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南江北春草,独向金陵去时
江南江北春草,独向金陵去时释义
【独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徒谷切《正韻》杜谷切,音犢。《說文》犬相得而。从犬蜀聲。羊爲羣,犬爲獨也。又獸名。《埤雅》顏從曰:獨一叫而猨散,鼉一鳴而龜伏。或曰鼉鳴夜,獨叫曉。獨,猨類也。似猨而大,食猨。今俗謂之獨猨。蓋猨性羣,獨性特,猨鳴三,獨叫一,是以謂之獨也。又獨,獸名。詳前字註。又《廣韻》單獨。《詩·小雅》哀此惸獨。《傳》獨,單也。《又》念我獨兮。《爾雅·釋山》獨者蜀。《疏》蟲之孤獨者名蜀,是以山之孤獨者亦名曰蜀也。《揚子·方言》一蜀也。南楚謂之獨。又山名。《山海經》獨山,多金玉美石。又《廣韻》複姓有獨
【金陵】1.古邑名。今南京市的别称。战国楚威王七年(公元前333年)灭越后在今南京市清凉山(石城山)设金陵邑。南朝齐谢朓《鼓吹曲·入朝曲》:“江南佳丽地,金陵帝王州。”唐李白《金陵歌送别范宣》:“金陵昔时何壮哉!,席卷英豪天下来。”2.中晚唐人常以指润州(今江苏省镇江市)。唐李绅《宿瓜州》诗:“烟昏水郭津亭晚,迴望金陵若动摇。”唐杜牧《杜秋娘》诗序:“杜秋,金陵女也。”冯集梧注:“……唐人谓京口亦曰金陵。”宋王楙《野客丛书·北固甘罗》:“赵璘《因话録》言李勉至金陵,屡讚招隐寺标致。盖时人称京口亦曰金陵。”3.北魏
【去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丘據切,墟去聲。《說文》人相違也。《廣韻》離也。《增韻》來去,離去,去就之去。《玉篇》行也。《史記·莊助傳》汲黯招之不來,麾之不去。又棄也。《後漢·申屠剛傳》愚聞人所歸者,天所與。人所畔者,天所去也。又《唐韻》羌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口舉切《正韻》丘舉切,墟上聲。《集韻》徹也。又藏也。《前漢·蘇武傳》掘野鼠,去草實而食之。《註》去,收藏也。又《集韻》或作弆。《前漢·遵傳》遵善書,與人尺牘,皆藏弆以爲榮。《註》弆,亦藏也。又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丘於切,音墟。疾走。《正字通》同驅。《詩·小雅
【时】〔古文〕旹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市之切《正韻》辰之切,音蒔。《說文》四時也。《釋名》四時,四方各一時。時,期也,物之生死各應節期而至也。《書·堯典》敬授人時。《傳》敬記天時以授人也。《又》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,以閏月定四時成歲。《禮·孔子閒居》天有四時,春秋冬夏。《淮南子·天文訓》隂陽之專精爲四時。《又》三月而爲一時。又《韻會》辰也,十二時也。又《廣韻》是也。《書·堯典》黎民於變時雍。《傳》時,是也。《詩·大雅》曰止曰時,築室于兹。《朱傳》可以止于是,而築室矣。又《博雅》伺也。《論語》孔子時其亡也,而往拜
【江南】1.指长江以南的地区。各时代的含义有所不同:汉以前一般指今湖北省长江以南部分和湖南省、江西省一带;后来多指今江苏、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一带。《左传·昭公三年》:“王以田江南之梦。”汉阮瑀《为曹公作书与孙权》:“孤与将军,恩如骨肉,割授江南,不属本州。”唐张九龄《感遇》诗:“江南有丹橘,经冬犹緑林。”陈毅《东征初抵高淳》诗:“此日一帆凭顾盼,重山復水是江南。”周恩来《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》诗:“千古奇冤,江南一叶;同室操戈,相煎何急!?”2.南北朝时,南朝与北朝隔江对峙,因称南朝及其统治下的地区为江南。南朝
【江北】1.指长江下游以北的地区。古代一般用指唐淮南道、宋淮南路地,境域较广;近代多专指江苏、安徽两省中位于长江北岸的地区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满宠传》:“﹝太和﹞三年春,降人称吴大严,扬声欲诣江北猎,孙权欲自出。”《宋史·世家传一·李煜》:“﹝乾德﹞二年,又詔江北,许诸州民及诸监盐亭户缘江採捕及过江贸易。”清王韬《瓮牖馀谈·贼中悍酋记》:“大纲恃其猛鷙,屡犯官军,咸丰乙卯五月窜江北。”陈登科肖马《破壁记》第二章:“黑稠稠的苏州河里,这样的住家大半是从苏北逃难来的,上海人叫做江北船棚。”2.泛指长江以北。宋陆游《梅花
【春草】春天的草。晋潘岳《内顾》诗之一:“春草鬱青青,桑柘何奕奕。”南朝宋谢灵运《登池上楼》诗:“池塘生春草,园柳变鸣禽。”宋陆游《试院春晚》诗:“漫漫晚花吹瀼岸,离离春草上宫垣。”明何景明《过君采次韵》之一:“昔牵春草梦,今并玉珂游。”2.喻卑微。唐杜甫《赠翰林张四学士垍》诗:“此生任春草,垂老独漂萍。”仇兆鳌注:“春草,嘆卑微。”3.药草名。又名莽草。《尔雅·释草》:“葞,春草。”邢昺疏:“药草也……莽草一名葞,一名春草。”一说,“春草”为白微的别名。参阅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草二·白微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