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南江北白月底,簸弄扁舟天不嗔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簸弄扁舟天不嗔 | 平仄:仄 仄 仄 平 平 平 平 韵脚:上平十七眞 拼音: bǒ nòngpiān zhōutiānbù|fǒuchēn |
江南江北白月底 | 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 仄 韵脚:上十一薺 拼音: jiāng nánjiāng běibái yuè3|0 |
江南江北白月底,簸弄扁舟天不嗔释义
【簸弄】1.玩弄;耍弄。唐韩愈《别赵子》诗:“婆娑海水南,簸弄明月珠。”钱仲联集释引孙汝听曰:“诗意谓其怀宝自乐也。”宋文天祥《跋<刘翠微罪言稿>》:“当檜用事时,受密旨,以私意行乎国中,簸弄威福之柄,以钳制人之七情,而杜其口。”元马致远《荐福碑》第一折:“一任着小儿簸弄,山鬼揶揄。”清沉起凤《谐铎·达士报恩》:“簸弄狡獪伎俩,以博一笑。”2.播弄。谓造谣生事,颠倒是非。《宣和遗事》前集:“天下不安,皆由京卞二人簸弄。”明陈继儒《读书镜》:“至于工艺之人亦不可久留于家,与之亲狎,此辈皆能变易听闻,簸弄是非。”范文
【扁舟】小船。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范蠡既雪会稽之耻,乃喟然而叹曰:‘计然之策七,越用其五而得意。既已施於国,吾欲用之家。’乃乘扁舟浮於江湖。”唐王昌龄《卢溪主人》诗:“武陵溪口驻扁舟,溪水随君向北流。”宋苏轼《前赤壁赋》:“驾一叶之扁舟,举匏尊以相属。”清孔尚任《桃花扇·听稗》:“俺们一叶扁舟桃源路,这才是江湖满地,几个渔翁。”刘大白《秋之泪·西湖秋泛(二)》诗:“叶叶扁舟叶叶篷,掩映著一叶叶的斜阳,摇曳著一叶叶的西风。”编列众舟为一舟。犹方舟、维舟。汉徐干《中论·修本》:“乘扁舟而济者,其身也安;粹大道而动者
【天】〔古文〕兲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他前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他年切,腆平聲。《說文》顚也。至高在上,从一大也。《白虎通》鎭也,居高理下,爲物鎭也。《易·說卦》乾爲天。《禮·禮運》天秉陽,垂日星。荀子曰:天無實形,地之上至虛者皆天也。邵子曰:自然之外別無天。《程子遺書》天之蒼蒼,豈是天之形。視下亦復如是。《張子正蒙》天左旋,處其中者順之,少遲則反右矣。《朱子·語類》離騷有九天之說,諸家妄解云有九天。據某觀之,只是九重。蓋天運行有許多重數,裏面重數較軟,在外則漸硬,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,那裏轉得愈緊矣。○按天形如卵白。細
【不】〔古文〕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逋沒切,補入聲。不然也,不可也,未也。《禮·曾子問》葬引至于堩,日有食之,則有變乎,且不乎。又《周禮·夏官》服不氏,掌養猛獸而敎擾之。《註》服不服之獸者。又《廣韻》《韻會》分物切。與弗同。今吳音皆然。又《韻會》俯九切,音缶。與可否之否通。《說文》鳥飛上翔,不下來也。从一,一猶天也。象形。又《玉篇》甫負切《廣韻》甫救切,缶去聲。義同。又《廣韻》甫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方鳩切,音浮。夫不,也。亦作鳺鴀。《爾雅·釋鳥》其鳺鴀。《郉疏》陸璣云:今小鳩也。一名鳩,幽州人或謂鷱鴡,梁宋閒
【嗔】《廣韻》徒年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亭年切,音田。《說文》盛氣也。《玉篇》聲也。引《詩》振旅嗔嗔。○按今《詩·小雅》本作闐闐。又《廣韻》昌眞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稱人切,音。《廣韻》本作瞋,怒也。《集韻》本作謓,亦作。《韻會》嗔本音田,至唐聲尚如此,今俗則以爲瞋嫌字矣。
【江南】1.指长江以南的地区。各时代的含义有所不同:汉以前一般指今湖北省长江以南部分和湖南省、江西省一带;后来多指今江苏、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一带。《左传·昭公三年》:“王以田江南之梦。”汉阮瑀《为曹公作书与孙权》:“孤与将军,恩如骨肉,割授江南,不属本州。”唐张九龄《感遇》诗:“江南有丹橘,经冬犹緑林。”陈毅《东征初抵高淳》诗:“此日一帆凭顾盼,重山復水是江南。”周恩来《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》诗:“千古奇冤,江南一叶;同室操戈,相煎何急!?”2.南北朝时,南朝与北朝隔江对峙,因称南朝及其统治下的地区为江南。南朝
【江北】1.指长江下游以北的地区。古代一般用指唐淮南道、宋淮南路地,境域较广;近代多专指江苏、安徽两省中位于长江北岸的地区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满宠传》:“﹝太和﹞三年春,降人称吴大严,扬声欲诣江北猎,孙权欲自出。”《宋史·世家传一·李煜》:“﹝乾德﹞二年,又詔江北,许诸州民及诸监盐亭户缘江採捕及过江贸易。”清王韬《瓮牖馀谈·贼中悍酋记》:“大纲恃其猛鷙,屡犯官军,咸丰乙卯五月窜江北。”陈登科肖马《破壁记》第二章:“黑稠稠的苏州河里,这样的住家大半是从苏北逃难来的,上海人叫做江北船棚。”2.泛指长江以北。宋陆游《梅花
【白月】1.皎洁的月光。唐刘长卿《宿北山禅寺兰若》诗:“青松临古路,白月满寒山。”唐孟郊《寻裴处士》诗:“远心寄白月,华髮廻青春。”2.见“白分”。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