涣然发微润,飞上昆仑颠

涣然发微润,飞上昆仑颠

诗句读音
涣然发微润平仄:仄 平 平 平 仄
拼音: huàn ránfā wēirùn
飞上昆仑颠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
拼音: fēishàng|shǎngkūn lúndiān

涣然发微润,飞上昆仑颠释义

【涣然】离散貌。《荀子·议兵》:“君臣上下之间,涣然有离德者也。”《汉书·刑法志》:“事小敌脃,则媮可用也;事鉅敌坚,则涣然离矣。”颜师古注:“涣然,散貌。”明刘基《郁离子·千里马》:“霸世之民,犹以水摶沙,其合也,若不可开,犹水之冰。然一旦消释,则涣然离矣。”2.形容疑虑、积郁等消除。唐李翱《祭中书韦相公文》:“飘沦八年,颠白成翁。幽蛰忽发,涣然启蒙。”元刘壎《隐居通议·理学一》:“一日涣然有省,自是磊磊落落,轩豁呈露,无秋毫凝滞。”姚华《曲海一勺·骈史上》:“吾之初疑,于兹涣然。”3.形容病痛霍然痊愈。宋王禹

【发微】1.阐发微妙之处。汉陈琳《迷迭赋》:“动容饰而发微,穆斐斐以承颜。”宋周敦颐《通书·诚几德》:“发微不可见,充周不可穷之谓神。”朱熹注:“发之微妙而不可见,充之周遍而不可穷,则圣人之妙用而不可知也。”2.常用作书名或篇名,指对某一事理精蕴或某一事物原委的探索。清曾国藩《复刘霞仙中丞书》:“阁下山居静篤,将为《礼经发微》及《或问》等书,何不先取此三礼(昏、丧、祭)撰著鸿篇,使品官士庶可以通行。”清吴乔《<西昆发微>序》:“今於本集中抽取无题诗一十六篇为上卷,与令狐二世及当时往还者为中卷,疑似之诗为下卷,详説

【润】《唐韻》如順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儒順切,音閏。澤也,滋也,益也。《易·說卦》雨以潤之。又水名。《水經》淮水,又東北左會潤水。又水名,出金城。《水經注》潤水,出令居縣西。又州名。《韻會》漢丹陽郡,隋置潤州。又黃潤,蜀布名。

【飞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甫微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匪微切,音非。《玉篇》鳥翥。《廣韻》飛翔。《易·乾卦》飛龍在天。《詩·邶風》燕燕于飛。又官名。《前漢·宣帝紀》西羌反,應募佽飛射士。又《釋名》船上重室曰飛廬。在上,故曰飛也。又六飛,馬名。《前漢·袁盎傳》騁六飛,馳不測山。《註》六馬之疾若飛也。別作騛。又桑飛,鷦鷯別名。又飛廉,神禽名。《三輔黃圖》能致風,身似鹿,頭似雀,有角,蛇尾,文似豹。《郭璞云》飛廉,龍雀也。世因以飛廉爲風伯之名,其實則禽也。又《本草》漏蘆一名飛廉。又《廣韻》古通作蜚。《史記·秦紀》蜚廉善走。又借

【上】〔古文〕丄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時亮切,音尙。在上之上,對下之稱。崇也,尊也。《易·乾·文言》本乎天者親上。又《廣韻》君也。太上極尊之稱。《蔡邕·獨斷》上者,尊位所在。但言上,不敢言尊號。又上日。《書·舜典》正月上日。《註》孔氏曰:上日,朔日也。葉氏曰:上旬之日。曾氏曰:如上戊,上辛,上丁之類。又姓。漢上雄,明上觀,上志。又上官,複姓。又《唐韻》時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是掌切,商上聲。登也,升也,自下而上也。《易·需卦》雲上于天。《禮·曲禮》拾級聚足,連步以上。又進也。《前漢·東方朔傳》朔

【昆仑】亦作“崐仑2”。1.古代亦写作“昆仑”。昆仑山。在新疆西藏之间,西接帕米尔高原,东延入青海境内。势极高峻,多雪峰、冰川。最高峰达七七一九米。古代神话传说,昆仑山上有瑶池、阆苑、增城、县圃等仙境。《庄子·天地》:“黄帝游乎赤水之北,登乎崑崙之丘。”《楚辞·离骚》:“邅吾道夫崑崙兮,路修远以周流。”唐韩愈《杂诗》之三:“崑崙高万里,岁尽道苦邅。”宋张元干《贺新郎·送胡邦衡待制》词:“底事崑崙倾砥柱,九地黄流乱注?”2.古代西方国名。《书·禹贡》:“织皮,崐崘、析支、渠、搜,西戎即叙。”孔传:“织皮,毛布。有此

【颠】《正字通》俗顚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