忽忽岁将暮,烈烈北风凉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烈烈北风凉 | 平仄:仄 仄 仄 平 平 拼音: liè lièběi fēngliáng|liàng |
忽忽岁将暮 | 平仄:平 平 仄 平 仄 韵脚:去十一暮 拼音: hū hūsuìjiāng|jiàngmù |
忽忽岁将暮,烈烈北风凉释义
【烈烈】1.猛火炎炽貌。《诗·商颂·长发》:“如火烈烈,则莫我敢曷。”郑玄笺:“其威势如猛火之炎炽。”宋范仲淹《水火不相入而相资赋》:“水以流而顺,火以明而盛……烈烈汤汤,曰阴曰阳。”清魏源《圣武记》卷一:“风北来,礮火及茅苇,野燎焰天,乘势薄敌营,兵火俱烈烈。”2.鲜明灿烂貌。三国魏曹植《弃妇篇》:“丹华灼烈烈,璀璨有光荣。”唐牟融《赠浙西李相公》诗:“长庚烈烈独遥天,盛世应知降謫仙。”《诗刊》1978年第3期:“成败百年战友情,丰碑酣笔丽于金。夜深无月非寂寞,烈烈繁星俱是君。”3.引申为显豁,显著。宋洪迈《容
【北风】北方吹来的风。亦指寒冷的风。《诗·邶风·北风》:“北风其凉,雨雪其雱。”北魏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·城北》:“是时八月,天气已冷,北风驱雁,飞雪千里。”唐李华《吊古战场文》:“吾想夫北风振漠,胡兵伺便。主将骄敌,期门受战。”胡也频《北风里》:“响在四周的,是北风的哮叫。”2.犹言北方的曲调。《左传·襄公十九年》:“晋人闻有楚师,师旷曰:‘不害。吾骤歌北风,又歌南风。南风不竞,多死声。楚必无功。’”杨伯峻注:“风指曲调,《诗》有国风,即各国之乐曲。北风、南风,犹今云北曲、南曲。”典
【忽忽】,急速貌。《楚辞·离骚》:“欲少留此灵琐兮,日忽忽兮其将暮。”宋王安石《骅骝》诗:“怒行追疾风,忽忽跨九州。”清戴名世《戴母唐孺人寿序》:“忽忽遂至四五十年,恍如昨日,而余亦老矣。”胡国梁《黄花岗之役》:“我在教练所,忽忽已有一个多礼拜了。”2.迷糊,恍忽。《文选·宋玉<高唐赋>》:“悠悠忽忽,怊悵自失。”李善注:“忽忽,迷也。”汉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是以肠一日而九迴,居则忽忽若有所亡,出则不知其所往。”晋张华《博物志》卷二:“后其人忽忽如失魂,经日乃差。”明何景明《还至别业》诗之一:“寧知非梦寐,忽忽
【岁】〔古文〕亗《唐韻》相銳切《集韻》須銳切,音帨。《釋名》歲,越也,越故限也。《白虎通》歲者,遂也。《易·繫辭》寒暑相推而歲成。《書·洪範》五紀,一曰歲。《傳》所以紀四時。《又》王省惟歲。《傳》王所省職,兼總羣吏,如歲兼四時。又星名。《爾雅·釋天》唐虞曰載,夏曰歲,商曰祀,周曰年。《郭註》歲,取歲星行一次也。《疏》按《律歷志》分二十八宿爲十二次,歲星十二歲而周天,是年行一次也。《周禮·春官》馮相氏掌十有二歲。《又》保章氏以十有二歲之相,觀天下之妖祥。《疏》此太歲在地,與天上歲星相應而行。歲星右行於天,一歲移一
【将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卽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資良切,音漿。《說文》本將帥字。一曰有漸之辭。《蘇林曰》將,甫始之辭。《易·繫辭》是以君子將有爲也,將有行也。又《公羊傳·莊三十二年》君親無將,將而誅焉。《師古註》將有其意也。又抑然之辭。《楚辭·卜居》寧誅鋤草茆以力耕乎,將遊大人以成名乎。又且也。《詩·小雅》將安將樂。又《廣韻》養也。《詩·小雅》不遑將父。又助也。《史記·司馬相如傳》補過將美。又送也。《詩·召南》百兩將之。《邶風》之子于歸,遠于將之。又大也。《詩·小雅》亦孔之將。《商頌》我受命溥將。又承也,奉
【暮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莫故切,音慕。本作莫。《說文》莫,日且冥也。从日,在茻中。《註》平野中望日將落,如在草茻中也。《史記·伍子胥傳》吾日暮塗遠。《屈原·離騷》恐美人之遲暮。○按經典本皆作莫。今或相承用暮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