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海嗟漂荡,乾坤惜变衰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江海嗟漂荡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 拼音: jiāng hǎijiēpiāo dàng |
乾坤惜变衰 | 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 韵脚:上平五支 拼音: qián kūnxībiànshuāi|cuī |
江海嗟漂荡,乾坤惜变衰释义
【江海】海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”三国魏曹植《求通亲亲表》:“江海称其大者,以无所不容。”唐岑参《送张秘书充刘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觐省》诗:“万里江海通,九州天地宽。”苏曼殊《本事诗》之三:“丹顿拜伦是我师,才如江海命如丝。”2.旧时指隐士的居处。《庄子·刻意》:“就藪泽,处閒旷,钓鱼閒处,无为而已矣。此江海之士,避世之人。”《后汉书·逸民传序》:“然观其甘心畎亩之中,憔悴江海之上,岂必亲鱼鸟乐林草哉。”宋苏轼《临江仙》词:“小舟从此逝,江海寄餘生。”3.引申为退隐。南朝齐谢朓《和王中丞闻琴
【嗟】〔古文〕差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咨邪切,音罝。《玉篇》嗟歎也。《廣韻》咨也。《集韻》一曰痛惜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嗟,也。《釋名》嗟,佐也。言不足以盡意,故發此聲以自佐也。《書·甘誓》王曰:嗟六事之人,予誓告汝。《詩·周南》嗟我懷人。又《齊風》猗嗟昌兮。《疏》猗是心內不平,嗟是口之喑咀,皆傷歎之聲。《禮·檀弓》嗟來食。《廣韻》同。《集韻》本作,亦書作。又《集韻》遭哥切,音。《易·離卦》不鼓缶而歌,則大耋之嗟。《音義》王肅讀遭哥切《阮籍·詠懷詩》李公悲東門,蘇子狹三河。求仁自得仁,豈復歎咨嗟。又《韻會
【漂荡】上浮动。唐李商隐《河清与赵氏昆季宴集得拟杜工部》诗:“此中真得地,漂荡钓鱼船。”明刘基《解语花》词:“罗幕掩数行清泪,一任他化作浮萍,漂荡随流水。”2.冲刷,冲。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江水一》:“有亮所造八阵图,东跨故垒,皆纍细石为之……今夏水漂荡,岁月消损,高处可二三尺,下处磨灭殆尽。”宋无名氏《异闻总录》卷三:“两扇忽闢,大水漂荡,盗皆溺死。”明唐顺之《与白伯伦仪部书》之二:“矢石驰驱,风波漂荡,岂是人情所乐。”清刘大櫆《张豹林墓志铭》:“先高祖厝在浅土,猝为山水所漂荡。”3.冲没,淹没。《南史·齐纪下
【乾坤】“乾川”。1.《易》的乾卦和坤卦。《易·繫辞下》:“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,盖取诸《乾》《坤》。”《大戴礼记·保傅》:“《春秋》之元、《诗》之《关雎》、《礼》之《冠》《昏》、《易》之《乾》《巛》,皆慎始敬终云尔。”明何楷《古周易订诂》卷一:“《周易》首《乾》《坤》。”2.称天地。《易·说卦》:“乾为天……坤为地。”汉班固《典引》:“经纬乾坤,出入三光。”《孔子家语·执辔》:“倮虫三百有六十而人为之长,此乾巛之美也。”金元好问《自题中州集后》诗之三:“万古骚人呕肺肝,乾坤清气得来难。”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谕
【惜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思積切,音昔。《說文》痛也。从心昔聲。《廣韻》悋也。《增韻》憐也,愛也。一曰貪也。又叶息約切,音削。《曹植·贈丁儀詩》思慕延陵子,寶劒非所惜。子其寧爾心,親交義不薄。
【变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祕戀切《廣韻》彼眷切。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彼卷切,鞭去聲。《說文》更也。《小爾雅》易也。《廣韻》化也,通也。《增韻》轉也。《正韻》攺也。《易·乾卦》乾道變化。《易解》自有而無謂之變,自無而有謂之化。《禮·王制》一成而不可變。《註》更也。《周禮·夏官·司爟》四時變國火,以救時疾。《註》變,猶易也。《前漢·循吏傳》漢家承敝通變。又動也。《禮·檀弓》夫子之病革矣,不可以變。《註》變,動也。《荀子·議兵篇》機變不張。《註》謂器械變動攻敵也。又權變。《前漢·魏豹傳贊》張耳、韓信皆徼一時之權變,以詐力成功
【衰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所危切《集韻》雙隹切,音。小也,減也,殺也。《類篇》浸微也。《韻會》弱也,耗也。又《集韻》初危切,音夂。《玉篇》等衰也。《齊語》相地而衰征,則民不移。又《集韻》倉回切,音崔。《類篇》同縗,喪服也。《禮·喪服小記》斬衰括髮以麻,齊衰惡筓以終喪。又邑名。《晉語》公子濟河,召令狐臼,衰、桑、泉皆降。《註》三者皆晉邑。又《集韻》蓑本字。《說文》艸雨衣。秦謂之萆。《詩·小雅》何衰何笠。《石經》作蓑。又《韻補》所類切,音帨。《東方朔·七諫》駑駿雜而不分兮,服疲牛而驂驥。年滔滔而日遠兮,壽冉冉而愈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