惠风初应律,和气正调梅

惠风初应律,和气正调梅

诗句读音
和气正调梅平仄:平 仄 平 仄 平
拼音: hé qìzhèng|zhēngdiào méi
惠风初应律平仄:仄 平 平 平 仄
拼音: huì fēngchūyìng lǜ

惠风初应律,和气正调梅释义

【和气】1.古人认为天地间阴气与阳气交合而成之气。万物由此“和气”而生。《老子》:“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。”《韩非子·解老》:“孔窍虚,则和气日入。”唐刘商《金井歌》:“文明化合天地清,和气氤氲孕至灵。”宋王安石《次韵和甫春日金陵登台》之一:“万物已随和气动,一樽聊与故人来。”2.引申指能导致吉利的祥瑞之气。汉王充《论衡·讲瑞》:“瑞物皆起和气而生。”《朱子语类》卷一○六:“自古救荒只有两説:第一是感召和气,以致丰穰;其次只有储蓄之计。”明杨慎《词品·雪辞》:“满天和气,太平有象。”3.温和的气度。《礼记·

【正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之盛切,音政。《說文》是也。从止一以止。《註》守一以止也。《新書·道術篇》方直不曲謂之正。《易·乾卦》剛健中正。《公羊傳·隱三年》君子大居正。又備也,足也。《易·乾·文言》各正性命。《書·君牙》咸以正罔缺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正,長也。《郭註》謂官長。《左傳·隱六年》翼九宗五正。《杜註》五正,五官之長。又《昭二十九年》木正曰句芒,火正曰祝融,金正曰蓐收,水正曰冥,土正曰后土。又官名。《禮·王制》史以獄成告於正。《鄭註》正,於周鄕師之屬,今漢有正平丞,秦所置。又朼載也。《周禮·夏

【调梅】谓用盐梅调味,使食物味美。喻指宰相执掌政柄,治理国家。梅,味酸,古代调味品。语本《书·说命下》:“若作和羹,尔惟盐梅。”唐李乂《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军大总管张仁亶》:“上宰调梅寄,元戎细柳威。”清昭槤《啸亭杂录·本朝父子祖孙宰相》:“王弇州载明代门族之盛,按本朝父子调梅以济昇平之盛者,指不胜屈。”漢

【惠风】1.和风。三国魏嵇康《琴赋》:“清露润其肤,惠风流其间。”晋王羲之《兰亭集序》:“是日也,天朗气清,惠风和畅。”唐李白《登巴陵开元寺西阁赠衡岳僧方外》诗:“登眺飡惠风,新花期啟发。”郭沫若《回京途中》诗:“满望农耕春水足,沿途緑化惠风吹。”2.用以比喻仁爱、仁政。汉张衡《东京赋》:“惠风广被,泽洎幽荒。”晋干宝《搜神记》卷十一:“﹝王业﹞在州七年,惠风大行,苛慝不作,山无豺狼。”

【初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楚居切《正韻》楚徂切,楚平聲。《說文》始也。从刀衣,裁衣之始也。《徐曰》禮之初,施衣以蔽形。《書·禹謨》率百官若帝之初。《蔡仲》愼厥初。又《禮·檀弓》夫魯有初。《註》初謂故事。又《列子·天瑞篇》太初者,氣之始也。《韓愈詩》賢愚同一初。《韻會》又姓。

【应律】1.应合乐律。《楚辞·九歌·东君》:“应律兮合节,灵之来兮蔽日。”唐吕纯《忆江南》诗:“万蕊初生将比类,黄鐘应律始归家。”明刘基《圣人出》诗:“八风应律《九歌》奏,圆方交格神灵輳。”2.应合历象。明唐顺之《请皇太子受朝疏》:“及兹正阳履端之辰,苍龙应律之候,羣臣诣奉天殿朝贺礼成,即诣文华殿朝贺皇太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