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芋明瓒,山菌接舆
火芋明瓒,山菌接舆释义
【芋】《唐韻》《韻會》王遇切《集韻》王矩切《正韻》羊茹切,音羽。《說文》大葉實根駭人,故謂之芋也。《續博物志》芋以十二子爲衞,應月之數也。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士卒食芋菽。《索隱註》芋,蹲鴟也。又《儀禮·士喪禮註》齊人或名全菹爲芋。又《廣韻》雲俱切,音于。草盛貌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匈于切《正韻》休居切,音吁。《揚子·方言》大也。《詩·小雅》君子攸芋。《註》香于反。又火吳反。或作吁。又陳有芋尹,見《左傳》蓋以鳥名官。漢典考證:〔《儀禮註》齊人或名金菹爲芋。〕 謹照原文金菹改全菹。 考證:〔《儀禮註》齊人或名金菹爲芋。
【明】〔古文〕朙《廣韻》武兵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眉兵切,音鳴。《說文》照也。《易·繫辭》日月相推,而明生焉。《又》縣象著明,莫大乎日月。《疏》日月中時,徧照天下,無幽不燭,故云明。《史記·歷書》日月成,故明也。明者,孟也。又《易·乾卦》大明終始。《疏》大明,曉乎萬物終始。又《易·乾卦》天下文明。《疏》有文章而光明。又《書·堯典》欽明文思安安。《疏》照臨四方謂之明。又《書·舜典》黜陟幽明。《傳》升進其明者。又《書·太甲》視遠惟明。《疏》謂監察是非也。又《洪範》視曰明。《傳》必淸審。又《詩·小雅》祀事孔明。《
【山菌】子”。
【接舆】春秋楚隐士,佯狂不仕。亦以代指隐士。《论语·微子》:“楚狂接舆,歌而过孔子。”邢昺疏:“接舆,楚人,姓陆名通,字接舆也。昭王时,政令无常,乃被髮佯狂不仕,时人谓之‘楚狂’也。”汉邹阳《狱中上书自明》:“是以箕子佯狂,接舆避世。”唐王维《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》诗:“渡头餘落日,墟里上孤烟。復值接舆醉,狂歌五柳前。”宋韩淲《涧泉日记》卷下:“﹝陆羽﹞独行野中,诵诗击木,裴徊不得意,或慟哭而归,故时谓之‘今接舆’也。”章炳麟《国故论衡·原道下》:“道与尧舜俱智,与接舆俱狂,与桀紂俱灭,与汤武俱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