夹进昭威武,申央警宴安
夹进昭威武,申央警宴安释义
【申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失人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升人切,音身。十二支之一。《爾雅·釋天》太歲在申,曰涒灘。《釋名》申,身也。物皆成,其身體各申束之,使備成也。《史記·律書》七月也。律中夷則,其於十二子爲申。申者,言隂用事,申賊萬物。又重也。《易·卦》重以申命。《書·堯典》申命義叔。《傳》申,重也。《後漢·朱暉傳》願將軍少察愚言,申納諸儒。又致也。《禮·郊特牲》大夫執圭,而使所以申信也。又舒也。《武王弓銘》屈申之義,廢興之行,無忘自過。《班彪·北征賦》行止屈申,與時息兮。又欠伸也。《莊子·刻意篇》熊經鳥申。又
【央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於良切,音秧。中也。《詩·秦風》宛在水中央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中央爲都。《地形訓》中央四達,風氣之所通,雨露之所會也。又半也。《詩·小雅》夜如何其,夜未央。《上官儀詩》明月樓中夜未央。又盡也。《漢武帝·李夫人賦》惜蕃華之未央。又廣也。《司馬相如·長門賦》覽曲臺之央央。又未央,漢宮名,在長安。又於京切,音英。旗斿貌。《詩·小雅》旂旐央央。又鮮明貌。《詩·小雅》白旆央央。 《說文》从大,在冂之內。《徐曰》从大,取其正中,會意。
【警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居影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舉影切,音景。《說文》戒也。《玉篇》敕也。《左傳·宣十二年》且雖諸侯相見,軍衞不徹警也。《疏》戒之至也。《周禮·天官·小宰》正歲則以灋警戒羣吏,令修宮中之職事。《註》勑戒之言。又猶起也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天子視學,大昕鼓徵,所以警衆也。《疏》警動衆人,令早起也。又《廣韻》寤也。又《廣雅》警警,不安也。又曲名。《唐書·儀衞志》鼓吹九曲,三曰警鼓。又通作儆。《古今注》警蹕,所以戒行徒也。《前漢·梁孝王傳》出稱警,入言。《師古註》警者,戒肅也,,止行人也。《周禮·夏官·鄭註》
【宴安】谓逸乐。《汉书·景十三王传赞》:“是故古人以宴安为鴆毒,亡德而富贵,谓之不幸。”宋苏轼《策略》一:“臣尝观西汉之衰,其君皆非有暴鷙淫虐之行,特以怠惰弛废,溺于宴安,畏朞月之劳,而忘千载之患,是以日趋于亡而不自知也。”明薛蕙《杂诗》:“宴安损性灵,美疢生膏肓。”章太炎《国家论》:“习於宴安,而肌骨不如昔日之坚定。”参见“宴安鴆毒”。
【进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卽刃切,音晉。《說文》登也。《玉篇》升也。《廣韻》前也。《禮·曲禮》遭先生于道,趨而進。《表記》君子三揖而進。《註》人之相見,三揖三讓,以升賔階。《書·盤庚》乃登進厥民。《疏》延之使前而告之也。又《正韻》薦也。《禮·儒行》推賢而進達之。又《正韻》效也。《禮·樂記》禮減而進,以進爲文。《註》自勉强也。《易·乾卦》君子進德修業,欲及時也。又近也。《禮·檀弓》兄弟之子猶子也。蓋引而進之也。又進士。《禮·王制》大樂正論造士之秀者,以告于王,而升諸司馬,曰進士。《註》進士,可
【昭】《唐韻》止遙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之遙切,音招。《說文》日明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昭,見也。《博雅》明也。《玉篇》光也。《廣韻》著也,覿也。《易·晉卦》君子以自昭明德。《書·堯典》百姓昭明。《詩·大雅》於昭于天。又《禮·王制》天子七廟,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。又《祭統》夫祭有昭穆。昭穆者,所以別父子、遠近、長幼、親疏之序而無亂也。《魯語》明者爲昭,次者爲穆。又《禮·樂記》蟄蟲昭蘇。《註》昭,曉也。蟄蟲以發生爲曉,更息曰蘇。又姓。《戰國策》楚有昭奚恤。《屈原·離騷註》三閭之職,掌王族三姓,曰:昭、屈、景。又
【威武】权势。清纳兰性德《拟卢子谅时兴》诗:“努力崇明义,岂为威武屈。”参见“威武不屈”。2.军威;武力。《汉书·西域传下·车师国》:“詔遣长罗侯将张掖、酒泉骑出车师北千餘里,扬威武车师旁。”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汝水》:“﹝王莽﹞又驱诸獷兽虎豹犀象之属,以助威武。”唐元稹《代谕淮西书》:“卢从史内藴私邪,外张威武,荧惑天听,逗留王师。”明高启《干将墓》诗:“始知服诸侯,威武不及仁。”范文澜蔡美彪等《中国通史》第四编第五章第三节:“以为专用威武,就可使宋人屈服,这是空话,不切实用。”3.勇壮;有威风或气派。宋文莹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