藿羹讵识罗珍羞,掎摭碔砆遗琳球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掎摭碔砆遗琳球 | 平仄:仄 平 仄 平 平 拼音: jǐ zhíwǔ fūyílín qiú |
藿羹讵识罗珍羞 | 平仄:仄 平 仄 平 平 平 平 拼音: huògēngjùshí|zhì2zhēn xiū |
藿羹讵识罗珍羞,掎摭碔砆遗琳球释义
【掎摭】国魏曹植《与杨德祖书》:“刘季绪才不能逮於作者,而好詆訶文章,掎摭利病。”南朝梁简文帝《与湘东王论文书》:“吾既拙於为文,不敢轻有掎摭。”唐颜真卿《<孙逖文公集>序》:“宰相张九龄欲掎摭疵瑕,沉吟久之,不能易一字。”清沉德潜《说诗晬语》:“同是宪章少陵,而所造各异,駸駸乎一代之盛矣。钱牧斋信口掎摭,谓其摹拟剽贼,同於婴儿学语。”2.摘取;取得。唐韩愈《石鼓歌》:“孔子西行不到秦,掎摭星宿遗羲娥。”宋范成大《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》:“掎摭成俳体,咨询逮里甿。”清魏源《拟进呈<元史新编>序》:“至於进
【碔砆】。《文选·司马相如<子虚赋>》:“碝石碔砆。”李善注引张揖曰:“碝石、碔砆,皆石之次玉者……碔砆,赤地白采,葱蘢白黑不分。”唐陈子昂《荆州大崇福观记》:“文彩构槛,碔砆砌阶。”宋张世南《游宦纪闻》卷九:“忠州乐磧市出玉石,舟至岸,人竞持来求售,虽光莹可观,然皆碔砆也。”明吾丘瑞《运甓记·帅阃宾贤》:“真个是碔砆眩玉,鱼目疑珠,駑驥相猜。”清赵翼《题陈东浦藩伯<敦拙堂诗集>》诗:“连城有真璧,未可碔砆冒。”
【琳球】亦作“琳璆”。1.指美玉。《宋书·傅亮传》:“饯离不以币,赠言重琳球。”唐元稹《阳城驿》诗:“何以持为赠,束帛藉琳球。”清孙枝蔚《新婚箴为汪季灿》:“女如桃李,男如琳球。同心同德,永荷天休。”2.玉器撞击声。宋苏轼《代书答梁先》诗:“遗我駮石盆与甌,黑质白章声琳球。”清纳兰性德《效江醴陵杂体拟古诗·范彦龙古意》:“文章贵纶綍,佩玉鏘琳球。”3.比喻优秀人物或优美文辞。唐虞世南《和至寿春应令》:“调谐金石奏,欢洽羽觴浮。天文徒可仰,何以厠琳球。”明郑若庸《玉玦记·标题》:“鉅野王生,阀閲裔,腹胞琳球。”清孙
【藿】《唐韻》虛郭切,音霍。《說文》作,尗之少也。《詩·小雅》皎皎白駒,食我場藿。《儀禮·公食大夫禮》牛藿。《註》藿,豆葉。又《爾雅·釋草》蔨,鹿藿。《註》今鹿豆也。又香草。《左思·吳都賦》草則藿蒳豆蔻。《註》異物志曰:藿香,交阯有之。又《洞冥記》釣影山,去昭河三萬里,丹藿生於影中,葉浮水上。又《集韻》選委切,音髓。草木花敷貌。通作靃。《楚辭·招隱》靑莎雜樹兮,薠草霍靡。亦作。《江摠·燕燕于飛詩》銜花弄靡。
【讵】《唐韻》其呂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臼許切,音巨。《說文》詎,猶豈也。《莊子·大宗師》庸詎知吾所謂天之非人乎。《後漢·光武紀》天下詎可知而閉長者乎。《宋書·沈約自序》若馳一介,四方詎不響應。又《玉篇》止也,至也,格也。又通作巨。《前漢·高帝紀》沛公不先破關中兵,公巨能入乎。《師古註》巨,讀曰詎,猶豈也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其據切,巨去聲。義同。又《字林》未知詞也。 《正字通》《讀書通》詎通作渠、鉅、遽,非。漢典考證:〔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其據切,巨上聲。義同。〕 謹按其據切係去聲非上聲,上字
【识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賞職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設職切,音式。《說文》常也。一曰知也。《長箋》訓常無意義。《玉篇》識,認也。《增韻》能別識也。又見識也。《詩·大雅》不識不知,順帝之則。《左傳·襄二十九年》吳公子札聘于鄭,見子產如舊相識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前識者,道之華而愚之始。《莊子·繕性篇》道固不小行,德固不小識。《揚子·法言》多聞見而識乎正道者,至識也。多聞見而識乎邪道者,迷識也。又草名。《大戴禮·夏小正》三月采識。識,草也。又州名。《唐書·地理志》識利州屬高麗降戸州。又姓。見《姓纂》。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
【罗】《廣韻》魯何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良何切《正韻》朗何切,音蘿。《說文》以絲罟鳥。古者芒氏初作羅。《爾雅·釋器》鳥罟謂之羅。《註》謂羅絡之。《詩·王風》雉離於羅。《周禮·夏官·羅氏》掌羅烏鳥。又《類篇》帛也。《釋名》羅文,疎羅也。《戰國策》下宮糅羅紈,曳綺縠。又《廣雅》羅,列也。《楚辭·九歌》羅生兮堂下。《註》羅列而生。又國名。《左傳·桓十二年》羅人欲伐之。《註》羅,熊姓國,在宜城縣西山中,後徙。又水名。《史記·屈原傳》遂自投汨羅。《註》汨水在羅,故曰汨羅。又新羅,東夷國名。《唐書·東夷傳》新羅,弁韓苗裔也,居
【珍羞】亦作“珍饈”。珍美的肴馔。汉张衡《南都赋》:“珍羞琅玕,充溢圆方。”宋司马光《和潞公真率会》:“不待珍羞方下筯,只将佳景便娱宾。”明无名氏《双忠记·二仙点化》:“驾轻车出入皇朝,食有珍饈,衣有金貂。”老舍《茶馆》第一幕:“姑娘一过门,吃的是珍馐美味,穿的是绫罗绸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