平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: yángpū|púlóu chuánzhèn3guī |
黄香省闼登朝去 | 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韵脚:上八語 拼音: huáng xiāngshěng tàdēng cháoqù |
黄香省闼登朝去,杨仆楼船振旅归释义
【杨】《唐韻》與章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余章切《正韻》移章切,音陽。《說文》木名。《爾雅·釋木》楊,蒲柳。詳柳字註。又《詩·秦風》隰有楊。《崔豹·古今註》白楊葉圓,靑楊葉長,栘楊圓葉弱蔕,微風大搖。又有赤楊,霜降則葉赤,材理亦赤。又黃楊。《埤雅》黃楊性堅緻難長,歲長一寸,閏年倒長一寸。又《博雅》白楊刀也。又縣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楊縣屬河東郡。又姓。《姓苑》出弘農、天水二望。又叶以征切,音盈。《馬融·廣成頌》珍林嘉樹,建木叢生。椿梧栝柏,柜柳楓楊。
【仆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芳遇切《正韻》芳故切,音赴。偃也,僵也。《唐書·房杜傳贊》興仆植僵。又《集韻》普木切,音攴。義同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敷救切,否去聲。頓也。
【楼船】舩”。1.有楼的大船。古代多用作战船。亦代指水军。《史记·平準书》:“是时越欲与汉用船战逐,乃大修昆明池,列观环之。治楼船,高十餘丈,旗帜加其上,甚壮。”《汉书·严助传》:“﹝南海王﹞后復反,会天暑多雨,楼舩卒水居击櫂,未战而疾死者过半。”唐刘禹锡《西塞山怀古》诗:“西晋楼船下益州,金陵王气黯然收。”西晋,一本作“王濬”。清孔尚任《桃花扇·截矶》:“只剩咱一营江上守,正防着战马北来骤,忽报楼船入浦口。”郭沫若《中国史稿》第三编第三章第二节:“平地或多马的地方多骑军,叫做‘车骑’;近水的地方多训练水军,叫做
【振】《唐韻》章刃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之刃切,音震。《說文》舉救也。《增韻》拯也。《易·蠱象》君子以振民育德。《註》濟民養德也。《禮·月令》振乏絕。《前漢·元帝紀》振業貧民。《註》振起之,令有作業。又《說文》一曰奮也。《廣韻》裂也,又動也。《易·恆卦》振恆。《禮·月令》孟春蟄蟲始振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祝》辨九祭,五曰振祭。《註》至祭之末,但擩肝鹽中振之,謂將食者旣擩,必振乃祭也。《爾雅·釋言》振,訊也。《註》當作迅。謂奮迅。又同震。《戰國策》燕王振怖大王之威。《史記·五帝紀》振驚朕衆。又整也。《禮·曲禮》振
【旅】〔古文〕魯《唐韻》力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兩舉切,音呂。《說文》軍之五百人爲旅。《書·大禹謨》班師振旅。《傳》師入曰振旅,言整衆。《詩·小雅》我師我旅。《箋》五百人爲旅。《周禮·地官·小司徒》五卒爲旅。《註》旅,五百人。又《博雅》旅。客也。《易·復卦》商旅不行。又《旅卦疏》旅者,客寄之名,羈旅之稱,失其本居而寄他方,謂之爲旅。《詩·大雅》于時廬旅。《箋》廬舍其賓旅。《左傳·莊二十二年》羈旅之臣。《註》旅,客也。又《書·禹貢》蔡蒙旅平。《傳》祭山曰旅。《周禮·天官·掌次》王大旅上帝。《註》大旅上帝祭於圜丘。國
【黄香】人名。东汉江夏安陆人。字文彊。少时博学能文,时称“天下无双,江夏黄童。”初任郎中,曾被诏入东观,读官藏典籍。官至尚书令。参阅《后汉书·文苑传上·黄香》。后亦借指史官。唐杜牧《除官归京睦州雨霁》诗:“网今开傅燮,书旧识黄香。”原注:“曾在史馆四年。《后汉书·黄香传》:初除郎中,肃宗詔香诣东观读所未尝见书。”2.荔枝的一种。明谢肇淛《五杂俎·物部三》:“黄香色黄,白蜜色白,江家緑色緑,双髻生皆并蒂,七夕红必以七夕方熟;此皆市上所不恒有者也。”3.见“黄香梅”。典
【省闼】宫中;禁中。又称禁闼。古代中央政府诸省设于禁中,后因作中央政府的代称。《汉书·谷永传》:“臣永幸得给事中出入三年,虽执干戈守边垂,思慕之心常存於省闥。”晋潘岳《为贾谧作赠陆机》诗:“优游省闥,珥笔华轩。”唐皇甫冉《送袁郎中破贼北归》诗:“黄香省闥登朝去,杨僕楼船振旅归。”宋司马光《和王少卿十日与留台国子监崇福宫诸官赴王尹赏菊之会》:“青眼主公情不薄,一如省闥要人看。”清洪昇《长生殿·定情》:“任人不二,委姚宋於朝堂;从諫如流,列张韩於省闥。”徐朔方校注:“省闥,中央政府。”
【登朝】进用于朝廷。《汉书·叙传下》:“贾生矫矫,弱冠登朝。”唐王翰《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》:“登朝身许国,出閫将辞家。”《宋史·刘熙古传》:“歷官十八,登朝三十餘年,未尝有过。”清袁枚《答朱石君尚书》:“公本大儒,登朝之后,仁义其身,礼乐其民。”
【去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丘據切,墟去聲。《說文》人相違也。《廣韻》離也。《增韻》來去,離去,去就之去。《玉篇》行也。《史記·莊助傳》汲黯招之不來,麾之不去。又棄也。《後漢·申屠剛傳》愚聞人所歸者,天所與。人所畔者,天所去也。又《唐韻》羌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口舉切《正韻》丘舉切,墟上聲。《集韻》徹也。又藏也。《前漢·蘇武傳》掘野鼠,去草實而食之。《註》去,收藏也。又《集韻》或作弆。《前漢·遵傳》遵善書,與人尺牘,皆藏弆以爲榮。《註》弆,亦藏也。又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丘於切,音墟。疾走。《正字通》同驅。《詩·小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