剪除困陵暴,粪扫如扑抶

剪除困陵暴,粪扫如扑抶

诗句读音
粪扫如扑抶平仄:仄 仄 平 平
拼音: fènsǎo|sàorúpū chì
剪除困陵暴平仄:仄 平 仄 平 仄
拼音: jiǎn chúkùnlíng bào

剪除困陵暴,粪扫如扑抶释义

【粪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方問切,音奮。穢也。《左傳·僖二十八年》榮季曰:是糞土也。《史記·貨殖傳》貴出如糞土。又治也,培也。《禮·月令》可以糞田疇。《疏》壅苗之根也。《荀子·致仕篇》樹落糞本。又掃除也。《禮·曲禮》凡爲長者糞之禮,必加帚于箕上。《左傳·昭三年》張趯使謂太叔曰:糞除先人之敝廬。《荀子·經國篇》堂上不糞,則郊草不瞻曠芸。《註》糞,除也。又非問切,音分。掃棄之也。《韓愈文》糞除天下山川。 《集韻》又作坋。《韻會》本作粪,隷作糞。或作。亦作拚,又作。《玉篇》作。《海篇》作。《字彙補

【扫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蘇老切,音嫂。弃也,拚除也。《詩·大雅》洒掃廷內。又鬧掃,髻名。《三夢記》鬧掃,猶盤雅墮馬之類也。唐詩云:還梳鬧掃學宮妝。又《唐韻》《廣韻》蘇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先到切,音譟。義同。《論語》當洒掃應對進退,則可矣。 本作埽。又與騷通。別詳土部,馬部。

【扑抶】,鞭打。唐沉佺期《被弹》诗:“劾吏何咆哮,晨夜闻扑抶。”汉

【剪除】;伐灭。晋袁宏《三国名臣序赞》:“思树芳兰,剪除荆棘。”唐元稹《为严司空谢招讨使表》:“臣则誓死剪除,俾无遗孽。”2.剪去;除去。鲁迅《准风月谈·偶成》:“四川正有人以为长衣消耗布疋,派人剪除。”

【困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苦悶切,坤去聲。《說文》故廬也。从木,在囗中。《徐鍇曰》舊所居廬,故其木久而困獘也。《六書本義》木在囗中,木不得申也,借爲窮困,病困之義。又卦名。《易·困卦》象曰:澤無水困,君子以致命遂志。又《序卦》升而不已則困。又《廣韻》窮也,苦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不廢困窮。《禮·中庸》事前定則不困。又《史記·范睢蔡澤傳》二子不困阸,惡能激乎。又瘁也,倦極力乏也。《後漢·耿純傳》世祖至營,勞純曰:昨夜困乎。又憂愁也。《書·盤庚》汝不憂朕心之攸困。又亂也。《論語》不爲酒困。《註》言不

【陵暴】。《尹文子·大道下》:“刑者所以威不服,亦所以生陵暴。”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:“子路性鄙,好勇力,志伉直,冠雄鸡,佩豭豚,陵暴孔子。”唐韩愈《荐士》诗:“勃兴得李杜,万类困陵暴。”清顾炎武《日知录·巧言》:“然则学者宜如之何?必先之以孝弟,以消其悖逆陵暴之心。”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