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向真人并大士,变教师冕作离娄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回向真人并大士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拼音: huí xiàngzhēn rénbìng|bīngdà shì |
变教师冕作离娄 | 平仄:仄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: biànjiào shīmiǎnzuòlí lóu |
回向真人并大士,变教师冕作离娄释义
【回向】语。谓回转自己的功德,趋向众生和佛果。南朝陈徐陵《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》:“俱识还源,竝知回向。”元本高明《琵琶记·五娘到京知夫行踪》:“能吃酒,会噇斋,吃得醺醺醉,便去搂新戒。讲经和回向,全然尷尬。”《西游记》第一百回:“待交了经,就来与你回向也。”1.回首面向。《书·召诰》“面稽天若”孔颖达疏引汉郑玄曰:“面,犹迴向也。”2.佛教语。谓回转自己的功德,趋向众生和佛果。北周庾信《道士步虚词》之七:“归心游太极,迴向入无名。”倪璠注:“《维摩詰经》:‘志当安住,方便迴向。’……僧肇曰:‘迴彼杂行,向于一乘,
【真人】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。亦泛称“成仙”之人。《庄子·大宗师》:“古之真人,其寝不梦,其觉无忧,其食不甘,其息深深……古之真人,不知説生,不知恶死,其出不訢,其入不距;翛然而往,翛然而来而已矣。”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:“莫死莫生,莫虚莫盈,是谓真人。”汉王逸《九思·守志》:“随真人兮翱翔,食元气兮长存。”《旧唐书·玄宗纪下》:“天寳元年……庄子号为南华真人,文子号为通玄真人,列子号为冲虚真人,庚桑子号为洞虚真人。”宋苏轼《甲子日雨》诗:“赖有真人不飢渴,闭门却埽但焚香。”《剪灯新话·牡丹灯记》:“邻翁曰:‘
【大士】高尚的人。《管子·法法》:“凡论人有要,矜物之人,无大士焉。”尹知章注:“大士不矜,谦以接物。”《韩诗外传》卷九:“孔子曰:‘大士哉!由来,区区汝何攻?赐来,便便汝何使?愿得衣冠为子宰焉。’”2.佛教对菩萨的通称。南朝齐周颙《重答张长史》:“夫大士应世,其体无方,或为儒林之宗,或为国师道士,斯经教之成説也。”唐湛然《法华文句记》卷二:“大士者,《大论》称菩萨为大士,亦曰开士。”3.特指观世音菩萨。《红楼梦》第五十回:“不求大士瓶中露,为乞嫦娥槛外梅。”4.对高僧的敬称。宋苏轼《金山长老宝觉师真赞》:“望之
【变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祕戀切《廣韻》彼眷切。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彼卷切,鞭去聲。《說文》更也。《小爾雅》易也。《廣韻》化也,通也。《增韻》轉也。《正韻》攺也。《易·乾卦》乾道變化。《易解》自有而無謂之變,自無而有謂之化。《禮·王制》一成而不可變。《註》更也。《周禮·夏官·司爟》四時變國火,以救時疾。《註》變,猶易也。《前漢·循吏傳》漢家承敝通變。又動也。《禮·檀弓》夫子之病革矣,不可以變。《註》變,動也。《荀子·議兵篇》機變不張。《註》謂器械變動攻敵也。又權變。《前漢·魏豹傳贊》張耳、韓信皆徼一時之權變,以詐力成功
【教师】1.教授歌曲、戏曲、武术等技艺的人。元张国宾《罗李郎》第三折:“人都道你是教师,人都道你是浪子。上长街百十样风流事,到家中一千场五代史。”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九十回:“月娘众人躧着高阜,把眼观看,看见人山人海围着,都看教师走马耍解的。”清王夫之《薑斋诗话》卷二:“诗文立门庭使人学已,人一学即似者,自詡为‘大家’,为‘才子’,亦艺苑教师而已。”2.向学生传授知识、执行教学任务的人。清刘献廷《广阳杂记》卷一:“永乐取举人、监生年少者入翰林院,习夷字,以通事为教师。”王力《推广普通话的三个问题》:“学校里教师必须用
【冕】《唐韻》亡辨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美辨切,音免。《說文》大夫以上冠也。邃延垂瑬纊紞。从冃,免聲。古黃帝初作冕。《徐曰》冕,上加之也。長六寸,前狹圓,上廣方,朱綠塗之,前後邃延。斿,其前垂珠也,俯仰逶迤,如水之流。纊紞,黃色也,以黃綿綴冕兩旁,下繫玉瑱,又謂之珥,細長而銳若筆頭,以屬耳中,無作聰明,虛己以待人之意。冕之言俛也,後仰前俯,主於恭也。《禮·玉藻》諸侯裨冕以朝。《禮器》天子之冕朱綠藻,十有二旒,諸侯九,上大夫七,下大夫五,此以文爲貴也。又《韻會》或作絻。《荀子·禮論篇》郊之麻絻。《集韻》亦作。
【作】〔古文〕胙《唐韻》則洛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卽各切,臧入聲。興起也。《易·乾卦》聖人作而萬物覩。《書·堯典》平秩東作。又振也。《書·康誥》作新民。又造也。《禮·樂記》作者之謂聖。《詩·鄘風》定之方中,作于楚宮。又爲也。《詩·鄭風》敝予又改作兮。又始也。《詩·魯頌》思馬斯作。又坐作。《周禮·夏官》大司馬敎坐作進退之節。又將作,秦官名。《前漢·百官表》秩二千石,掌宮室。又作猶斮也。《禮·內則》魚曰作之。《註》謂削其鱗。又汨作,逸書篇名。又姓。漢涿郡太守作顯。又與詛同。怨謗也。《詩·大雅》侯作侯祝。又《集韻
【离娄】1.雕镂交错分明貌。《玉台新咏·古诗八首·四坐且莫喧》:“雕文各异类,离娄自相联。”吴兆宜注引贾谊《簴赋》:“妙雕文以刻鏤。”宋王禹偁《月波楼咏怀》:“平远无林木,一望同离娄。”参见“离楼”。2.谓刻意修饰。三国魏刘劭《人物志·效难》:“故浅美扬露,则以为有异;深明沉漠,则以为空虚;分别妙理,则以为离娄。”刘昞注:“研精至理,状似离娄。”章炳麟《东夷》诗:“下读更上迻,文采相离娄。”3.犹纠缠。4.传说中的视力特强的人。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孟子曰:‘离娄之明,公输子之巧,不以规矩,不能成方圆。’”焦循正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