宦游有何好,海角愁瘴疠

宦游有何好,海角愁瘴疠

诗句读音
宦游有何好平仄:仄 平 仄 平 仄
韵脚:上三十二晧
拼音: huàn yóuyǒu|yòuhé|hē|hèhǎo|hào
海角愁瘴疠平仄:仄 仄 平 仄 仄
拼音: hǎi jiǎochóuzhàng lì

宦游有何好,海角愁瘴疠释义

【宦游】或做官。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﹝相如﹞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,吉曰:‘长卿久宦游不遂,而来过我。’”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易水》:“访诸耆旧,咸言昭王礼宾,广延方士。至如郭隗、乐毅之徒,邹衍、剧辛之儔,宦游歷説之民,自远而届者多矣。”唐韩愈《此日足可惜赠张籍》诗:“我友二三子,宦游在西京。”宋曾慥《高斋漫录》:“王相珪当国,有故人至政事堂,公问劳甚厚,其人宦游不遂,有憔悴可怜之色。”元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二折:“自来西洛是吾乡,宦游在四方,寄居咸阳。”明张居正《初秋》诗之三:“摇落怜乡思,居诸感宦游。”

【有】〔古文〕《唐韻》云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云九切,音友。《說文》不宜有也。《春秋傳》曰:日月有食之。从月又聲。《九經字樣》有,从月。从冃,譌。又《玉篇》不無也。《易·大有疏》能大所有。又《繫辭》富有之謂大業。又《詩·商頌》奄有九有。《傳》九有,九州也。又《左傳·桓三年》有年。《註》五穀皆熟書有年。又《玉篇》果也,得也,取也,質也,寀也。又姓。《論語》有子。《註》孔子弟子有若。又《集韻》尤救切。與又通。《書·堯典》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。《詩·邶風》不日有曀。《註》有,又也。又《韻補》叶羽軌切。《前漢·敘

【何】《唐韻》胡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寒歌切,賀平聲。曷也,奚也,孰也,詰詞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禹曰何。《詩·小雅》夜如何其。又誰何。猶言莫敢如何也。《賈誼·過秦論》利兵而誰何。又未多時曰無何,亦曰無幾何。《史記·曹參傳》居無何,使者果召參。又《前漢·袁盎傳》南方濕,君能日飮,無何,可免禍也。《註》無何,言更無餘事也。又《南史·西域傳》西域呼帽爲突何。又《古今樂錄》羊無夷伊那何,皆曲調之遺聲。又國名。《隋書》西域有何國。又姓。又娙何,漢女官名,秩比二千石。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下可切,賀上聲。同荷。儋也,負也。

【好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呼皓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許皓切,蒿上聲。美也,善也。《詩·鄭風》琴瑟在御,莫不靜好。又相善也。《詩·衞風》永以爲好也。又好會也。《周禮·春官》琬圭以結好。《左傳·文十二年》藉寡君之命,結二國之好。又人名。張好好,年十三,姣麗善歌,杜牧置樂籍中。見《唐書·杜牧傳》。又曲名。武夷君于山頂會鄕族,仙樂競奏,唱人閒好。見《武夷山志》。又《廣韻》呼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虛到切,音耗。《說文》愛而不釋也。女子之性柔而滯,有所好,則愛而不釋,故於文,女子爲好。《詩·唐風》中心好之。又孔也。《

【海角】突出于海中的狭长形陆地,常形容极远僻的地方。元范梈《游南台闽粤王庙》诗:“海角钓龙人杳杳,云间待雁路迢迢。”元张雨《答杨廉夫》诗之二:“詔书宽大到海角,河北饥氓争倒戈。”2.许地山有短篇小说《海角底孤星》。3.用海螺壳作的号角。《西游补》第八回:“外面又擂鼓一通,吹起海角,击动云板。”

【愁】《唐韻》士尤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鋤尤切,音。《說文》憂也。从心秋聲。《廣韻》悲也。《增韻》慮也。又《正韻》卽由切,音揫。《禮·鄕飮酒義》秋心爲言愁也。《註》愁讀爲揫。又《集韻》將由切。與楢同。《說文》楢,聚也。或作愁。又《集韻》財勞切,音曹。揚雄有畔牢愁。又叶士交切,音巢。《道藏歌》椿齡會足衰,劫往豈足遼。虛刀揮至空,鄙滯五神愁。 或書作。

【瘴疠】亦作“瘴厉”。1.感受瘴气而生的疾病。亦泛指恶性疟疾等病。《北史·柳述传》:“述在龙川数年,復徙寧越,遇瘴癘死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元世祖至元十七年》:“未几,瘴癘疾作,帝命尚医诊视,遣近臣临议用药。”清钱谦益《继妻江氏》:“哀矣流人……六年瘴癘,初何意于生还。”苏曼殊《绛纱记》:“相传山神下降,祭之终年可免瘴癘。”2.指瘴气。唐杜甫《闷》诗:“瘴癘浮三蜀,风云暗百蛮。”元无名氏《碧桃花》第二折:“他到任月餘,躭着疾病,多应是少年的人,不禁瘴厉侵染之故。”明徐渭《梅赋》:“风颷撼之而不动,瘴癘攻之而罔颠。”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