或名龙,或名虎,或号婴儿并姹女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或名龙 | 平仄:仄 平 平 拼音: huò2lóng |
或名虎 | 平仄:仄 平 仄 韵脚:上十姥 拼音: huò2hǔ |
或号婴儿并姹女 | 平仄:仄 平 平 平 平 仄 仄 韵脚:上八語 拼音: huò4|2yīng érbìng|bīngnǚ|rǔ |
或名龙,或名虎,或号婴儿并姹女释义
【或】〔古文〕《集韻》越逼切,音閾。《說文》邦也。从口从戈,以守一。一,地也。通作域。又《廣韻》胡國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穫北切,音惑。疑也。凡或人或曰皆闕疑之辭。《易·乾卦》或躍在淵。《朱子·本義》疑而未定之辭。又與惑通。怪也。《孟子》無或乎王之不智也。◎按六書有假借,或本是邦或字,借爲疑或字,後人加土爲域,加心爲惑。而於或字,止作或人或曰之用,幷其本義而忘之矣。
【名】《唐韻》武幷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彌幷切《正韻》眉兵切,音詺。《說文》自命也。从口从夕。夕者,冥也。冥不相見,故以口自名。《玉篇》號也。《廣韻》名字也。《春秋·說題》名,成也。《左傳·桓六年》九月丁卯,子同生,公問名于申繻。對曰:名有五,有信,有義,有象,有假,有類。又自呼名也。《禮·曲禮》父前子名,君前臣名。又呼人之名也。《禮·曲禮》國君不名卿老世婦。又名譽也。《易·乾卦》不易乎世,不成乎名。又《春秋·說題》名,大也。《書·武成》告于皇天后土,所過名山大川。《疏》山川大,乃有名,名大互言之耳。又名號也。《儀
【龙】〔古文〕竜龒《唐韻》《集韻》力鍾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盧容切,音籠。《說文》龍,鱗蟲之長,能幽能明,能細能巨,能短能長,春分而登天,秋分而潛淵。《廣雅》有鱗曰蛟龍,有翼曰應龍,有角曰虯龍,無角曰螭龍,未升天曰蟠龍。《本草註》龍耳虧聰,故謂之龍。《易·乾卦》時乗六龍以御天。又星名。《左傳·僖五年》龍尾伏辰。《疏》角亢氐房心尾箕爲蒼龍之宿。又《襄二十八年》龍,宋鄭之星也。又山名。龍門,在河東,見《禹貢》。龍山,見《山海經》。封龍,見《括地志》。又邑名。《左傳·成二年》齊侯伐我北鄙,三日取龍。《註》龍,魯邑。在泰山
【或】〔古文〕《集韻》越逼切,音閾。《說文》邦也。从口从戈,以守一。一,地也。通作域。又《廣韻》胡國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穫北切,音惑。疑也。凡或人或曰皆闕疑之辭。《易·乾卦》或躍在淵。《朱子·本義》疑而未定之辭。又與惑通。怪也。《孟子》無或乎王之不智也。◎按六書有假借,或本是邦或字,借爲疑或字,後人加土爲域,加心爲惑。而於或字,止作或人或曰之用,幷其本義而忘之矣。
【名】《唐韻》武幷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彌幷切《正韻》眉兵切,音詺。《說文》自命也。从口从夕。夕者,冥也。冥不相見,故以口自名。《玉篇》號也。《廣韻》名字也。《春秋·說題》名,成也。《左傳·桓六年》九月丁卯,子同生,公問名于申繻。對曰:名有五,有信,有義,有象,有假,有類。又自呼名也。《禮·曲禮》父前子名,君前臣名。又呼人之名也。《禮·曲禮》國君不名卿老世婦。又名譽也。《易·乾卦》不易乎世,不成乎名。又《春秋·說題》名,大也。《書·武成》告于皇天后土,所過名山大川。《疏》山川大,乃有名,名大互言之耳。又名號也。《儀
【虎】〔古文〕虝《唐韻》火古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火五切,音滸。《玉篇》惡獸也。《說文》山獸之君,从虍从儿,虎足象人也。《徐鉉註》象形。《易·乾卦》風從虎。《詩·小雅》匪兕匪虎,率彼曠野。《大戴禮》三九二十七主星,星主虎,故虎七月而生。《述異記》虎千年,則牙蛻而角生。又姓。《廣韻》漢有合浦太守虎旗,其先八元伯虎之後。又州名,唐有虎州,後避太祖諱攺武州。又灘名。《水經注》夷水又東逕虎灘。又山名。《吳越春秋》吳王葬閶門外,金玉精上浮爲白虎,名虎丘。又便器名。《西京雜記》漢朝以玉爲虎子,以爲便器。又與琥通。《吳志·裴松之
【或】〔古文〕《集韻》越逼切,音閾。《說文》邦也。从口从戈,以守一。一,地也。通作域。又《廣韻》胡國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穫北切,音惑。疑也。凡或人或曰皆闕疑之辭。《易·乾卦》或躍在淵。《朱子·本義》疑而未定之辭。又與惑通。怪也。《孟子》無或乎王之不智也。◎按六書有假借,或本是邦或字,借爲疑或字,後人加土爲域,加心爲惑。而於或字,止作或人或曰之用,幷其本義而忘之矣。
【号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同號。詳虍部號字註。(號)《唐韻》《正韻》胡刀切《集韻》乎刀切,音豪。大呼也。《詩·大雅》式號式呼。《小雅》載號載呶。《傳》號呶,號呼讙呶也。又哭也。《易·同人》先號咷而後笑。《周語》夫婦哀其夜號也。而取之以逃于褒。又雞鳴也。《晉書·律歷志》雞始三號。又《廣韻》胡到切,音号。名號也。《公羊疏》春秋貴賤不嫌同號。《註》通同號稱也。《白虎通》春秋傳曰:王者受命于王,必擇天下之美號,以爲號也。《周禮·春官·大祝》掌辨六號。《註》號謂尊其名,更爲美稱。又《夏官·大司馬》家以號名。《
【婴儿】幼儿。《老子》:“我独泊兮其未兆,如婴儿之未孩。”唐李肇《唐国史补》卷中:“竟陵僧有于水滨得婴儿者,育为弟子。”宋苏轼《虔州崇庆禅院新经藏记》:“婴儿生而导之言,稍长而教之书。”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三部二九:“一边是刚刚出生的婴儿,独自在家里,也需要慈母的抚养。”2.泛指幼童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,莫言大王之法。”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乡者夫人婴儿皆似君,君相贵不可言。”清李渔《玉搔头·弄兵》:“当年悮作婴儿戏,追裂桐封旧券文。”3.道家称铅为婴儿,水银为姹女。唐吕岩《鄂渚悟道
【女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尼呂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碾與切,茹上聲。《博雅》女,如也。言如男子之敎,人之陽曰男,隂曰女。《易·繫辭》坤道成女。《詩·小雅》乃生女子,載寢之地,載衣之裼,載弄之瓦。《禮·內則》女子生,設帨於門右。《淮南子·地形訓》土地各以類生,澤氣生女。又已嫁曰婦,未字曰女。《禮·曾子問》嫁女之家,三夜不息燭,思相離也。又星名。須女四星,主布帛,爲珍寶藏,一名婺女。十二月旦在北,二月旦中。又織女三星,天女也,主苽果絲帛,見《星經》。又水名。《山海經》嶧臯之山,其水出焉,東流注于激女之水。又女,九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