桓桓观察公,切切廑告诏
桓桓观察公,切切廑告诏释义
【切切】敬重切磋勉励貌。《广雅·释训》:“切切,敬也。”《大戴礼记·曾子立事》:“导之以道而勿强也,宫中雍雍,外焉肃肃,兄弟憘憘,朋友切切。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疾谬》:“朋友之集,类味之游,莫切切进德,誾誾修业,攻过弼违,讲道精义。”1.急切,急迫。汉桓宽《盐铁论·国疾》:“夫辩国家之政事,论执政之得失,何不徐徐道理相喻,何至切切如此乎?”宋朱熹《壬午应诏封事》:“切切然今日降一詔,明日行一事。”明李贽《答耿司寇书》:“且吾闻金吾亦人杰也,公切切焉欲其讲学,是何主意?”2.哀怨、忧伤貌。汉赵晔《吴越春秋·王僚使公子
【廑】《唐韻》巨斤切《韻會》渠斤切,音勤。《說文》少劣之居。《廣韻》小屋。又《增韻》纔也。《前漢·賈誼傳》其次廑得舍人。《註》師古曰:廑與僅同。劣也。言纔得舍人。又與勤通。《前漢·文帝紀》廑事從事。又《揚雄傳》其廑至矣。又《增韻》廑,餘也,略能也。又《集韻》奇靳切,勤去聲。義同。又渠吝切,音覲。《博雅》廕也。 《集韻》或作。
【诏】《廣韻》之少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之笑切,音照。《說文》吿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導也。《註》敎導之也。《又》勴也。《註》謂贊勉。《疏》敎導,卽贊勉也。《韻會》詔者,上下通用之義。《左傳·成二年》欒伯曰:燮之詔也。書何力之有焉。《註》吿也。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》以八柄詔王馭羣臣。《註》告也,助也。《莊子·盜跖篇》爲人父者,必能詔其子。《如淳註》敎也。又《廣韻》上命也。秦漢以下,天子獨稱之。《史記·秦始皇紀》二十六年,秦幷天下,丞相王綰、御史大夫馮劫、廷尉李斯等,議命爲制,令爲詔。《前漢·周勃傳》軍中聞將軍之命
【桓桓】勇武、威武貌。《书·牧誓》:“勗哉夫子!尚桓桓。”孔传:“桓桓,武貌。”晋陶潜《命子》诗:“桓桓长沙,伊勋伊德。”唐杜甫《北征》诗:“桓桓陈将军,仗鉞奋忠烈。”仇兆鳌注:“桓桓,武勇貌。”林伯渠《和朱总司令<南泥湾>诗》:“桓桓虎賁士,中华好男子。”2.高大貌。南朝陈徐陵《司空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》:“巖巖天柱,大矣周山之峰;桓桓地轴,壮哉崑崙之阜。”3.宽广、坦然貌。宋曾巩《朝中祭钱纯老文》:“利害之际,人鲜能安。彼为惴惴,公独桓桓。”典
【观察】1.审视;视察;察看。《周礼·地官·司谏》:“司諫,掌纠万民之德而劝之朋友,正其行而强之道艺,巡问而观察之。”《后汉书·应劭传》:“虽未足纲纪国体,宣洽时雍,庶几观察,增阐圣听。”唐玄奘《大唐西域记·瞿萨旦那国》:“王遂命驾,躬往观察,既覩明贤,心乃祗敬。”清王韬《<火器略说>后跋》:“时中丞方有观察苏松之命,亟欲招余一往。”陈其通《万水千山》第三幕:“部队来到赤水河边停住。李有国、罗顺成登上巨石观察情况。”2.官名。唐代于不设节度使的区域设观察使,省称“观察”,为州以上的长官。宋代观察使实为虚衔。清代作
【公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古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沽紅切,音工。《說文》平分也。从八从厶。八,猶背也。厶音私。《韓非曰》自營爲厶,背厶爲公。《徐曰》會意。《爾雅·釋言》無私也。《書·周官》以公滅私,民其允懷。又《玉篇》方平也,正也,通也。又《禮·禮運》大道之行,天下爲公。《註》公猶共也。又爵名,五等之首曰公。《書·微子之命》庸建爾于上公。又三公官名。《韻會》周太師,太傅,太保爲三公。漢末大司馬,大司徒,大司空爲三公。東漢太尉,司徒,司空爲三公。又官所曰公。《詩·召南》退食自公。又父曰公。《列子·黃帝篇》家公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