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淮一都会,游刃必多余

江淮一都会,游刃必多余

诗句读音
江淮一都会平仄:平 平 平 平 仄
拼音: jiāng huáiyīdōu huì
游刃必多余平仄:平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yóu rènbìduō yú

江淮一都会,游刃必多余释义

【江淮】1.长江和淮河。《左传·哀公九年》:“秋,吴城邗,沟通江淮。”三国魏阮籍《乐论》:“江淮之南,其民好残;漳汝之间,其民好奔。”清王士禛《池北偶谈·谈异五·银杏》:“江淮间一御史疏陈水患。”2.泛指长江与淮河之间的地区。《后汉书·周荣传》:“荣,江淮孤生,蒙先帝大恩,以歷宰二城。”明《端午食赐粽有感》诗:“东南米价高如玉,江淮饿莩千家哭。”清钮琇《觚賸·旧雷有声》:“余宦游所至,其风土大略相同,唯粤中则不特与朔方絶异,即较之江淮,亦甚悬殊。”凌力《星星草》第十五章一:“如今捻军兵分东西,追剿各军愈追愈远愈加

【一】〔古文〕弌《唐韻》《韻會》於悉切《集韻》《正韻》益悉切,漪入聲。《說文》惟初大始,道立於一。造分天地,化成萬物。《廣韻》數之始也,物之極也。《易·繫辭》天一地二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道生一,一生二。又《廣韻》同也。《禮·樂記》禮樂政,其極一也。《史記·儒林傳》韓生推詩之意,而爲內外傳數萬言,其語頗與齊魯閒殊,然其歸一也。又少也。《顏延之·庭誥文》選書務一不尚煩密。《何承天·答顏永嘉書》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。又《增韻》純也。《易·繫辭》天下之動貞夫一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天得一以淸,地得一以寧,神得一以靈,谷得一以

【都会】1.大城市。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然邯郸亦漳河之閒一都会也。”宋张孝祥《二郎神·七夕》词:“南国。都会繁盛,依然似昔。”清黄遵宪《新嘉坡杂诗》之七:“化外成都会,迁流或百年。”徐迟《狂欢之夜》:“可是这小市镇的欢乐决不比任何大都会少。”2.集会,会聚。《南史·韦鼎传》:“州中有土豪,外修边幅,而内行不轨,常为劫盗。鼎於都会时谓之曰:‘卿是好人,那忽作贼。’”《隋书·裴政传》:“民有犯罪者,阴悉知之,或竟岁不发,至再三犯,乃因都会时,於众中召出,亲案其罪。”3.唐时称举场为都会。五代王定保《唐摭言·述进士下

【游刃】。语本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彼节者有閒,而刀刃者无厚;以无厚入有閒,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。”南朝梁沉约《牷雅》诗:“庖丁游刃,葛卢验声。”金王若虚《真定县令国公德政碑》:“而羿之注矢,左右俯仰皆可以命中,而庖丁之游刃,批隙导窾无非理间之自然,何独至於为政者而疑之哉!”明徐渭《自浦城进延平》诗:“以知庖丁者,游刃有餘歷。”2.比喻做事从容自如,轻松利落。南朝齐王琰《冥祥记》:“晋兴寧中,沙门竺法义,山居好学,住在始寧保山,游刃众典,尤善《法华》。”明王世贞《二酉山房记》:“间以餘力游刃,发之乎诗若文,又以

【多余】有余;剩余。元无名氏《桃花女》第一折:“俺可也比每年多餘黍麦,广有蚕桑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五十回:“一面把祝家庄多餘粮米,尽数装载上车。”力扬《射虎者及其家族》诗:“我底伯祖父们却流着眼泪和汗水,挑着山毛榉换取地主们多余的食粮。”2.不必要的。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六回:“这回书紧接上回,不消多餘交代。”鲁迅《且介亭杂文·从孩子的照相说起》:“我在这里还要附加一句像是多余的声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