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瞻百常阙,非为五噫歌

回瞻百常阙,非为五噫歌

诗句读音
回瞻百常阙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
拼音: huí zhānbǎi chángquē|què
非为五噫歌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
拼音: fēi wéiwǔ yī gē

回瞻百常阙,非为五噫歌释义

【回瞻】唐韦应物《酒肆行》:“迴瞻丹凤闕,直视乐游苑。”明王世贞《过维阳有怀子相》诗:“迴瞻大江水,极眺黄河流。”

【百常】六百尺。八尺为寻,倍寻为常。言极高。亦借指极高的楼台。《文选·张衡<西京赋>》:“通天訬以竦峙,径百常而茎擢。”薛综注:“倍寻曰常。”南朝梁何逊《七召》:“千门始搆,百常洞启。”宋林逋《和才上人春日见寄》:“瑶华伸玩情何极,高絶犹如登百常。”典

【阙】《廣韻》袪月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丘月切,音。《說文》門觀也。《徐曰》中央闕而爲道,故謂之闕。《玉篇》象魏闕也。《廣韻》闕在門兩旁,中央闕然爲道也。《正韻》宮門雙闕也。《韻會》爲二臺于門外,作樓觀於上,上員下方,以其縣法謂之象魏。象,治象也。魏者,言其狀魏魏然高大也,使民觀之,因爲之觀,兩觀雙植,中不爲門。又宮門、寢門、冢門皆曰闕。《古今注》闕,觀也。古每門樹兩觀於其前,所以標表宮門也。其上可居,登之則可遠觀,故謂之觀。人臣將至此,則思其所闕,故謂之闕。《爾雅·釋宮》觀謂之闕。《詩·鄭風》挑兮達兮,在

【非为】顾法纪或礼法的坏事。元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第二折:“贪赃坏法,饮酒非为。”明陶宗仪《辍耕录·鬼爷爷》:“然颇慎行止,不敢非为。”2.指违法或违反道德的坏事、坏行为。《水浒传》第三五回:“不孝逆子,做下非为。”清黄六鸿《福惠全书·刑名·土番点卯》:“尔宜躬先奉法以统一乡之众,以尽轨于法,稍有非为,惟尔总是问。”3.不顾法纪或礼法。元无名氏《硃砂担》第四折:“我痴心想望贞洁,你做事忒杀非为。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三:“小人颇知礼法,极守本分的,怎敢干此非为之事。”

【五噫歌】篇名。相传为东汉梁鸿所作。全诗五句,句末均有‘噫’字。《后汉书·逸民传·梁鸿》:“因东出关,过京师,作五噫之歌,曰:‘陟彼北芒兮,噫!顾览帝京兮,噫!宫室崔嵬兮,噫!人之劬劳兮,噫!辽辽未央兮,噫!’”沉石厉《月旦》诗之三:“昔诵梁家《五噫歌》,桂薑品性百年无。”亦省作“五噫”。唐皎然《咏史》诗:“《五噫》譎且正,可以见心曲。”宋陆游《秋思》诗:“平生许国今何有,且拟梁鸿赋《五噫》。”陈去病《疾起还吴有感》诗:“《五噫》吟罢曜初暾,省识皋家廡尚存。”郁达夫《席间口占》:“一饭千金图报易,《五噫》几辈出关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