姜夔简介

姜夔(1155─1221?)字尧章,饶州鄱阳(今江西波阳)人。
先世出九真姜氏(九真唐时属岭南道爱州,在今越南境)。
姜夔早岁孤贫。
二十岁后,北游淮楚,南历潇湘。
淳熙十三年(1186),结识萧德藻于长沙。
泛湘江,登衡山,作《一萼红》、《霓裳中序第一》、《湘月》诸词。
次年,姜夔随萧德藻同归湖州,卜居苕溪之上,与弁山之白石洞天为邻,后永嘉潘柽就为他取字曰白石道人。
杨万里称他「于文无所不工,甚似陆天随(龟蒙)」,范成大称其「翰墨人品皆似晋宋之雅士」。
绍熙元年(1190),姜夔再客合肥,此年冬,姜夔戴雪诣石湖,授范成大以咏梅之《暗香》、《疏影》新声两阕,成大喜以歌妓小红为赠。
绍熙四年(1193)起,姜夔出入贵胄张鉴(中兴名将张浚之后)之门,依之十年。
庆元二年(1196)后迁移杭州。
曾上书论雅乐,进《大乐议》一卷,《琴瑟考古图》一卷,因与太常议不合而罢。
庆元五年(1199),复上《圣宋铙歌鼓吹》十四首,诏免解,与试礼部;不第,遂以布衣终身。
嘉泰三、四年间(1203─1204),以《汉宫春》、《永遇乐》诸词与辛弃疾蓬莱阁、北固亭之作唱酬。
二人虽词风不同,辛弃疾亦「深服其长短句」,堪谓并世知音。
姜夔六十以后,旅食金陵、扬州等地,晚境益牢落困苦。
卒年约在嘉定十三四年之际。
卒后由吴潜等助殡,葬于杭州钱塘门外之西马塍。
姜夔一生困踬场屋,然襟期洒落,气貌若不胜衣。
家无立锥,而富于翰墨图书之藏。
精赏鉴,工书法,品评法帖有「书家申韩」之称。
著有《白石诗集》一卷,《诗说》一卷,《白石道人歌曲》六卷,别集一卷,《续书谱》一卷,《绛帖平》二十卷等十三种。
姜夔为南宋开宗立派的词家巨擘之一,与周邦彦并称「周姜」。
且精于乐律,能自制曲。
自谓作词「初率意为长短句,然后协以律」,与拘谱盲填者不同。
集中有十七首词,自注工尺旁谱,是流传至今惟一完整的宋代词乐文献。
张炎《词源》推尊姜夔词「如野云孤飞,去留无迹」,「不惟清空,又且骚雅,读之使人神观飞越」。
后世即以「清空」与「骚雅」标举白石词风。
南宋后期词人大多「远祧清真,近师白石」,就是仰承与追随这种词风。
清初的浙西词派则专奉姜夔为不祧之宗,从而形成「家白石而户玉田」的盛况,一直延续至乾隆中叶。
他科考不第,一生飘泊,终老布衣,是位典型的清客词人。
且诗、书、画、音乐俱精。
虽依他人生活,交往亦多权贵,但人品风雅清高,只是以文会友,并不靠干谒权贵求取功名富贵。
词集名为《白石道人歌曲》。
他的词属婉约派,风格清峻,音调谐婉,多写爱情,或自伤身世,有一些表现出对国家命运、社会现实的关心。
由于身世、经历、个性的关系,他不可能象辛弃疾那样唱出爱国主义的最强音,只能是对国运的咏叹。
另一个重要的内容是抒写自己凄苦的身世,高洁的襟袍。
最脍炙人口的是《点绛唇·燕雁无心》。
《暗香》、《疏影》托物寄情,通过对梅花品格的赞美,描绘一种高洁的境界,打入身世之感。
恋词如《长亭怨慢》、《鹧鸪天》等都写得情真意挚,宛转缠绵。
白石词艺术成就很高,风格清峻峭拔。
他创作态度严谨,特别重视语言凝炼精妙,音乐性强,也注意吸收民间口语入词,素朴而天成。
在咏物词中,常用比兴手法,多咏柳、梅、荷等,寄寓家国身世之感,高洁脱俗之志。
在篇章结构上,学清真词,尤重以景结情。
姜夔在词的发展史上影响很大,历来周(邦彦)、姜并称。
他既有继承清真词的一面,又有创新的一面;既学稼轩,又杜绝了某些辛派词人的粗豪之弊。
张炎在《词源》中说姜词「如野云孤飞,去留无迹」。
在南宋后期词坛上独树一帜,仿效者一时蜂起,不仅直接影响了王沂孙、张炎,还下开清代朱彝尊等浙派词人。
有《白石词》、《白石道人诗》传世。
集评:宋·张炎《词源》卷下:「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,去留无迹。
」宋·黄升《中兴以来绝妙词选》卷六:「白石道人,中兴诗家名流,词极精妙,不减清真乐府,其间高处,有美成所不能及。
」清·汪森《词综》序:「西蜀南唐而后,作者日盛,宣和君臣,转相矜尚,曲调愈多,流派因之亦别。
短长互见,言情者或失之俚,使事者或失之伉。
鄱阳姜夔出,句琢字练,归于醇雅。
于是史达祖、高观国羽翼之;张辑、吴文英师之于前;赵以夫、蒋捷、周密、陈允衡,王沂孙、张炎、张翥效之于后,譬之于乐,舞箾至于九变,而词之能事毕矣。
」清·周济《宋四家词选》序论:「白石脱胎稼轩,变雄健为清刚,变驰骤为疏宕。
盖二公皆极热中,故气味吻合。
辛宽姜窄,宽故容藏,窄故斗硬。
」清·刘熙载《艺概》卷四:「白石才子之词,稼轩豪杰之词。
才子、豪杰,各从其类爱之,强论得失,皆偏辞也。
姜白石词幽韵冷香,令人挹之无尽。
拟诸形容,在乐则琴,在花则梅也。
」清·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卷二:「姜尧章词,清虚骚雅,每于伊郁中饶蕴藉,清真之劲敌,南宋一大家也。
梦窗、玉田诸人,未易接武。
」
姜夔相关资料
姜夔(jiāng kuí 1154—1221),字尧章,别号白石道人,与姜石帚并非一人。汉族,饶州鄱阳(今江西鄱阳县)人。南宋词人。他少年孤贫,屡试不第,终生未仕,一生转徙江湖。早有文名,颇受杨万里、范成大、辛弃疾等人推赏,以清客身份与张镃等名公臣卿往来。人品秀拔,体态清莹,气貌若不胜衣,望之若神仙中人。工诗词、精音律、善书法、对词的造诣尤深。有诗词、诗论、… 详细介绍
今存词八十多首,多为记游、咏物和抒写个人身世、离别相思之作,偶然也流露出对于时事的感慨。其词情意真挚,格律严密,语言华美,风格清幽冷隽,有以瘦硬清刚之笔调矫婉约词媚无力之意。代表作《暗香》、《疏影》,借咏叹梅花,感伤身世,抒发郁郁不平之情。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说:“古今词人格调之高,无如白石,惜不于意境上用力,故党无言外之味,弦外之响。”其《扬州慢》(淮左名都… 详细介绍
出生考证姜夔出生地东流水桥姜夔,字尧章,号白石道人。依据学界共识,姜夔出生于公元1155年。不过存在疑问的是,这一年,姜夔在哪里出生了呢?鄱阳县姜夔文化研究会会长姜清水长期以来对此进行了考证。他说,鄱阳县姜氏一脉相承,虽然鄱阳姜氏族谱几经重修,但根据他掌握的各种版本族谱,谱中都有“白石堂”,并在几次的修谱谱序中都提到尧城东流水桥是祖居地。世事变迁,如今鄱阳县… 详细介绍
概述南宋江湖词派的清空骚雅来源于姜夔。而姜夔的清空、骚雅分别源于苏轼、辛弃疾。苏辛都是无意为词的,他们的清空、骚雅都是通过诗歌化的途径实现的。姜夔在引诗济词方面和苏辛是相同的,但他有意为词,将词的音律、创作风格和审美理想纳入一定的法度之中,将原来并无必然联系的清空、骚雅联成一体,形成一种新的词风。南宋江湖词派理论和创作就是阐释和普及这种清空骚雅词风的。 清空… 详细介绍
姜夔的热门古诗
【序】辛亥之冬,予载雪诣石湖。止既月,授简索句,且征新声,作此两曲。石湖把玩不已,使工妓隶习之,音节谐婉,乃名之曰《暗香》《疏影》。
暗香
旧时月色,算几番照我,梅边吹笛。唤起玉人,不管清寒与攀摘。何逊而今渐老,都忘却春风词笔。但怪得竹外疏花,香冷入瑶席。江国,正寂寂。叹寄与路遥,夜雪初积。翠尊易泣,红萼无言耿相忆。长记曾携手处,千树压西湖寒碧。又片片、吹尽也,几时见得。
疏影
苔枝缀玉,有翠禽小小,枝上同宿。客里相逢,篱角黄昏,无言自倚修竹。昭君不惯胡沙远,但暗忆、江南江北。想佩环、月夜归来,化作此花幽独。犹记深宫旧事,那人正睡里,飞近蛾绿。莫似春风,不管盈盈,早与安排金屋。还教一片随波去,又却怨、玉龙哀曲。等恁时、重觅幽香,已入小窗横幅。
【玉梅令】
石湖家自制此声,未有语实之,命予作。石湖宅南,隔河有圃曰苑村,梅开雪落,竹院深静,而石湖畏寒不出,故戏及之。
疏疏雪片,散入溪南苑。
春寒锁、旧家亭馆。
有玉梅几树,背立怨东风,
高花未吐,暗香已远。
公来领略,梅花能劝,
花长好、愿公更健。
便揉春为酒,翦雪作新诗,
拚一日、绕花千转。
【念奴娇】
余客武陵,湖北宪治在焉。古城野水,乔木参天。余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,薄荷花而饮,意象幽闲,不类人境。秋水且涸,荷叶出地寻丈,因列坐其下,上不见日,清风徐来,绿云自动。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,亦一乐也。渴来吴兴,数得相羊荷花中。又夜泛西湖,光景奇绝。故以此句写之。
闹红一舸,
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。
三十六陂人未到,
水佩风裳无数。
翠叶吹凉,玉容销酒,
更洒菰蒲雨。
嫣然摇动,
冷香飞上诗句。
日暮青盖亭亭,
情人不见,
争忍凌波去。
只恐舞衣寒易落,
愁入西风南浦。
高柳垂阴,老鱼吹浪,
留我花间住。
田田多少,
几回沙际归路。
余客武陵。湖北宪治在焉:古城野水,乔木参天。余与二三友,日荡舟其间。薄荷花而饮,意象幽闲,不类人境。秋水且涸。荷叶出地寻丈,因列坐其下,上不见日。清风徐来,绿云自动。间于疏处,窥见游人画船,亦一乐也。朅来吴兴。数得相羊荷花中,又夜泛西湖,光景奇绝。故以此句写之。
闹红一舸,记来时,尝与鸳鸯为侣,三十六陂人未到,水佩风裳无数。翠叶吹凉,玉容消酒,更洒菇蒲雨。嫣然摇动,冷香飞上诗句。
日暮,青盖亭亭,情人不见,争忍凌波去?只恐舞衣寒易落,愁人西风南浦。高柳垂阴,老鱼吹浪,留我花间住。田田多少,几回沙际归路。
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,闻屋壁间蟋蟀有声,功父约予同赋,以授歌者。功父先成,辞甚美。予裴回茉莉花间,仰见秋月,顿起幽思 ,寻亦得此。蟋蟀,中都呼为促织,善斗。好事者或以三二十万钱致一枚,镂象齿为楼观以贮之。
庾郎先自吟愁赋。凄凄更闻私语。露湿铜铺,苔侵石井,都是曾听伊处。哀音似诉。正思妇无眠,起寻机杼。曲曲屏山,夜凉独自甚情绪。
西窗又吹暗雨。为谁频断续,相和砧杵。候馆迎秋,离宫吊月,别有伤心无数。幽诗漫与。笑篱落呼灯,世间儿女。写入琴丝,一声声更苦。宣政间有士大夫制蟋蟀吟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