忽忽复悠悠,频惊岁月遒

忽忽复悠悠,频惊岁月遒

诗句读音
忽忽复悠悠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
拼音: hū hūfùyōu yōu
频惊岁月遒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
韵脚:下平十八尤
拼音: pín|bīnjīngsuì yuèqiú

忽忽复悠悠,频惊岁月遒释义

【忽忽】,急速貌。《楚辞·离骚》:“欲少留此灵琐兮,日忽忽兮其将暮。”宋王安石《骅骝》诗:“怒行追疾风,忽忽跨九州。”清戴名世《戴母唐孺人寿序》:“忽忽遂至四五十年,恍如昨日,而余亦老矣。”胡国梁《黄花岗之役》:“我在教练所,忽忽已有一个多礼拜了。”2.迷糊,恍忽。《文选·宋玉<高唐赋>》:“悠悠忽忽,怊悵自失。”李善注:“忽忽,迷也。”汉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是以肠一日而九迴,居则忽忽若有所亡,出则不知其所往。”晋张华《博物志》卷二:“后其人忽忽如失魂,经日乃差。”明何景明《还至别业》诗之一:“寧知非梦寐,忽忽

【复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房六切,音伏。《說文》往來也。《廣韻》返也。《書·舜典》如五器卒乃復。《傳》復,還也。《詩·小雅》言歸思復。又《韻會》答也。《書·說命》說復于王。又《韻會》白也。《禮·曲禮》願有復也。又《韻會》反命也。《周禮·天官》諸臣之復。《註》復,報也,反也。《疏》謂羣臣受王命,使臣行之訖,反報於王也。又招魂曰復。《禮·檀弓》復盡愛之道也。《註》復謂招魂,庶幾其精氣之反。又興復。《諸葛亮·出師表》興復漢室,還於舊都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元有復見心。又州名。《隋書·地理志》後周置復州

【悠悠】1.思念貌;忧思貌。《诗·邶风·终风》:“莫往莫来,悠悠我思。”郑玄笺:“言我思其如是,心悠悠然。”《后汉书·章帝纪》:“中心悠悠,将何以寄?”唐乔知之《定情篇》:“去时恩灼灼,去罢心悠悠。”元乔吉《金钱记》第三折:“心绪悠悠,不明白这场迤逗。”2.辽阔无际;遥远。《诗·王风·黍离》:“知我者谓我心忧,不知我者谓我何求,悠悠苍天,此何人哉?”毛传:“悠悠,远意。”晋陶潜《饮酒》诗之十九:“世路廓悠悠,杨朱所以止。”康有为《除夕答从兄弟沛然秀才时将入京上书》诗:“鼎鼎百年言笑速,悠悠万里别离难。”3.久长;

【频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符眞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毗賔切,音顰。《玉篇》急也。《廣雅》比也。《詩·大雅》國步斯頻。《傳》頻,急也。《箋》頻猶比也。國家之政,行此禍害比比然。又姓。《風俗通》漢有酒泉太守頻暢。又《說文》水厓。《徐鉉曰》今俗別作水濵,非是。《詩·大雅》池之竭矣,不云自頻。《傳》頻,厓也。《箋》頻,當作濵。又與顰同。《易·復卦》頻復厲无咎。《註》謂頻蹙之貌。又果名。《前漢·司馬相如·上林賦》仁頻,幷閭。《註》仁頻,賔榔也。頻或作賔。漢典考證:〔《詩·大雅》地之竭矣,不云自頻。〕 謹照原文地改池。 考證:〔《

【惊】《集韻》呂張切,音良。悲也。又《集韻》力讓切,音諒。義同。或作悢。(驚)《唐韻》《集韻》舉卿切《正韻》居卿切,音京。《說文》馬駭也。《玉篇》駭也。《易·震卦》震驚百里。《詩·大雅》震驚徐方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得之若寵,失之若辱,是謂寵辱若驚。又叶居陽切,音姜。《張籍·祭韓愈詩》月中登高灘,星漢交垂芒。釣車擲長綫,有獲齊驩驚。

【岁月】年月。泛指时间。《史记·淮南衡山列传》:“屈彊江淮閒,犹可得延岁月之寿。”南朝宋谢灵运《拟魏太子<邺中集>诗》序:“岁月如流,零落将尽。”唐白居易《重赋》诗:“奈何岁月久,贪吏得因循。”《古今小说·蒋兴哥重会珍珠衫》:“此事须从容图之,只要成就,莫论岁月。”鲁迅《书信集·致沉兼士》:“稍积岁月,倘得修正,当奉览也。”2.指短时间。《史记·郦生陆贾列传》:“诸田宗彊,负海阻河济,南近楚,人多变诈,足下虽遣数十万师,未可以岁月破也。”《新唐书·薛收传》:“两贼连固,则伊洛间胜负未可岁月定也。”孙中山《中国民主

【遒】〔古文〕逎《唐韻》自秋切《集韻》字秋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慈秋切,音酋。《說文》迫也。《楚辭·招魂》分曹進,遒相迫些。《註》遒,亦迫也。又《玉篇》盡也,忽也。《楚辭·九辯》歲忽忽而遒盡兮。又《玉篇》固也。《詩·豳風》四國是遒。又《正字通》聚也。《詩·商頌》百祿是遒。《註》遒,聚也。又《正字通》終也。通作酋。《詩·大雅》似先公酋矣。《註》言善始而善終也。又《正韻》遒人,宣令之官。又《正韻》健也,勁也。《鮑照詩》獵獵晚風遒。《鄭愔詩》魏國文雅遒。又《集韻》逡遒,縣名,在淮南。又《廣韻》卽由切《集韻》將由切,音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