将军少年出武威,入掌银台护紫微

将军少年出武威,入掌银台护紫微

诗句读音
入掌银台护紫微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
拼音: rùzhǎngyín táihùzǐ wēi
将军少年出武威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 仄 平
韵脚:上平八微
拼音: jiāng|jiàngjūnshào niánchūwǔwēi

将军少年出武威,入掌银台护紫微释义

【入】《唐韻》人執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日汁切《正韻》日執切,任入聲。《說文》內也。《玉篇》進也。《禮·少儀》事君,量而後入。《檀弓》孟獻子比御而不入。《註》言雖比次婦人之當御者,猶不入寢也。又《春秋·隱二年》莒人入向。《定六年》於越入吳。《傳》造其國都曰入,弗地曰入。《註》謂勝其國邑,不有其地也。入者,逆而不順,非王命而入人國也。又《廣韻》納也,得也。又《增韻》沒也。又《楞嚴經》六入謂六塵,卽眼入色,耳入聲也。又《敎坊記》每日常在天子左右爲長入。漢典考證:〔《檀弓》孟子比御而不入。〕 謹照原書孟子改爲孟獻子。 考

【掌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諸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止兩切,章上聲。《說文》手中也。《增韻》手心也,謂指本也。《論語》指其掌。《禮·中庸》治國其如示諸掌乎。《註》示讀如寘。《疏》如置物掌中也。又職掌,主也。《書·周官》冢宰掌邦治。《禮·樂記》禮之末節也,故有司掌之。又鞅掌,失容也。《詩·小雅》或王事鞅掌。《箋》鞅,猶荷也。掌,謂捧之也。負荷捧持以趨走。言促遽也。《疏》言事煩,不暇爲容儀也。又姓。晉琅邪掌同,前凉燉煌掌據。又《本》《草》水蛭。一名至掌。《爾雅·釋蟲》蛭蝚,至掌。 《正字通》古作。覆手爲爪,反爪爲。

【银台】传说中王母所居处。《文选·张衡<思玄赋>》:“聘王母於银臺兮,羞玉芝以疗飢。”旧注:“银臺,王母所居。”南朝梁江淹《空青赋》:“银臺之鸟,穆王之马。”胡之骥注:“银臺,王母所居之处。”明唐寅《七夕赋赠织女》诗:“银臺极夜留鱼钥,珠殿繁更绕凤旗。”2.见“银臺门”。3.见“银臺司”。4.银质或银色的烛台。唐段怀然《挽涌泉寺僧怀玉》诗:“唯有门前古槐树,枝低只为掛银臺。”五代刘保乂《生查子》词:“深秋更漏长,滴尽银臺烛。”明谢谠《四喜记·花亭佳偶》:“花簇银臺巧,花映金樽好。”汉

【护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胡故切,音瓠。《說文》救視也。《廣韻》助也。《增韻》擁全之也。《書·畢命序孔傳》成定東周郊境,使有保護。《史記·蕭相國世家》高祖爲布衣時,何數以吏事護高祖。《前漢·西域傳》凡遣使送客者,欲爲防護害也。《晉書·紀瞻傳》帝使謂瞻曰:卿雖病,但爲朕臥護六軍,所益多矣。又官名。《前漢·百官公卿表》護軍都尉,秦官。又《西域傳》武帝時,西域內屬者三十六國,置使者校尉領護之,宣帝攺爲都護。《唐書·百官志註》龍朔閒攺左右庶子爲左右中護。又樂名。《呂覽·古樂篇》湯乃命伊尹作《大護》。《周禮·

【紫微】即紫微垣。星官名,三垣之一。《晋书·天文志上》:“紫宫垣十五星,其西蕃七,东蕃八,在北斗北。一曰紫微,大帝之座也,天子之常居也,主命主度也。”唐杜甫《秋日荆南送薛明府辞满告别奉寄薛尚书之作三十韵》:“紫微临六角,皇极正乘舆。”《云笈七籤》卷三:“紫微金闕,七寳騫树。”清厉鹗《东城杂记·灌园生》:“象天河而凿池,拟紫微而建阁。”参见“紫微垣”。2.指帝王宫殿。《文选·王延寿<鲁灵光殿赋>》:“乃立灵光之秘殿,配紫微而为辅。”张载注:“紫微,至尊宫,斥京师也。”唐李白《宫中行乐词》之一:“小小生金屋,盈盈在紫

【将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卽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資良切,音漿。《說文》本將帥字。一曰有漸之辭。《蘇林曰》將,甫始之辭。《易·繫辭》是以君子將有爲也,將有行也。又《公羊傳·莊三十二年》君親無將,將而誅焉。《師古註》將有其意也。又抑然之辭。《楚辭·卜居》寧誅鋤草茆以力耕乎,將遊大人以成名乎。又且也。《詩·小雅》將安將樂。又《廣韻》養也。《詩·小雅》不遑將父。又助也。《史記·司馬相如傳》補過將美。又送也。《詩·召南》百兩將之。《邶風》之子于歸,遠于將之。又大也。《詩·小雅》亦孔之將。《商頌》我受命溥將。又承也,奉

【军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舉云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拘云切,音君。《玉篇》衆也。《周禮·地官》五師爲軍。《註》萬二千五百人。周制:天子六軍。諸侯大國三軍,次國二軍,小國一軍。又軍禮。《周禮·春官》大宗伯以軍禮平邦國。《註》謂威其不協僭差者。又師所駐曰軍。《左傳·桓六年》軍於瑕以待之。《戰國策》軍于邯鄲之郊。《註》屯也。又姓。冠軍侯之後,因氏。又《說文》軍,圜圉也。一曰軍,兵車也。

【少年】不几年。《后汉书·西南夷传·滇》:“初到郡,米斛万钱,渐以仁恩,少年间,米至数十云。”李贤注:“少年,未多年也。”1.古称青年男子。与老年相对。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:“郑少年相率为盗,处於雚泽。”三国魏曹植《送应氏》诗之一:“不见旧耆老,但覩新少年。”唐高适《邯郸少年行》:“且与少年饮美酒,往来射猎西山头。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七:“两人都是出羣才学,英鋭少年。”2.今称介于童年与青年之间的年纪以及这样年纪的人。谢觉哉《观花小记》:“重庆市团委……赠送我们以少年工厂制的模型和青年作家的木刻等。”《<艾青诗

【出】《唐韻》赤律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尺律切,春入聲。《說文》進也。《廣韻》見也,遠也。《增韻》出入也,吐也,寫也。又生也。《爾雅·釋訓》男子謂姊妹之子爲出。《左傳·成十三年》康公,我之自出。《註》秦康公,晉之甥也。又《周禮·秋官·大司》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殺。《註》出謂越獄逃亡也。又《增韻》斥也。《正韻》亦作黜絀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尺類切《正韻》蚩瑞切,推去聲。自中而外也。又《正韻》凡物自出,則入聲。非自出而出之,則去聲。然亦有互用者。又叶尺僞切,吹去聲。《詩·小雅》匪舌是出,維躬是瘁。又叶敕律切

【武】《唐韻》文甫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罔甫切,音舞。《玉篇》健也。一曰威也,斷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乃武乃文。又《伊訓》布昭聖武。又《左傳·宣十二年》楚子曰:止戈爲武。《又》夫武,禁暴戢兵,保大定功,安民和衆,豐財者也。武有七德。又諡法之一。《汲冢周書》剛彊理直曰武,威彊叡德曰武,克定禍亂曰武,民克服曰武,夸志多窮曰武。又周樂名。《前漢·禮樂志》武王作武。武,言以功定天下也。又《禮·樂記》始奏以文,復亂以武。《鄭註》文謂鼓,武謂金。《疏》金屬西方,可以爲兵刃,故爲武。鼓主發動衆音,無兵器之用,故爲文。又迹也。《詩·大

【威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於非切,音蝛。尊嚴也。《易·大有》威如之吉。《書·洪範》惟辟作威。《周禮·天官》賞以馭其威。《吳語》夫固知君王之蓋威以好勝也。又《諡法》猛以剛果,彊義執政,曰威。又婦稱姑爲威姑。猶子稱父爲嚴君。《說文》威,姑也,引漢律婦告威姑。《正字通》按漢律威姑二字宜連讀,信如說文訓,似告姑姑,豈成文理。又南威,美人名。又虎脅兩旁及尾端有骨如乙,名虎威,見《酉陽雜俎》。又伊威,蟲名。《爾雅·釋蟲》作蛜蝛。《詩·豳風》伊威在室。又與畏通。《莊子·漁父篇》未嘗見夫子遇人如此其威也。《註》威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