豁达乾坤神妙理,逍遥铅汞共相依

豁达乾坤神妙理,逍遥铅汞共相依

诗句读音
豁达乾坤神妙理平仄:平 平 平 平 平 仄 仄
韵脚:上六止
拼音: huò dáqián kūnshén miàolǐ
逍遥铅汞共相依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 平 平
韵脚:上平八微
拼音: xiāo yáoqiān gǒnggòng xiāngyī

豁达乾坤神妙理,逍遥铅汞共相依释义

【豁达】1.通敞。三国魏刘桢《公宴诗》:“华馆寄流波,豁达来风凉。”唐刘禹锡《游桃源一百韵》:“依微闻鸡犬,豁达值阡陌。”清刘大櫆《浮山记》:“有洞穹然跨峰之脊,左右豁达。”2.通达晓畅。元戴表元《洪潜甫诗序》:“始时汴梁诸公言诗,絶无唐风,其博赡者谓之义山,豁达者谓之乐天而已矣。”3.规模宏大。唐高适《自淇涉黄河途中作》诗之十:“禹功本豁达,汉跡方因循。”4.胸襟开阔;豪爽大方。唐高适《崔司录宅燕大理李卿》诗:“豁达常推海内贤,殷勤但酌樽中酒。”宋司马光《涑水记闻》卷一:“太祖聪明豁达,知人善任。”《红楼梦》第

【乾坤】“乾川”。1.《易》的乾卦和坤卦。《易·繫辞下》:“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,盖取诸《乾》《坤》。”《大戴礼记·保傅》:“《春秋》之元、《诗》之《关雎》、《礼》之《冠》《昏》、《易》之《乾》《巛》,皆慎始敬终云尔。”明何楷《古周易订诂》卷一:“《周易》首《乾》《坤》。”2.称天地。《易·说卦》:“乾为天……坤为地。”汉班固《典引》:“经纬乾坤,出入三光。”《孔子家语·执辔》:“倮虫三百有六十而人为之长,此乾巛之美也。”金元好问《自题中州集后》诗之三:“万古骚人呕肺肝,乾坤清气得来难。”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谕

【神妙】。神奇巧妙。三国魏曹植《求自试表》:“昔从先武皇帝……伏见所以行军用兵之势,可谓神妙矣。”唐杜甫《戏韦偃为双松图歌》:“絶笔长风起纤末,满堂动色嗟神妙。”明刘基《少微山眉岩神仙宅记》:“夫造化之神妙,岂夫人之所能穷哉!”章炳麟《程师》:“是故古之作述者,有所授受,必传之其人,岂独深錮其学,以为神眇,不可輒闻耶!”叶圣陶《线下·一个青年》:“我的意思,书法要达到深凝匀称才算神妙。”

【理】《唐韻》良止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兩耳切《正韻》良以切,音里。《說文》治玉也。《徐曰》物之脈理,惟玉最密,故从玉。《淮南子·覽冥訓》夏桀之時,金積折廉,璧襲無理。《註》用之煩數,皆鈍而無文。又《說文徐註》治玉治民皆曰理。《書·周官》論道經邦,燮理隂陽。《前漢·循吏傳》政平訟理。又《玉篇》正也。《左傳·成二年》先王疆理天下。《註》理,正也。又《玉篇》道也。《廣韻》義理。《易·繫辭》易而天下之理得矣。《史記·平原君傳》謂公孫龍曰:公無復與孔子高辨事也。其人理勝於辭,公辭勝於理,辭勝於理,終必受詘。《皇極經世》天下

【逍遥】亦作“逍摇”。1.徜徉;缓步行走貌。《楚辞·九章·哀郢》:“去终古之所居兮,今逍遥而来东。”姜亮夫校注:“逍遥即游之义。”《文选·司马相如<长门赋>》:“夫何一佳人兮,步逍遥以自虞。”刘良注:“逍遥,行貌。”《南史·袁粲传》:“家居负郭,每杖策逍遥,当其意得,悠然忘反。”杨朔《孤儿行》:“我正在街上漫步逍遥,忽然有只小手拉住我的衣角,眉开眼笑地仰着小脸蛋儿。”2.优游自得;安闲自在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彷徨乎无为其侧,逍遥乎寝卧其下。”成玄英疏:“逍遥,自得之称。”《后汉书·逸民传·梁鸿》:“聊逍摇兮遨嬉

【铅汞】1.铅和汞。道家炼丹的两种原料。宋苏轼《真一酒歌引》:“铅汞以为药,策易以候火,不如天造之真也。”元李好古《张生煮海》第三折:“你那里得熬煎铅汞山头火?你那里觅医治相思海上方?”清郑燮《燕京杂诗》之一:“不烧铅汞不逃禪,不爱乌纱不要钱。”2.指炼丹。唐白居易《同微之赠别郭虚舟炼师五十韵》:“专心在铅汞,餘力工琴碁。”清王韬《淞滨琐话·倪幼蓉》:“女少长喜閲《道藏》书,且多妙解。於炉火铅汞之事,独不深信。”3.道教语。指先天元气。清赵翼《挽唐再可》诗:“丹元养铅汞,胎息调龙虎。”

【共相】佛教名词。与自相(不共相)相对,谓几种事物的共通相,即不局限于一法之自体。如色、受等有为法共有无常性,故以无常相为共相(色、受等自体各异,色以质碍为自相,受以领纳为自相)。《俱舍论》卷二三:“一切有为皆非常性,一切有漏皆是苦性,及一切法空非我性,名为‘共相’。”吕澂《中国佛学源流略讲》第九讲:“理是共相,但事上见理却并不限于共相,因为每事现各有别相。”2.拉丁文universalia的意译。西欧中世纪经院哲学常用名词,意即一般。陶行知《答朱端琰之问》:“我们要从具体想到抽象,从我相到共相,从片想到系统。”

【依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於希切,音衣。《說文》倚也。《書·無逸》知小人之依。《註》言稼穡。《詩·小雅》謀之不臧,則具是依。《又》昔我往矣,楊柳依依。又依稀,猶彷彿也。《劉禹錫詩》宋臺梁館尚依稀。又姓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隱豈切,音倚。《詩·大雅》于京斯依。又斧依,與扆通。《儀禮·覲禮》天子設斧依于戸牖之閒。《註》依,如今綈素屛風也。有繡斧文,所以示威也。又纏弦也。《儀禮·卽夕禮》設依撻焉。《疏》依,以韋依纏其弦,卽今時弓是也。又《儀禮·士虞禮》佐食無事,則出戸負依南面。《註》戸牖之閒謂之依。又喻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