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潮清翻翻,淮潮碧徐徐
江潮清翻翻,淮潮碧徐徐释义
【淮】《唐韻》戸乖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乎乖切,音懷。水名。《說文》水出南陽平氏桐柏大復山,東南入海。《風俗通·山澤篇》淮,均也。均其務也。《春秋·說題辭》淮者,均其勢也。《釋名》淮,圍也。圍繞揚州分界,東至於海也。《周禮·夏官·職方氏》靑州,其川淮泗。《書·禹貢》導淮自桐柏。又水出漢中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漢中郡房陵縣淮山,淮水所出。又淮安,郡名。《廣輿記》秦屬九江郡,曰淮隂。漢曰臨淮,晉曰山陽,隋唐曰楚州,宋曰淮安。又《韻補》叶胡隈切,音回。《左傳·昭十二年》有酒如淮,有肉如坻。寡君中此,爲諸侯師。一說淮讀爲濰叶韻
【潮】《唐韻》直遙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馳遙切,音晁。《說文》水朝宗於海。《王充·論衡》水者,地之血脈,隨氣進退而爲潮。《初學記》水朝夕而至曰潮。《皇極經世》海潮者,地之喘息也。隨月消長,早曰潮,晚曰汐。又州名。《廣輿記》本南海揭陽地,隋曰潮州,唐曰潮陽,明爲潮州府。又伺潮,雞名。《述異記》伺潮雞,潮水上則鳴。又望潮,魚名,出台州臨海縣。 《說文》本作。
【碧】《廣韻》彼役切《集韻》兵役切《韻會》兵亦切,音筆。《說文》石之靑美者。《山海經》高山多靑碧。《郭註》亦玉類也。今會稽縣東山出碧。《班固·西都賦》珊瑚碧樹。《註》崐崘山有碧樹。《張衡·南都賦》綠碧紫英。《註》碧有縹碧,有綠碧。又《增韻》碧,深靑色。唐官制,八品九品服碧代靑也。又《韻會》竹書紀年:惠成王七年,雨碧於郢。又《度人經·碧落註》東方第一天有碧霞遍滿,是云碧落。又姓。明洪武中訓導碧潭。
【徐徐】迟缓;缓慢。《易·困》:“来徐徐,困於金车。”高亨注:“徐徐,迟缓也。”汉桓宽《盐铁论·国疾》:“夫辩国家之政事,论执政之得失,何不徐徐道理相喻,何至切切如此乎?”前蜀李珣《女冠子》词:“对花情脉脉,望月步徐徐。刘阮今何处,絶来书。”杨朔《泰山极顶》:“如果说泰山是一大幅徐徐展开的青绿山水画,那么这幅画到现在才完全展开,露出画卷最精彩的部分。”2.安稳貌;宽舒貌。《庄子·应帝王》:“泰氏,其卧徐徐,其觉于于。”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云:“徐徐,安稳貌。”成玄英疏:“徐徐,宽缓之貌。”唐萧颖士《江有枫》诗之五:
【江潮】江河下游的潮汐现象。因外海潮波沿江河上溯,致使水位定时涨落。亦泛指江河中的波涛。唐刘长卿《饯王相公出牧括州》诗:“江潮淼淼连天远,旌旆悠悠上岭翻。”宋张先《浣溪沙》词:“楼倚春江百尺高,烟中还未见归橈,几时期信似江潮?”郁达夫《采石矶》:“﹝他﹞心里的一种悲感,竟同江潮似的涌了起来。”
【翻翻】翻飞;飞翔貌。《楚辞·九章·悲回风》:“漂翻翻其上下兮,翼遥遥其左右。”《文选·刘桢<赠徐干诗>》:“轻叶随风转,飞鸟何翻翻。”张铣注:“翻翻,孤飞皃。”唐卢纶《赋得白鸥歌送李伯康归使》:“积水深源,白鸥翻翻,倒影光素,于潭之间。”2.飘动貌;翻腾貌。《乐府诗集·相和歌辞十一·善哉行》:“经歷名山,芝草翻翻。”唐温庭筠《南湖》诗:“湖上微风入槛凉,翻翻菱荇满回塘。”宋张孝祥《菩萨蛮·诸客往赴东邻之集》词:“庭叶翻翻秋向晚,凉砧敲月催金剪。”赵朴初《雁儿落带过得胜令》曲:“看翻翻巨浪涌红旗,听訇訇众怒吼雄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