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琴今日恨,急语向檀槽
胡琴今日恨,急语向檀槽释义
【语】《唐韻》魚舉切《集韻》偶舉切《韻會》魚許切《正韻》偶許切,魚上聲。《說文》論也。《徐曰》論難曰語。語者,午也。言交午也。吾言爲語,吾,語辭也。言者直言,語者相應答。《釋名》敘也。敘己所欲說也。《易·頤卦》君子以愼言語,節飮食。《詩·大雅》于時言言,于時語語。《疏》直言曰言,謂一人自言。答難曰語,謂二人相對。《禮·雜記》三年之喪,言而不語。《註》言,自言己事也。語,爲人論說也。《家語》孔子之郯,遭程子于塗,傾蓋而語終日。又國名。《別國洞冥記》勒畢國人長三寸,有翼,善言語戲笑,因名善語國。又《廣韻》牛倨切《集
【檀槽】檀木制成的琵琶、琴等弦乐器上架弦的槽格。亦指琵琶等乐器。唐李贺《感春》诗:“胡琴今日恨,急语向檀槽。”王琦汇解:“唐人所谓胡琴,应是五弦琵琶耳。檀槽,谓以紫檀木为琵琶槽。”宋张先《西江月》词:“体态看来隐约,梳妆好是家常。檀槽初抱更安详,立向尊前一行。”清钱谦益《吴门寄陆仲谋大参》诗:“檀槽奏罢翻新曲,樺烛烧残覆旧棋。”郑泽《有寄》诗:“与君同唱《江南好》,多恐檀槽未断肠。”
【胡琴】1.古乐器名。古代泛称来自北方和西北各族的拨弦乐器,有时指琵琶,有时指忽雷等。约宋元开始,亦为拉弦乐器之称。唐段安节《乐府杂录·琵琶》:“文宗朝,有内人郑中丞善胡琴,内库有二琵琶,号大小忽雷,郑尝弹小忽雷。”唐岑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诗:“中军置酒饮归客,胡琴琵琶与羌笛。”宋曾巩《明妃曲》诗之二:“直欲论情通汉也,独能将恨寄胡琴。”元杨维桢《张猩猩胡琴引序》:“胡琴在南为第二絃子,在北为今名,亦古月琴之遗制也。”《元史·礼乐志五》:“火不思,制如琵琶……胡琴,制如火不思,卷颈,龙首,二絃,用弓捩之,弓之
【今日】1.本日;今天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今日病矣,予助苗长矣。”唐韩愈《送张道士序》:“今日有书至。”《水浒传》第四五回:“杨雄道:‘兄弟何故今日见外?有的话,但説不妨。’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回:“华忠説:‘今日赶不到的;他连夜走,也得明日早上来。’”2.目前;现在。《穀梁传·僖公五年》:“今日亡虢,而明日亡虞矣。”唐骆宾王《为徐敬业讨武曌檄》:“请看今日之域中,竟是谁家之天下?”清黄遵宪《台湾行》:“今日之政民为主,台南台北固吾圉!”丁玲《韦护》第一章:“然而她们却痛叱中国今日之所谓新兴的、有智识的妇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