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妃舞倦凌波袜,玉带围腰揽镜初

江妃舞倦凌波袜,玉带围腰揽镜初

诗句读音
玉带围腰揽镜初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
韵脚:上平九魚
拼音: yù dàiwéiyāolǎn jìngchū
江妃舞倦凌波袜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
拼音: jiāng fēi3juànlíng bō wà

江妃舞倦凌波袜,玉带围腰揽镜初释义

【玉带】饰玉的腰带。古代贵官所用。古代贵妇亦用之。南朝梁江淹《扇上采画赋》:“命幸得为綵扇兮,出入玉带与綺绅。”唐韩愈《示儿》诗:“开门问谁来,无非卿大夫,不知官高低,玉带悬金鱼。”《宋史·舆服志五》:“太平兴国七年正月,翰林学士承旨李昉等奏曰:‘奉詔详定车服制度,请从三品以上服玉带,四品以上服金带。’”宋苏轼《临江仙·龙丘子自洛之蜀》词:“细马远驮双侍女,青巾玉带红靴。”《镜花缘》第三三回:“又有许多宫娥捧着凤冠霞帔,玉带蟒衫,并裙裤簪环首饰之类。”2.芍药品名。花色纯白。明田艺蘅《留青日札·文渊阁芍药》:“宣

【腰】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伊消切《正韻》伊堯切,音要。《說文》身中也。象人要自之形。《徐曰》要爲中關,所以自持也。《玉篇》骻也。《釋名》腰,約也,在體之中,約結而小也。又馬名。《古今注》古駿馬有飛兔腰褭。又天下形勢亦稱腰。《戰國策》梁者,山東之腰也。 《玉篇》本作要。《廣韻》或作。

【揽镜】持镜;对镜。《晋书·王衍传》:“然心不能平,在车中揽镜自照,谓导曰:‘尔看吾目光乃在牛背上矣。’”宋刘克庄《贺新郎·答实之》词:“少时棋柝曾联句,叹而今、登楼揽镜,事机频误。”梁启超《意大利建国三杰传》第五节:“揽镜华髮,据鞍髀肉,蹉跎岁月,何以为情。”

【初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楚居切《正韻》楚徂切,楚平聲。《說文》始也。从刀衣,裁衣之始也。《徐曰》禮之初,施衣以蔽形。《書·禹謨》率百官若帝之初。《蔡仲》愼厥初。又《禮·檀弓》夫魯有初。《註》初謂故事。又《列子·天瑞篇》太初者,氣之始也。《韓愈詩》賢愚同一初。《韻會》又姓。

【江妃】“江婓”。传说中的神女。汉刘向《列仙传·江妃二女》:“江妃二女者,不知何所人也,出游於江汉之湄,逢郑交甫,见而悦之,不知其神人也。”晋左思《蜀都赋》:“试水客,艤轻舟;娉江婓,与神游。”宋杨万里《江水》诗:“江妃将底药,软此千里玉?”清厉鹗《折桂令·浩然巾》曲:“分明是江妃后尘,又猜疑孟浩前身。”汉

【舞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文甫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罔甫切《正韻》罔古切,音武。《說文》舞樂也。《玉篇》足相背也。《周禮·春官·樂師》凡舞,有帗舞,有羽舞,有皇舞,有旄舞,有干舞,有人舞。《左傳·隱五年》夫舞,所以節八音而行八風。《前漢·高帝紀》軍中無以爲樂,請以劒舞。又鍾體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·鳧氏》銑閒謂之于,于上謂之鼓,鼓上謂之鉦,鉦上謂之舞。《註》此四名者,鍾體也。又變弄也。《前漢·張湯傳》舞文巧詆。《又》舞知以御人。又官名。《周禮·地官》有舞師。又地名。《戰國策》秦繞舞陽之北,以東臨許,則南國必危矣。《前漢

【倦】《廣韻》渠卷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逵眷切,權去聲。懈也。疲也。《禮·儒行》敦行而不倦。又倨也。《淮南子·道應訓》盧敖游乎北海,見一士焉,方倦龜殼而食蛤梨。《註》楚人謂倨爲倦。又叶渠運切,音郡。《劉楨·魯都賦》至於日昃,體勞怠倦。一張一弛,文武之訓。 《說文》力部作,人部作〈亻〉,音義同。宜合倦爲券字,重文不必分爲二。

【凌波袜】的袜子。语出三国魏曹植《洛神赋》:“凌波微步,罗韈生尘。”唐刘禹锡《马嵬行》:“履綦无復有,履组光未灭。不见巖畔人,空见凌波袜。”元张寿卿《红梨花》第一折:“春瀟洒苔径轻踏,香衬凌波袜。”2.指女子轻盈的脚步。五代牛希济《临江仙》词之九:“素洛春光瀲灧平,千里重媚脸初生。凌波罗袜势轻轻。烟笼日照,珠翠半分明。”明陈所闻《月云高·花下迟王美人不至》曲:“只有鶯声在高柳,望不见凌波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