绛节出崆峒,霓衣发光彩
绛节出崆峒,霓衣发光彩释义
【绛节】使者持作凭证的红色符节。南朝梁简文帝《让骠骑扬州刺史表》:“故以弹压六戎,冠冕九牧,岂止司隶絳节,金吾緹骑。”唐骆宾王《从军中行路难》诗:“絳节朱旗分日羽,丹心白刃酬明主。”明顾大典《青衫记·乐天蒙召》:“感吾皇宠召,趋命还朝,絳节朱轮,紫泥丹詔,履舃重登廊庙。”清陈梦雷《西郊杂咏》之十六:“絳节夹青幢,鸣珂愉且闲。”2.传说中上帝或仙君的一种仪仗。唐杜甫《玉台观》诗之一:“中天积翠玉臺遥,上帝高居絳节朝。”宋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九:“天下神霄,皆赐威仪,设於殿帐座外。面南,东壁,从东第一架六物:曰锦繖、
【出】《唐韻》赤律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尺律切,春入聲。《說文》進也。《廣韻》見也,遠也。《增韻》出入也,吐也,寫也。又生也。《爾雅·釋訓》男子謂姊妹之子爲出。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康公,我之自出。《註》秦康公,晉之甥也。又《周禮·秋官·大司》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殺。《註》出謂越獄逃亡也。又《增韻》斥也。《正韻》亦作黜絀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尺類切《正韻》蚩瑞切,推去聲。自中而外也。又《正韻》凡物自出,則入聲。非自出而出之,則去聲。然亦有互用者。又叶尺僞切,吹去聲。《詩·小雅》匪舌是出,維躬是瘁。又叶敕律切
【崆峒】1.山名。在今甘肃平凉市西。相传是黄帝问道于广成子之所。也称空同、空桐。《庄子·在宥》:“黄帝立为天子,十九年,令行天下,闻广成子在於空同之上,故往见之。”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﹝黄帝﹞西至于空桐,登鷄头。”南朝梁沉约《为武帝与谢朏敕》:“羲轩邈矣,古今事殊,不获总驾崆峒,依风问道。”后亦以指仙山。唐曹唐《仙都即景》诗:“旌节暗迎归碧落,笙歌遥听隔崆峒。”宋沉遘《真宗皇帝忌日醮文》:“真宗皇帝伏愿登御崆峒,从游汗漫,锡羡上灵之福,延洪后嗣之休。”一说黄帝问道于广成子之山。在今河南临汝县西南。唐舒元舆《桥山
【霓衣】即霓裳。唐刘禹锡《赠东岳张炼师》诗:“金缕机中抛锦字,玉清臺上著霓衣。”宋苏轼《甘露寺》诗:“僧繇六化人,霓衣掛冰紈。”宋葛立方《韵语阳秋》卷十二:“登葛幘山而思武侯之功,宿仙居观而思霓衣之侣也。”参见“霓裳”。
【发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方伐切,音髮。《說文》發也。《詩·召南》壹發五豝。《傳》發,矢也。《前漢·匈奴傳》矢四發。《註》射禮三而止,每射四矢,故以十二矢爲一發。師古曰:發,猶今言箭一放兩放也。又《廣韻》起也。《孟子》舜發於畝之中。又舒也,揚也。《易·乾卦》六爻發揮。《疏》發,越也。又《坤卦》發於事業。《疏》宣發也。《左傳·桓二年》聲名以發之。《註》發揚此德也。又《博雅》開也。《書·武成》發鉅橋之粟。《疏》謂開出也。《詩·小雅》明發不寐。《註》謂將旦而光明開發也。又《玉篇》進也,行也。《博雅》去也。
【光彩】亦作“光采”。1.光辉;光芒。旧题汉伶玄《飞燕外传》:“真腊夷献万年蛤,光彩若月。”唐孟浩然《秋宵月下有怀》诗:“秋空明月悬,光彩露霑湿。”茅盾《子夜》七:“一缕冷意从他背脊上扩散开来,直到他脸色发白,直到他的眼睛里消失了勇悍尖利的光彩。”2.光辉和色彩。三国魏曹丕《芙蓉池作》诗:“上天垂光采,五色一何鲜!”唐韩愈《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》诗:“粉墙丹柱动光彩,鬼物图画填青红。”3.光亮而华丽。《后汉书·皇后纪上·和熹邓皇后》:“簪珥光采,袿裳鲜明。”《老残游记》第二回:“那楼臺树木,格外光彩,觉得比上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