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山如许非吾土,宇宙柰何多此身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宇宙柰何多此身 | 平仄:仄 仄 仄 平 平 仄 平 韵脚:上平十七眞 拼音: yǔ zhòunài héduōcǐshēn |
江山如许非吾土 | 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 平 仄 韵脚:上十姥 拼音: jiāng shānrú xǔfēiwú|yùtǔ |
江山如许非吾土,宇宙柰何多此身释义
【宇宙】1.屋檐和栋梁。《淮南子·览冥训》:“而燕雀佼之,以为不能与之争於宇宙之间。”高诱注:“宇,屋簷也;宙,栋梁也。”2.天地。《庄子·让王》:“余立於宇宙之中,冬日衣皮毛,夏日衣葛絺;春耕种,形足以劳动;秋收敛,身足以休食;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,逍遥於天地之间。”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:“横四维而含阴阳,紘宇宙而章三光。”高诱注:“四方上下曰宇,古往今来曰宙,以喻天地。”唐韩愈《苦寒》诗:“凶飈搅宇宙,鋩刃甚割砭。”宋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三:“豫章之诗,包含欲无外,搜抉欲无祕,体製通古今,思致极幽眇,贯穿驰骋,工
【柰何】同“奈何”。1.如何,怎样。《书·召诰》:“惟王受命,无疆惟休,亦无疆惟恤。呜呼!曷其柰何弗敬?”汉刘向《列女传·楚江乙母》:“母曰:‘令尹非身盗之也,乃使人盗之。’王曰:‘其使人盗柰何?’”唐元稹《赠乐天》诗:“莫言邻境易经过,彼此分符欲柰何?”一本作“奈何”。2.怎么办。《荀子·强国》:“威动海内,强殆中国,然而忧患不可胜校也,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轧己也。然则柰何?”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“良曰:‘沛公自度能却项羽乎?’沛公默然良久,曰:‘固不能也。今为柰何?’”宋洪迈《夷坚乙志·程师回》:“吾曹为此
【多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《正韻》得何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當何切,朵平聲。《爾雅·釋詁》衆也。《詩·小雅》謀夫孔多。《增韻》不少也。《易·謙卦象傳》君子以裒多益寡。《禮·表記》取數多者,仁也。又勝也。《禮·檀弓》曾子曰:多矣乎予出祖者。《註》曾子聞子游喪事有進無退之言,以爲勝于已之所說出祖也。《史記·高帝紀》臣之業所就,孰與仲多。又刻求也。《左傳·僖七年》後之人將求多于汝,汝必不免。又稱美也。《前漢·袁盎傳》諸公聞之皆多盎。《後漢·馮異傳》諸將皆言願屬大樹將軍,帝以此多之。又戰功曰多,見《周禮·夏官·司勲》。又荒俗呼
【此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雌氏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淺氏切,音佌。《說文》止也。从止从匕。匕,相比次也。《徐曰》匕,近也。近在此也。《爾雅·釋詁疏》此者,彼之對。《詩·周頌》在彼無惡,在此無斁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去彼取此。又《六書故》此猶兹也,斯也。《大學》此謂知本。
【身】《唐韻》失人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升人切,音申。《說文》躬也,象人之身。《爾雅·釋詁》我也。《疏》身,自謂也。《釋名》身,伸也。可屈伸也。《廣韻》親也。《九經韻覽》軀也。總括百骸曰身。《易·艮卦》艮其身。又《繫辭》近取諸身。《書·伊訓》檢身若不及。《孝經·開宗明義章》身體髮膚,受之父母。又《詩·大雅》大任有身。《傳》身,重也。《箋》重爲懷孕也。《疏》以身中復有一身,故言重。又告身。《唐書·選舉志》擬奏受皆給以符,謂之告身。又《史記·西南夷傳》身毒國。《註》索隱曰:身音捐。又《韻補》叶尸連切。《楊方·合
【江山】1.江河山岳。《庄子·山木》:“彼其道远而险,又有江山,我无舟车,奈何?”晋郭璞《江赋》:“芦人渔子,摈落江山。”唐杜甫《宿凿石浦》诗:“早宿宾从劳,仲春江山丽。”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三卷第六章:“他常常在处理军务之暇,同幕僚和清客们站在船头,指点江山,评论形胜,欣赏风景,谈笑风生。”2.借指国家的疆土、政权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贺劭传》:“割据江山,拓土万里。”元无名氏《百花亭》第三折:“指望待整乾坤,定江山,安社稷,辅皇家救困扶危。”《说唐》第六三回:“孤家争取江山,管甚么有仇无仇?”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二
【如许】像这样。《后汉书·方术传下·左慈》:“忽有一老羝屈前两膝,人立而言曰:‘遽如许。’”李贤注:“言何遽如许为事。”《南史·文学传·高爽》:“取笔书鼓云:‘徒有八尺围,腹无一寸肠,面皮如许厚,受打未詎央。’”宋范成大《盘龙驿》诗:“行路如许难,谁能不华髮。”清黄遵宪《海行杂感》诗之四:“怪他一白清如许,水亦轮迴变化来。”2.这么些,这么多。唐李义府《咏乌》:“上林如许树,不借一枝栖。”元姚燧《凭阑人》曲:“这些兰叶舟,怎装如许愁。”鲁迅《呐喊·故乡》:“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。”如:枉费如许工力。典
【非】《唐韻》甫微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匪微切,音飛。《說文》違也。从飛下翄,取其相背。《玉篇》不是也。《書·說命》無恥過作非。《易·繫辭》辨是與非。又《玉篇》下也。又《玉篇》隱也。又《增韻》訾也。《孝經·五章》非聖人者無法,非孝者無親。又《玉篇》責也。《前漢·魏相傳》使當世責人非我。又山名。《山海經》非山之首,其上多金玉。又姓。《風俗通》非子,伯益之後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尾切,音斐。《集韻》本作誹。謗也。《前漢·食貨志》不入言而腹非。《史記·平準書》作腹誹。又《鼂錯傳》非謗不治。《註》非,讀曰誹。又《韻會
【吾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五乎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訛胡切,音梧。《說文》我自稱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吾,我也。《左傳·桓六年》我張吾三軍,而被吾甲兵。《楚辭·九章註》朱子曰:此篇多以余吾稱,詳其文意,余平而吾倨也。又《廣韻》御也。執金吾,官名。《前漢·百官公卿表》中尉,秦官,武帝太初元年,更名執金吾。《註》師古曰:金吾,鳥名也,主辟不祥。天子出行,職主先導,以禦非常,故執此鳥之象以名官。又《後漢·百官志》執金吾掌宮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,月三繞行宮外,及主兵器。吾猶禦也。《註》應劭曰:執金革,以禦非常。又《集韻》棒名
【土】《唐韻》《正韻》他魯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統五切,吐上聲。五行之一。《說文》地之吐生物者也。二象地之下,地之中,丨物出形也。《易·離彖傳》百穀草木麗乎土。《書·禹貢》冀州厥土惟白壤,兗州厥土黑墳,靑州厥土白墳,徐州厥土赤埴墳,揚州荆州厥土惟塗泥,豫州厥土惟壤下土墳壚,梁州厥土靑黎,雍州厥土惟黃壤。又《書·禹貢》徐州厥貢惟土五色。《註》諸侯受命,各錫以方色土,建大社于國中,一曰冢土。《詩·大雅》乃立冢土。又后土,取厚載之義。共工氏子句龍爲后土,位在中央,主於四季各十八日。《禮·月令》中央土,其日戊己,其帝黃帝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