画堂深邃楼阁寒,碧纱窗中月华入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画堂深邃楼阁寒 | 平仄:仄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韵脚:上平二十五寒 拼音: huà tángshēn suìlóugéhán |
碧纱窗中月华入 | 平仄:仄 平 平 平 仄 平 仄 韵脚:入二十六緝 拼音: bì shā chuāng1|4yuè huárù |
画堂深邃楼阁寒,碧纱窗中月华入释义
【画堂】有彩绘的殿堂。《汉书·成帝纪》:“孝成皇帝,元帝太子也。母曰王皇后,元帝在太子宫生甲观画堂,为世嫡皇孙。”颜师古注:“画堂,但画饰耳……霍光止画室中,是则宫殿中通有綵画之堂室。”2.泛指华丽的堂舍。南朝梁简文帝《饯庐陵内史王修应令》诗:“迴池泻飞栋,浓云垂画堂。”唐崔颢《王家少妇》诗:“十五嫁王昌,盈盈入画堂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四五回:“此物只宜林下看,岂堪引入画堂中。”
【深邃】1.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的距离大。《艺文类聚》卷六二引三国魏卞兰《许昌宫赋》:“同一宇之深邃,致寒暑于阴阳。”唐杜甫《题衡山县文宣王庙新学堂》诗:“下可容百人,墻隅亦深邃。”明蒋一葵《长安客话·晾鹰台》:“臺东三塚相望,西北有岗隆起,古洞深邃。”徐迟《汉水桥头》:“汉水宽阔而深邃。”2.幽深。《旧五代史·晋书·张筠传》:“及罢归之后,第宅宏敞,花竹深邃,声乐饮饍,恣其所欲。”宋王明清《玉照新志》卷二:“深邃之所,有水殿一,游幸之所不到。”丁玲《三日杂记》:“我猜想在那看不见底的,黑洞的,深邃的林子里,该不知
【寒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胡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河干切,音韓。《說文》東也。本作。从人在宀下,从茻薦覆之,下有仌。仌,水也。隸省作寒。《釋名》寒,捍也。捍,格也。《玉篇》冬時也。《易·繫辭》日月運行,一寒一暑。《書·洪範》庶徴曰燠,曰寒。《傳》煥以長物,寒以成物。又司寒,水神。《左傳·昭四年》黑牡秬黍,以享司寒。《註》司寒,元冥,水神也。又《周語》火見而淸風戒寒。《荀悅·申鑒》下有寒民,則上不具服。又窮窘也。《史記·范睢傳》范叔一寒至此哉。《宋史·同甫傳》畸人寒士皆賴之。又國名,在北海,平壽縣東寒亭。《史記
【碧纱窗】装有绿色薄纱的窗。前蜀李珣《酒泉子》词之四:“秋月嬋娟,皎洁碧纱窗外照。”明冯梦龙《山歌·无郎》:“姐儿立在碧纱窗,眼观孤雁好恓惶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二六回:“﹝寳玉﹞觉得一缕幽香,从碧纱窗中暗暗透出。”漢
【中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陟弓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陟隆切,音忠。《書·大禹謨》允執厥中。《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》以五禮防民僞,而敎之中。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劉子曰:民受天地之中以生。又《左傳·文元年》舉正於中,民則不惑。《註》舉中氣也。又司中,星名。在太微垣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宗伯》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。又《前漢·律歷志》春爲陽中,萬物以生。秋爲隂中,萬物以成。又中央,四方之中也。《書·召誥》王來紹上帝,自服于土中。《註》洛爲天地之中。《張衡·東京賦》宅中圓大。又正也。《禮·儒行》儒有衣冠中。《周禮·秋官·司刺
【月华】1.月光,月色。南朝梁江淹《杂体诗·效王微<养疾>》:“清阴往来远,月华散前墀。”唐张若虚《春江花月夜》诗:“此时相望不相闻,愿逐月华流照君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五九回:“﹝宋江等﹞在山坡高处,立马望华州城里时,正是二月中旬天气,月华如昼,天上无一片云彩。”端木蕻良《浑河的急流》:“尤其月华如霰似的散在浑河水面上,又静、又香,又是清凉。”2.月亮。北周庾信《舟中望月》诗:“舟子夜离家,开舲望月华。”前蜀韦庄《捣练篇》诗:“月华吐艳明烛烛,青楼妇唱擣衣曲。”清纳兰性德《台城路·上元》词:“阑干敲徧。问帘底纤纤,甚
【入】《唐韻》人執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日汁切《正韻》日執切,任入聲。《說文》內也。《玉篇》進也。《禮·少儀》事君,量而後入。《檀弓》孟獻子比御而不入。《註》言雖比次婦人之當御者,猶不入寢也。又《春秋·隱二年》莒人入向。《定六年》於越入吳。《傳》造其國都曰入,弗地曰入。《註》謂勝其國邑,不有其地也。入者,逆而不順,非王命而入人國也。又《廣韻》納也,得也。又《增韻》沒也。又《楞嚴經》六入謂六塵,卽眼入色,耳入聲也。又《敎坊記》每日常在天子左右爲長入。漢典考證:〔《檀弓》孟子比御而不入。〕 謹照原書孟子改爲孟獻子。 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