溷浊六尘并,讙呶太和泄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溷浊六尘并 | 平仄:仄 平 仄 平 平 韵脚:下平十四清 拼音: hùn zhuóliù chénbìng|bīng |
讙呶太和泄 | 平仄:平 仄 平 仄 韵脚:去十三祭 拼音: huān náotài héxiè|yì |
溷浊六尘并,讙呶太和泄释义
【溷浊】1.混乱污浊。《鹖冠子·备知》:“申徒狄以为世溷浊不可居,故负石自投于河。”《楚辞·九章·涉江》:“世溷浊而莫余知兮,吾方高驰而不顾。”宋苏轼《祭欧阳文忠公文》:“奄一去而莫予遗,岂厌世溷浊,絜身而逝乎。”清戴名世《老子论下》:“彼见世之溷浊,而慨想於太古荒远之事,以为此愤激之言。”朱自清《小舱中的现代》诗:“在溷浊而紧张的空气中,一个个畸异人形憧憧地赶过了。”2.指污浊的东西。战国楚宋玉《风赋》:“动沙堁,吹死灰,骇溷浊,扬腐餘。”唐杜甫《苦雨奉寄陇西公兼呈王徵士》诗:“嘉蔬没溷浊,时菊碎榛丛。”仇兆鳌
【六尘】佛教语。即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。与“六根”相接,便能染污净心,导致烦恼。《圆觉经》卷上:“妄认四大为自身相,六尘缘影为自心相。”宗密疏:“六尘是境,识体是心。”南朝宋鲍照《佛影颂》:“六尘烦苦,五道绵剧。”宋司马光《送李益之侍郎致政归庐山》诗之二:“六尘皆外物,万法尽迷途。”明刘基《松风阁记》之二:“我佛以清浄六尘为明心之本,凡耳目之入,皆虚妄耳。”瞿秋白《猪八戒》:“一切爱恋六尘,以至于‘真善美是没有的,是幻执的……不如努力把漆黑一团都灭绝了,成个正觉’,得证涅槃。”
【讙呶】叫闹。《诗·小雅·宾之初筵》“载号载呶”毛传:“号呶,号呼讙呶也。”《宋史·孝宗纪》:“军民讙呶者,执送大理寺鞫之。”《花月痕》第四八回:“正待説下,忽四边人声汹汹,万马齐奔,又像白天斗法时讙呶。”汉
【太和】太和”。亦作“大和”。1.天地间冲和之气。《易·乾》:“保合大和,乃利贞。”大,一本作“太”。朱熹本义:“太和,阴阳会合冲和之气也。”《汉书·叙传上》:“沐浴玄德,禀卬太和。”《文选》作“太龢”。唐元稹《竞渡》诗:“数极鬭心息,大和蒸混元。”清陈梦雷《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》:“神人之怨恫俱消,太和积为丰登之庆。”2.人的精神、元气;平和的心理状态。唐刘长卿《同姜濬题裴式微余干东斋》诗:“藜杖全吾道,榴花养太和。”宋司马光《论燕饮状》:“伏望陛下当此之际,悉罢燕饮,安神养气……无益奉养者,皆不宜数御以伤大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