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不自修德,和气浃九州

胡不自修德,和气浃九州

诗句读音
和气浃九州平仄:平 仄 平 仄 平
拼音: hé qìjiājiǔ zhōu
胡不自修德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
韵脚:入二十五德
拼音: hú bùzìxiūdé

胡不自修德,和气浃九州释义

【和气】1.古人认为天地间阴气与阳气交合而成之气。万物由此“和气”而生。《老子》:“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。”《韩非子·解老》:“孔窍虚,则和气日入。”唐刘商《金井歌》:“文明化合天地清,和气氤氲孕至灵。”宋王安石《次韵和甫春日金陵登台》之一:“万物已随和气动,一樽聊与故人来。”2.引申指能导致吉利的祥瑞之气。汉王充《论衡·讲瑞》:“瑞物皆起和气而生。”《朱子语类》卷一○六:“自古救荒只有两説:第一是感召和气,以致丰穰;其次只有储蓄之计。”明杨慎《词品·雪辞》:“满天和气,太平有象。”3.温和的气度。《礼记·

【浃】《唐韻》子協切《集韻》卽協切,音。《爾雅·釋言》徹也。《疏》謂潤澤浹洽,相霑徹也。《前漢·禮樂志》教化浹洽。又周浹,猶周匝也。《荀子·君道篇》先王審禮,以旁皇周浹于天下。又《左傳·宣九年》浹辰之閒,楚克三都。《註》浹辰,謂自子至亥,周匝十二日也。《楚語》近不過浹日。《註》浹日,謂從甲至癸也。又通作挾。《周禮·天官》使萬民觀治象,挾日而斂之。又《集韻》轄夾切,音洽。浹渫,水貌。《郭璞·江賦》長波浹渫。《註》浹渫,水滂溏也。

【九州】国为九州。说法不一。《书·禹贡》作冀、兖、青、徐、扬、荆、豫、梁、雍;《尔雅·释地》有幽、营州而无青、梁州;《周礼·夏官·职方》有幽、并州而无徐、梁州。后以“九州”泛指天下,全中国。《楚辞·离骚》:“思九州之博大兮,岂惟是其有女?”宋陆游《示儿》诗:“死去元知万事空,但悲不见九州同。”清龚自珍《己亥杂诗》之一二五:“九州生气恃风雷,万马齐瘖究可哀。”郭沫若《赞雷锋》诗:“二十二年成永久,九州万姓仰英烈。”2.指大九州。中国仅其中之一州。战国时邹衍称中国为赤县神州,谓“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,乃所谓九州也”。

【胡不】何不。《诗·鄘风·相鼠》:“人而无礼,胡不遄死?”《诗·唐风·杕杜》:“嗟行之人,胡不比焉?人无兄弟,胡不佽焉?”《史记·张耳陈馀列传》:“苟必信,胡不赴秦军俱死?”《汉书·韦贤传》:“黄髮不近,胡不时监?”

【自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疾二切,音字。《玉篇》由也。《集韻》從也。《易·需卦》自我致寇,敬愼不敗也。《疏》自,由也。《書·湯誥》王歸自克夏,至于亳。《詩·召南》退食自公,委蛇委蛇。《傳》自,從也。又《玉篇》率也。又《廣韻》用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天秩有禮,自我五禮,有庸哉。《傳》自,用也。《詩·周頌》自彼成康,奄有四方,斤斤其明。《傳》自彼成康,用彼成安之道也。《古義》自彼者,近數昔日之辭。又自然,無勉强也。《世說新語》絲不如竹,竹不如肉,漸近自然。又《集韻》己也。《正韻》躬親也。《易·乾卦》

【修】《唐韻》息流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思留切,音羞。飭也。又飾也,葺理也。《書·禹貢》六府孔修。又古之聞人曰前修。《屈原·離騷》謇吾法夫前修兮,非世俗之所服。又《屈原·離騷》解佩纕以結言兮,吾令蹇修以爲理。《註》蹇修,古良媒。又姓。漢屯騎校尉修炳。又長也。《詩·小雅》四牡修廣。又與卣通。《周禮·春宫·鬯人》廟用修。鄭註:修,讀爲卣。卣,中尊也。謂獻象之屬。以薦鬯則謂之卣,以薦酒則謂之修。又叶詢趨切,音須。《陸機·感丘賦》姸蚩混而爲一兮,孰云識其所修。必眇世以遠覽兮,夫何殉以區區。漢典考證:〔《周禮·冬官考

【德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多則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的則切,登入聲。《廣韻》德行也。《集韻》德行之得也。《正韻》凡言德者,善美,正大,光明,純懿之稱也。《易·乾卦》君子進德修業。《詩·大雅》民之秉彝,好是懿德。《書·臯陶謨》九德,寬而栗,柔而立,愿而恭,亂而敬,擾而毅,直而溫,而廉,剛而塞,彊而義。又《洪範》三德,一曰正直,二曰剛克,三曰柔克。《周禮·地官》六德:知、仁、聖、義、中、和。又《玉篇》德,惠也。《書·盤庚》施實德于民。《詩·小雅》旣飽以德。又善敎也。《禮·月令》孟春之月,命相布德,和令,行慶,施惠。《註》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