”话是说得不拘礼节,甚而使人感到未免粗野,然而它真率,没有丝毫惺惺作态,它亲切动人,诗人豪爽狂放的性格与形象跃然纸上

”话是说得不拘礼节,甚而使人感到未免粗野,然而它真率,没有丝毫惺惺作态,它亲切动人,诗人豪爽狂放的性格与形象跃然纸上

诗句读音
”话是说得不拘礼节平仄:仄 仄 仄 平 平 平 仄 平
拼音: huàshìshuō|shuì|yuèdé|děi|debù jūlǐ jié
没有丝毫惺惺作态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 平 平 仄
拼音: méi yǒusī háoxīng xīng zuò tài
然而它真率平仄:平 平 平 平 仄
拼音: rán értāzhēn shuài
诗人豪爽狂放的性格与形象跃然纸上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 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平 仄 仄
拼音: shī rénháo shuǎngkuáng fàngdí|dì|dexìng géyǔ|yù|yúxíng xiàngyuè rán zhǐ shàng
它亲切动人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
韵脚:上平十七眞
拼音: tāqīn qièdòngrén
甚而使人感到未免粗野平仄:平 平 仄 平 仄 仄 仄 仄 平 仄
韵脚:上八語
拼音: shèn érshǐréngǎndàowèi miǎncūyě
跃然纸上平仄:仄 平 仄 仄
拼音: yuè rán zhǐ shàng

”话是说得不拘礼节,甚而使人感到未免粗野,然而它真率,没有丝毫惺惺作态,它亲切动人,诗人豪爽狂放的性格与形象跃然纸上释义

【话】〔古文〕《玉篇》胡卦切《正韻》胡挂切,音畫。《說文》合會善言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言也。《疏》孫炎曰:善人之言也。《廣韻》語話也。《書·盤庚》乃話民之弗率,誕吿用亶。《註》吿也,言也。《詩·大雅》愼爾出話。《傳》善言也。《左傳·文六年》著之話言。《註》爲作善言遺戒。又《廣雅》調也,恥也。又《小爾雅》治也。又《唐韻》胡快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戸快切,音躗。義同。又《集韻》胡化切,華去聲。亦言也。或作咶。又叶胡臥切,和去聲。《白居易·效陶潛體詩》兀然無所思,日高尚閒臥。暮讀一卷書,會意如嘉話。 《說文》本作。籀文作譮

【是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承紙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上紙切,音姼。《說文》作昰。直也。从日正。《釋名》是,嗜也,人嗜樂之也。《玉篇》是,是非也。《禮·曲禮》夫禮者,所以定親疎、決嫌疑、別同異、明是非也。又《博雅》是,此也。《易·乾卦》不見是而無悶。《又》是故居上位而不驕。又姓。《姓氏急就篇》是氏,吳有是儀,唐有是光。又《集韻》田黎切,音題。《公羊傳·僖十六年》是月者何,僅逮是月也。《註》是,月邊也。魯人語也。《釋文》是,如字。一音徒兮反。又與氏通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氏爲莊公。《註》氏,與是同。古通用。又《韻補》叶市之切。

【说】〔《易·益卦》民説無彊。〕 謹照原文無彊改爲無疆。

【得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多則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的則切,音德。《說文》行有所得也。《玉篇》獲也。《韻會》凡有求而獲皆曰得。又賦受亦曰得。《易·乾卦》知得而不知喪。《禮·曲禮》臨財毋苟得。《左傳·定九年》凡獲器用曰得,得用焉曰獲。《孟子》求則得之。又貪也。《論語》戒之在得。又《韻會》與人契合曰相得。《王褒·聖主得賢臣頌》聚精會神,相得益章。又得得,唐人方言,猶特地也。《全唐詩話》貫休入蜀,以詩投王建曰:一瓶一鉢垂垂老,千水千山得得來。又叶都木切,音篤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罪莫大於可欲,禍莫大於不知足,咎莫大於欲得

【不拘】1.不拘泥;不计较;不限制。《庄子·渔父》:“故圣人法天贵真,不拘於俗。”成玄英疏:“不拘束於俗礼也。”宋苏轼《放榜后论贡举合行事宜》:“欲乞特赐指挥,今后差试官,不拘经义诗赋,专务选择有词学之人。”清严有禧《漱华随笔·殿试》:“旧制殿试,皆有黜落,临时请旨,不拘数目。”冰心《寄小读者》二一:“去国后在学校中,病院里,与同伴谈笑,也有极不拘之时,只是终不能痴傻到绝不用点思想的地步。”2.不论;不管。金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五:“想夫人处必有佳饌,烦汝敬謁,不拘多寡,以疗宿飢,可乎?”《红楼梦》第十回:“

【礼节】礼仪规矩。《礼记·儒行》:“礼节者,仁之貌也。”孔颖达疏:“言礼仪撙节是仁儒之外貌。”《管子·牧民》:“仓廪实则知礼节,衣食足则知荣辱。”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:“知仁谊,然后重礼节;重礼节,然后安处善。”南朝梁武帝《藉田》诗:“年丰廉让多,岁薄礼节少。”金王若虚《论语辨惑二》:“《乡党》一篇,皆圣人起居饮食之常,而弟子私记之,虽左右周旋,莫不中礼节。”明李贽《豫约·早晚礼仪》:“是故不许轻易出门,除人家拜望礼节与僧家无干,不必出门往看外。”

【没有】收。唐韩愈《唐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》:“絶海之商有死于吾地者,官藏其货,满三月,无妻子之请者,尽没有之。”参见“没收”。1.表示存在、领有、具有的否定。相当于“无”。《水浒传》第十三回:“这殿里又没有庙祝,殿门不关,莫不有歹人在里面么?”《儒林外史》第十六回:“我想又没有家私给他,自挣自吃,也只得由他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六回:“况且姐姐的庚帖不是没有。”丁玲《沙菲女士的日记·十二月二十四日》:“没有一些声息时,又会感到寂沉沉的可怕,尤其那四堵粉垩的墙。”2.不如;不及。《儒林外史》第四一回:“昨日

【丝毫】细微之至。丝、毫都表示极小或极少。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省事》:“贾诚以求位,鬻言以干禄,或无丝毫之益,而有不省之困。”宋司马光《驾部员外郎司马府君墓志铭》:“然当官公直,能知小民情伪,吏不敢以丝毫欺也。”明徐渭《边词》之十一:“葛那颈险断胡刀,驀手攀頦按得牢。归向镜中嫌未正,特搓过左一丝毫。”冰心《寄小读者》八:“远远几簇楼窗的灯火,繁星般的灿烂,但不曾与我以丝毫慰藉的光气。”

【惺惺作态】。萧逸《千面郎君》第十八章:“在下并非惺惺作态,而是诚心诚意。”

【然而】。连接分句,表示转折。连接的两部分意思相反。犹言如此,不过;如此,但是。《左传·昭公十五年》:“臣岂不欲吴,然而前知其为人之异也。”汉桓宽《盐铁论·刑德》:“昔秦法繁於秋荼,而网密於凝脂,然而上下相遁,姦伪萌生。”唐元稹《戒励风俗德音》:“兵兴已来,人散久矣。始欲导之以德,不欲驱之以刑,然而信有未孚,理有未至。”巴金《灭亡》第一章:“有的说这是命该,有的叹死者可怜……然而并没有人骂那秘书长。”汉

【它】《玉篇》古文佗字。佗,蛇也。《說文》虫也。本作它,从虫而長。上古艸居,慮它,故相問無它乎。又《玉篇》非也,異也。《正字通》與佗他同。《易·比卦》終來有它吉。《禮·檀弓》或敢有它志,以辱君義。又《揚子·法言》適堯舜文王爲正道,非堯舜文王爲它道,君子正而不它。又《正譌》它,虫之大者。象寃曲形。今文加虫作蛇,食遮切與托何切,二音通用。

【真率】纯真坦率。《晋书·羊曼传》:“有羊固拜临海太守,竟日佳美,虽晚至者犹获盛饌。论者以固之丰腆,乃不如曼之真率。”宋梅尧臣《哭尹子渐》诗:“阮籍本真率,感慨寿不长。”清孙枝蔚《清明日阎再彭携歌童泛舟城北》诗之二:“众情悦妖妍,同志贵真率。”郭沫若《诗的宣言》:“你看,我是这样的真率,我是一点也没有什么修饰。”

【诗人】诗经》的作者。《楚辞·九辩》:“窃慕诗人之遗风兮,愿託志乎素餐。”宋邵伯温《闻见前录》卷七:“范鲁公戒子孙诗,其略曰:‘……《相鼠》尚有礼,宜鉴诗人刺。’”2.写诗的作家。汉扬雄《法言·吾子》:“诗人之赋丽以则,辞人之赋丽以淫。”唐白居易《马上作》诗:“吴中多诗人,亦不少酒酤。”明黄淳耀《马巽甫<游横山记>序》:“昔陶徵士作《桃花源记》,后世诗人如摩詰、昌黎、梦得、圣俞诸公,皆形之咏歌,以为神仙。”孙犁《秀露集·关于诗》:“这包括诗人的‘志’,即思想或见解。”

【豪爽】爽直。《晋书·桓温传》:“温豪爽有气概,姿貌甚伟。”唐张说《崔日知写真图赞》:“逸韵豪爽,达音妙絶。”元辛文房《唐才子传·康洽》:“气度豪爽。”杨朔《征尘》:“他们总是那样率真,质朴,存着点古代游侠的豪爽的味儿。”

【狂放】放荡。金王若虚《鄜州龙兴寺明极轩记》:“始予以狂放不羈,为上官所捃,宴游戏剧,悉禁絶之。”《醒世恒言·灌园叟晚逢仙女》:“那十八姨性颇轻佻,却又好酒。多饮几盃,渐渐狂放。”清侯方域《任源邃传》:“初,元祥为儒生,以文行自厉,而源邃负气狂放不相类。”冰心《寄小读者》十五:“后来旁人告诉我,她的父亲纵酒狂放,醉后时时虐待她的儿女。”汉

【性格】1.性情品格。指人在态度和行为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。唐李中《献张拾遗》诗:“官资清贵近丹墀,性格孤高世所稀。”明李贽《读律肤说》:“故性格清澈者音调自然宣畅,性格舒徐者音调自然疏慢。”商韬《论元代杂剧·元杂剧的人物形象塑造》:“如此强调矛盾冲突,就是为了塑造鲜明突出的人物性格,以反映生活的本质。”2.犹脾气。元白朴《墙头马上》第二折:“又不比秦楼夜讌金釵客,这的担着利害,把你那小性格,且寧柰。”

【与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同與。《說文》賜予也。一勺爲与。《六書正譌》寡則均,故从一勺。(與)〔古文〕《廣韻》弋諸切《正韻》弋渚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演女切,音予。《說文》黨與也。《戰國策》是君以合齊與强楚。《註》與,黨與也。《管子·八觀篇》請謁得于上,則黨與成于下。又《廣韻》善也。《禮·禮運》諸侯以禮相與。又《增韻》及也。《易·說卦》是以立天之道,曰隂與陽。立地之道,曰柔與剛。立人之道,曰仁與義。又許也,從也。《論語》吾與點也。《管子·形勢解》鬼神助之,天地與之。又待也。《論語》歲不我與。又《博雅》如也。《前

【形象】“形像”。1.指具体事物。《吕氏春秋·顺说》:“善説者若巧士,因人之力以自为力,因其来而与来,因其往而与往。不设形象,与生与长,而言之与响;与盛与衰,以之所归。”2.指肖像。《东观汉记·高彪传》:“画彪形象,以劝学者。”宋陆游《驾礼部曾侍郎启》:“纪话言於竹帛,肖形像於丹青,垂之无穷。”3.塑像,偶像。北齐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归心》:“县廨被焚,寄寺而住。民将牛酒作礼,县令以牛繫刹柱,屏除形象,舖设牀坐,於堂上接宾。”4.象征。晋干宝《搜神记》卷十:“汉蔡茂字子礼,河内怀人也。初在广汉,梦坐大殿,极上有禾三

【它】《玉篇》古文佗字。佗,蛇也。《說文》虫也。本作它,从虫而長。上古艸居,慮它,故相問無它乎。又《玉篇》非也,異也。《正字通》與佗他同。《易·比卦》終來有它吉。《禮·檀弓》或敢有它志,以辱君義。又《揚子·法言》適堯舜文王爲正道,非堯舜文王爲它道,君子正而不它。又《正譌》它,虫之大者。象寃曲形。今文加虫作蛇,食遮切與托何切,二音通用。

【亲切】1.切近。《北史·齐兰陵王长恭传》:“芒山之捷,后主谓长恭曰:‘入阵太深,失利悔无所及。’对曰:‘家事亲切,不觉遂然。’”《续资治通鉴·宋高宗绍兴三十年》:“朝廷防虞料角,至严至备,是注意於海道,可谓亲切。”2.亲近;亲密。冰心《去国·最后的安息》:“惠姑觉得她在学堂里,和同学游玩的时候,也不能如此的亲切有味。”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三:“老街坊好久不见了,猛然碰到,感到格外亲切。”3.贴切。宋沉括《梦溪笔谈·文艺一》:“欧阳文忠常爱林逋诗‘草泥行郭索,云木叫鉤輈’之句,文忠以谓语新而属对亲切。”明胡

【动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徒摠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杜孔切,同上聲。《說文》作也。《增韻》動,靜之對。《易·坤卦》六二之動,直以方也。《書·說命》慮善以動,動惟厥時。又《廣韻》出也。《禮·月令》仲春,蟄蟲咸動。又搖也。《庾信·夢入內堂詩》日光釵焰動,窗影鏡花搖。又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徒弄切,同去聲。《易·繫辭》雷以動之,風以散之。《韻會》凡物自動,則上聲。彼不動而我動之,則去聲。又《集韻》覩孔切,音董。振動,拜也,以兩手相擊而拜。今倭人拜以兩手相擊,蓋古之遺法。

【人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如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而鄰切,音仁。《說文》天地之性最貴者也。《釋名》人,仁也,仁生物也。《禮·禮運》人者,天地之德,隂陽之交,鬼神之會,五行之秀氣也。又一人,君也。《書·呂》一人有慶,兆民賴之。又予一人,天子自稱也。《湯誥》嗟爾萬方有衆,明聽予一人誥。又二人,父母也。《詩·小雅》明發不寐,有懷二人。又左人,中人,翟國二邑。又官名。《周禮》有庖人,亨人,漿人,凌人之類。又楓人,老楓所化,見《朝野僉載》。又蒲人,艾人,見《歲時記》。又姓。明人傑。又左人,聞人,俱複姓。又《韻補》叶如延

【甚而】我的改造》:“有些工人特别热情地帮助我组织故事,配备人物,甚而纠正我的语言。”参见“甚至”。

【使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疏士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爽士切《正韻》師止切,音史。令也,役也。《豳風》序:說以使民。《禮·曲禮》六十曰耆指使。《註》指事使人也。《管子·樞言篇》天以時使,地以材使,人以德使,鬼神以祥使,禽獸以力使。又《集韻》疏吏切《正韻》式至切,音。遣人聘問曰使。《前漢·韓信傳》發一乗之使,下咫尺之書。又《鬼谷子抵巇篇》聖人者,天地之使也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四時者,天之吏也。日月者,天之使也。又《諡法》治民克盡嚴篤無私曰使。 本作。《六書統》从人从事。令人治事也。漢典考證:〔《易·兌卦》悅以使民。〕 謹按

【人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如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而鄰切,音仁。《說文》天地之性最貴者也。《釋名》人,仁也,仁生物也。《禮·禮運》人者,天地之德,隂陽之交,鬼神之會,五行之秀氣也。又一人,君也。《書·呂》一人有慶,兆民賴之。又予一人,天子自稱也。《湯誥》嗟爾萬方有衆,明聽予一人誥。又二人,父母也。《詩·小雅》明發不寐,有懷二人。又左人,中人,翟國二邑。又官名。《周禮》有庖人,亨人,漿人,凌人之類。又楓人,老楓所化,見《朝野僉載》。又蒲人,艾人,見《歲時記》。又姓。明人傑。又左人,聞人,俱複姓。又《韻補》叶如延

【感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古禫切,甘上聲。《廣韻》動也。从心咸聲。《增韻》格也,觸也。《易·咸卦》天地感而萬物化生,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。又《字彙補》戸坎切。與撼通。《詩·召南》無感我帨兮。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胡紺切。與憾通。恨也。《左傳·昭十一年》唯蔡於感。 咸有感義,故感字从咸。

【到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都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刀號切,音倒。《爾雅·釋詁》到,至也。《疏》到者,自遠而至也。《詩·大雅》靡國不到。又姓。《韻會》出彭城楚令尹屋到之後。

【未免】1.不免,免不了。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舜,人也;我,亦人也。舜为法於天下,可传於后世;我由未免为乡人也。是则可忧也。”唐许浑《村舍》诗之一:“花时未免人来往,欲买严光旧钓磯。”宋陆游《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》:“我昔学诗未有得,残餘未免从人乞。”明罗贯中《风云会》第二折:“今日从征,军次陈桥,这早晚只听有人呼唤,未免出见咱。”2.犹言不能不说是。表示不以为然。《老残游记》第二回:“这是他的独到,然比着前一段却未免逊一筹了。”鲁迅《集外集拾遗补编·我的种痘》:“不过一个好好的人,明明有妥当的方法,却偏

【粗】《廣韻》千胡切《集韻》聰徂切《正韻》倉胡切,音麤。《玉篇》大也,略也,疏也,物不精也。《禮·月令》其器高以粗。又《樂記》其怒心感者,其聲粗以厲。《莊子·秋水篇》物之粗也。又《廣韻》徂古切《韻會》坐五切,音伹。義同。 《集韻》或作觕。通作麤。俗作。字原从米从鹿。漢典考證:〔《禮·樂記》怒心感者,其聲粗以厲。〕 謹照原文怒上增其字。 考證:〔《禮·樂記》怒心感者,其聲粗以厲。〕 謹照原文怒上增其字。

【野】〔古文〕埜《唐韻》羊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以者切,音也。《說文》郊外也。《易·同人》同人于野,亨。《疏》野,是廣遠之處。《詩·魯頌》駉駉牡馬,在坰之野。《傳》邑外曰郊,郊外曰野。又《周禮·地官·遂人》掌邦之野。《註》郊外曰野,此野爲甸稍縣都。又《周禮·秋官》縣士掌野。《註》地距王城二百里以外至三百里曰野。又《韻會》朴野。《論語》質勝文則野。《禮·檀弓》故騷騷爾則野。《疏》田野之人,急切無禮。又官名。《左傳·昭十八年》使野司各保其徵。《註》野司,縣士也。《禮·月令》季春之月,命野虞,毋伐桑柘。《註》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