将军久已归黄壤,江妇如何未黑头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江妇如何未黑头 | 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 平 平 拼音: 1fùrúhé|hē|hèwèihēi tóu |
将军久已归黄壤 | 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拼音: jiāng|jiàngjūnjiǔ yǐguīhuáng rǎng |
将军久已归黄壤,江妇如何未黑头释义
【江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古雙切,音杠。水名。《風俗通·山澤篇》江者,貢也。出珍物,可貢獻也。《釋名》江,共也。小江流入其中,所公共也。《說文》水出蜀湔氏徼外岷山,入海。《書·禹貢》岷山導江。《家語》夫江始於岷山,其源可以濫觴。及其至江津也,不舫舟,不避風雨,不可以涉。又《書·禹貢》三江旣入。《韋昭國語註》吳松江,錢塘江,浦陽江。《郭璞·山海經註》岷山,大江水所出。崍山,南江水所出。崌山,北江水所出。南江,北江,皆東流注於大江。《庾闡·揚都賦註》松江,東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,東北入海爲婁江,東南入海爲東江,幷
【妇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房九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扶缶切《正韻》房缶切,音阜。《說文》服也。《爾雅·釋親》子之妻爲婦。又女子已嫁曰婦。婦之言服也,服事於夫也。《禮·昏義》婦人先嫁,三月敎以婦德、婦言、婦容、婦功。又《郊特牲》婦人,從人者也。幼從父兄,嫁從夫,夫死從子。又冢婦、長婦、介婦,衆婦也。見《內則》。又嬪婦,化治絲枲。見《周禮·天官》。又世婦,后宮官,所謂二十七世婦也。又屬婦,婦之窮獨,當聯屬者。《書·梓材》至于屬婦。又嫠婦,寡婦也。《蘇軾·赤壁賦》泣孤舟之嫠婦。又好貌。《荀子·樂論篇》其容婦。又物類之隂者亦曰
【何】《唐韻》胡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寒歌切,賀平聲。曷也,奚也,孰也,詰詞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禹曰何。《詩·小雅》夜如何其。又誰何。猶言莫敢如何也。《賈誼·過秦論》利兵而誰何。又未多時曰無何,亦曰無幾何。《史記·曹參傳》居無何,使者果召參。又《前漢·袁盎傳》南方濕,君能日飮,無何,可免禍也。《註》無何,言更無餘事也。又《南史·西域傳》西域呼帽爲突何。又《古今樂錄》羊無夷伊那何,皆曲調之遺聲。又國名。《隋書》西域有何國。又姓。又娙何,漢女官名,秩比二千石。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下可切,賀上聲。同荷。儋也,負也。
【未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無沸切,音味。《說文》未,味也。六月,百果滋味已具,五行木老於未,象木重枝葉之形。《爾雅·釋天》太歲在未曰協洽。《禮·月令註》季夏者,斗建未之辰也。又《前漢·律歷志》昧薆於未。《釋名》未,昧也。日中則昃,向幽昧也。又《玉篇》未猶不也,未有不,卽有也。又未央,複姓。見《李淳風·乙巳占》。
【黑头】1.发黑之头。形容年青。唐杜甫《晚行口号》:“远愧梁江总,还家尚黑头。”宋司马光《庆文公八十会口号》:“黑头强仕之时,已登廊庙;黄髮老成之日,还赏林泉。”清韩泰华《无事为福斋随笔》卷下:“故人大半黑头死,老子何妨白髮生。”2.指青壮年人。唐李颀《欲之新乡答崔颢綦毋潜》诗:“数年作吏家屡空,谁道黑头成老翁。”清朱彝尊《题画送徐检讨还吴》诗之一:“惊起沙鸥定相笑,黑头未称作渔翁。”3.指老百姓。章炳麟《訄书·序种姓上》:“长民十二,故有十二牧;民曰黑头,故称黔首。”4.戏曲中花脸的一种。因勾黑脸而得名。起初专
【将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卽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資良切,音漿。《說文》本將帥字。一曰有漸之辭。《蘇林曰》將,甫始之辭。《易·繫辭》是以君子將有爲也,將有行也。又《公羊傳·莊三十二年》君親無將,將而誅焉。《師古註》將有其意也。又抑然之辭。《楚辭·卜居》寧誅鋤草茆以力耕乎,將遊大人以成名乎。又且也。《詩·小雅》將安將樂。又《廣韻》養也。《詩·小雅》不遑將父。又助也。《史記·司馬相如傳》補過將美。又送也。《詩·召南》百兩將之。《邶風》之子于歸,遠于將之。又大也。《詩·小雅》亦孔之將。《商頌》我受命溥將。又承也,奉
【军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舉云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拘云切,音君。《玉篇》衆也。《周禮·地官》五師爲軍。《註》萬二千五百人。周制:天子六軍。諸侯大國三軍,次國二軍,小國一軍。又軍禮。《周禮·春官》大宗伯以軍禮平邦國。《註》謂威其不協僭差者。又師所駐曰軍。《左傳·桓六年》軍於瑕以待之。《戰國策》軍于邯鄲之郊。《註》屯也。又姓。冠軍侯之後,因氏。又《說文》軍,圜圉也。一曰軍,兵車也。
【久已】早就。清恽敬《与宋于廷书》:“迨正月垂尽,因雨霽赴江干,旌旆久已东发矣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六回:“原来姑娘被张金凤一席话,把他久已付之度外的一肚子事由儿,给提起魂儿来,一时摆佈不开了。”如:这件事我久已忘了。
【黄壤】1.即黄土。《书·禹贡》:“雍州……厥土惟黄壤,厥田惟上上。”晋潘岳《西征赋》:“蹈秦郊而始闢,豁爽塏以宏壮,黄壤千里,沃野弥望。”参见“黄土”。2.分布在热带、亚热带潮湿地区的黄色土壤,含有大量铁的氧化物,有黏性和强酸性,缺乏磷分。我国南方和西南有这种土壤。俗称“黄泥”。3.犹黄泉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孙晧传》“以济元元”裴松之注引晋虞溥《江表传》:“天匪亡吴,孤所招也。瞑目黄壤,当復何颜见四帝乎!”唐杜牧《池州李使君殁后十一日处州新命始到后见归妓感而成诗》:“黄壤不知新雨露,粉书空换旧铭旌。”清洪楝园《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