浣花老人溪上住,野梅官柳桥西路

浣花老人溪上住,野梅官柳桥西路

诗句读音
浣花老人溪上住平仄:仄 平 仄 平 平 仄 仄
韵脚:去十遇
拼音: huàn huālǎo rén1shàng|shǎngzhù
野梅官柳桥西路平仄:仄 平 平 仄 平 平 仄
韵脚:去十一暮
拼音: yě2guānliǔ qiáoxīlù

浣花老人溪上住,野梅官柳桥西路释义

【浣花】1.即浣花溪。宋陆游《岁晚诗》:“浣花道上人谁识,华表千年老令威。”清戴名世《李县圃唱和诗》序:“然子美故乐蜀,锦江之上,浣花之滨,时时有子美,时时有子美之诗也。”参见“浣花溪”。2.即浣花笺。宋陆游《闲居无客戏作长句》诗:“韞玉面凹观墨聚,浣花理腻觉豪飞。”自注:“浣花,蜀笺名。”参见“浣花牋”。3.见“浣花日”。漢

【老人】1.老年人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及辅氏之役,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。”《史记·循吏列传》:“﹝子产﹞治郑二十六年而死,丁壮号哭,老人儿啼。”唐冯著《燕衔泥》诗:“双燕碌碌飞入屋,屋中老人喜燕归。”臧克家《老哥哥》:“在我这没法合紧双眼的当儿,一个意态龙钟的老人的影像便朦胧在我眼前了。”2.指上了年纪的父母。晋车永《与陆士龙书》:“老人及姊,自闻此问,三四日中,了不能復食。”宋张孝祥《鹧鸪天·平国弟生日》词:“楚楚吾家千里驹,老人心事正关渠。”老舍《婆婆话》:“可是再说硬话实在使老人难堪;只好告诉母亲:不

【溪】《廣韻》苦奚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牽奚切。與谿同。《說文》山瀆無所通者。又水註川曰谿。 《廣韻》或作磎。

【上】〔古文〕丄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時亮切,音尙。在上之上,對下之稱。崇也,尊也。《易·乾·文言》本乎天者親上。又《廣韻》君也。太上極尊之稱。《蔡邕·獨斷》上者,尊位所在。但言上,不敢言尊號。又上日。《書·舜典》正月上日。《註》孔氏曰:上日,朔日也。葉氏曰:上旬之日。曾氏曰:如上戊,上辛,上丁之類。又姓。漢上雄,明上觀,上志。又上官,複姓。又《唐韻》時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是掌切,商上聲。登也,升也,自下而上也。《易·需卦》雲上于天。《禮·曲禮》拾級聚足,連步以上。又進也。《前漢·東方朔傳》朔

【野】〔古文〕埜《唐韻》羊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以者切,音也。《說文》郊外也。《易·同人》同人于野,亨。《疏》野,是廣遠之處。《詩·魯頌》駉駉牡馬,在坰之野。《傳》邑外曰郊,郊外曰野。又《周禮·地官·遂人》掌邦之野。《註》郊外曰野,此野爲甸稍縣都。又《周禮·秋官》縣士掌野。《註》地距王城二百里以外至三百里曰野。又《韻會》朴野。《論語》質勝文則野。《禮·檀弓》故騷騷爾則野。《疏》田野之人,急切無禮。又官名。《左傳·昭十八年》使野司各保其徵。《註》野司,縣士也。《禮·月令》季春之月,命野虞,毋伐桑柘。《註》野

【梅】〔古文〕槑《唐韻》莫杯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模杯切《韻會》謀杯切,音枚。或作槑、楳,亦作。《說文》枏也。《爾雅·釋木》梅,枏。《陸璣·條梅疏》似豫章大木也。又《書·說命》若作和羹,爾惟鹽梅。《禮·內則》梅諸。《名物疏》陸璣所釋有條有梅,自是枏木似豫章者。豫章,大樹可以爲棺舟者也。和羹之梅,籩實之乾,似杏實酢者也。又《爾雅·釋木》時,英梅。《註》雀梅。又《爾雅·釋木》朹檕梅。《註》狀如梅,子赤色似小柰,可食。又《埤雅》江、湘、兩浙四五月閒梅欲黃落,則水潤土溽,蒸鬱成雨,謂之梅雨。《四時纂要》閩人以立夏後逢庚入梅

【官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古丸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沽歡切,音觀。《說文》吏事君也。《玉篇》宦也。《論語·撰考》黃帝受地形,象天文,以制官。《周禮·天官疏》上古以雲鳥紀官,六官之號見於唐虞,堯育重黎之後,羲氏和氏之子,使掌舊職天地之官。其時官名,蓋曰稷曰司徒,是天官稷也,地官司徒也。又分命仲叔,使掌四時之官,春爲秩宗,夏爲司馬,秋爲士,冬爲共工。共工,冬官也。合稷與司徒,是六官之名見也。夏之官百有二十,公卿大夫元士,具列其數,殷之官二百四十,至周三百六十而大備,故曰設官分職,以爲民極。又《增韻》職也,使也,公也

【柳桥】桥。古代常折柳赠别,因泛指送别之处。唐白居易《开成二年三月三日奉十二韵以献》:“柳桥晴有絮,沙路润无泥。”宋张先《江南柳》词:“今古柳桥多送别,见人分袂亦愁生,何况自关情。”元任昱《红绣鞋·湖上》曲:“随人松岭月,醒酒柳桥风。”

【西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先稽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先齊切,音粞。《類篇》金方也。《說文》鳥在巢上也。日在西方而鳥栖,故因以爲東西之西篆。文作,象形也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少隂者西方,西遷也。隂氣遷落物,於時爲秋。《尚書·大傳》西方者何,鮮方也。或曰鮮方,訊訊之方也。訊者,訊人之貌。又地名。《晉書·地理志》西郡。《韻會》唐置西州。又姓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西氏。《姓苑》西門豹之後,改爲西。又《集韻》相咨切,音私。義同。又《篇海》蘇前切,音先。《前漢·郊祀歌》象載瑜,白集西,食甘露,飮榮泉。《後漢·趙壹傳·窮鳥賦》幸賴大

【路】《唐韻》洛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魯故切,音賂。《說文》道也。《註》徐鉉曰:道路,人各有適也。《釋名》路,露也。人所踐蹈而露見也。《周禮·夏官·合方氏》掌達天下之道路。《爾雅·釋宮》路,旅途也。《註》途卽道也。《又》一達謂之道路。《註》長道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路,大也。《詩·大雅》厥聲載路。《箋》是時聲音則已大矣。又車也。《詩·魏風》殊異乎公路。《傳》路,車也。《周禮·春官·巾車》王之五路。《註》王在焉曰路。《左傳·桓二年》大路越席。《註》大路,玉路,祀天車也。《疏》路訓大也。君之所在,以大爲號,門曰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