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首不问家,归心遥向阙

回首不问家,归心遥向阙

诗句读音
归心遥向阙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
拼音: guī xīnyáo4quē|què
回首不问家平仄:平 仄 平 仄 平
韵脚:下平九麻
拼音: huíshǒubù wèn1|0|0

回首不问家,归心遥向阙释义

【归心】1.诚心归附。《论语·尧曰》:“兴灭国,继絶世,举逸民,天下之民归心焉。”三国魏曹操《短歌行》之一:“周公吐哺,天下归心。”唐刘餗《隋唐嘉话》卷上:“由是天下之人归心焉。”元尚仲贤《气英布》第一折:“我汉王豁达大度……所以英雄之士,莫不归心。”陈毅《六十三岁生日述怀》诗:“马列最伟大,世界正归心。”2.安心。《商君书·农战》:“圣人知治国之要,故令归心於农。”《史记·鲁仲连邹阳列传》:“国敝而祸多,民无所归心。”3.归附的念头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大王至,又皆阬之,百姓岂有归心?”范文澜蔡美彪等《中国通

【遥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餘招切,音謠。《說文》遠也。《禮·王制》千里而遙。《左傳·昭二十五年》遠哉遙遙。又逍遙,徜徉也。互詳逍字註。

【阙】《廣韻》袪月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丘月切,音。《說文》門觀也。《徐曰》中央闕而爲道,故謂之闕。《玉篇》象魏闕也。《廣韻》闕在門兩旁,中央闕然爲道也。《正韻》宮門雙闕也。《韻會》爲二臺于門外,作樓觀於上,上員下方,以其縣法謂之象魏。象,治象也。魏者,言其狀魏魏然高大也,使民觀之,因爲之觀,兩觀雙植,中不爲門。又宮門、寢門、冢門皆曰闕。《古今注》闕,觀也。古每門樹兩觀於其前,所以標表宮門也。其上可居,登之則可遠觀,故謂之觀。人臣將至此,則思其所闕,故謂之闕。《爾雅·釋宮》觀謂之闕。《詩·鄭風》挑兮達兮,在

【回】《唐韻》戸恢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胡隈切,音洄。《說文》从囗,中象回轉之形。《徐鍇曰》渾天之氣,天地相承。天周地外,隂陽五行,回轉其中也。又《說文》邪也,曲也。《詩·小雅》淑人君子,其德不回。《禮·禮器》禮飾回,增美質,措則正,施則行。又《正韻》返也。《後漢·蔡邕傳》回途要至,俯仰取容。又《廣韻》違也。《詩·大雅》求福不回。《又》徐方不回。《註》回猶違也,言不違命也。又《詩·大雅》昭回于天。《註》昭,明。回,旋也。又屈也。《後漢·盧植傳》可加赦恕申宥回枉。《又》抗議不回。又徘回。《說文》徘徊本作裵回。

【首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書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始九切,音手。《說文》頭也。《易·說卦》乾爲首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祝》辨九,一曰首,二曰頓首,三曰空首。《註》稽首,拜頭至地也。頓首,拜頭叩地也。空首,拜頭至手,所謂拜手也。又元首,君也。《書·益稷》元首起哉。又《廣韻》始也。《公羊傳·隱六年》春秋雖無事,首時過則書。《註》首,始也。時,四時也。過,歷也。春以正月爲始,夏以四月爲始,秋以七月爲始,冬以十月爲始。又《揚子·方言》人之初生謂之首。又魁帥也。《禮·檀弓》毋爲戎首,不亦善乎。《註》爲兵主來攻伐曰戎首。又標

【不问】不慰问。《周礼·秋官·大行人》:“出入三积,不问壹劳。”2.不过问;不询问。《史记·陈丞相世家》:“汉王以为然,乃出黄金四万斤,与陈平,恣所为,不问其出入。”唐李商隐《贾生》诗:“可怜夜半虚前夕,不问苍生问鬼神。”宋曾巩《兜率院记》:“至于浮屠人虽费如此,皆置不问,反倾府空藏而弃与之。”夏衍《不愁没有工作》:“但是上海就是这样的可以放置不问了吗?”3.不管;无论。北魏贾思勰《齐民要术·耕田》:“凡耕:高下田,不问春秋,必须燥溼得所为佳。”《敦煌变文集·燕子赋变文》:“雀儿出来,不问好恶,拔拳即搓。”元关汉

【家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古牙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居牙切,音加。《說文》家居也。《爾雅》戸牖之閒謂之扆。其內謂之家。《詩·周南》宜其室家。《註》家謂一門之內。又婦謂夫曰家。《孟子》女子生而願爲之有家。又一夫受田百畝,曰夫家。《周禮·地官》上地家七人,中地家六人,下地家五人。《註》有夫有婦,然後爲家。又大夫之邑曰家,仕於大夫者曰家臣。《左傳·襄二十九年》大夫皆富,政將在家。又天家,天子之稱。《蔡邕·獨斷》天子無外,以天下爲家。又居其地曰家。《史記·陸賈傳》以好畤田地,善往家焉。又著述家。《前漢·武帝紀》表章六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