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山昔年路,旄节异邦权

江山昔年路,旄节异邦权

诗句读音
江山昔年路平仄:平 平 平 平 仄
韵脚:去十一暮
拼音: jiāng shānxī niánlù
旄节异邦权平仄:平 平 仄 平 平
拼音: máo jiéyì bāngquán

江山昔年路,旄节异邦权释义

【江山】1.江河山岳。《庄子·山木》:“彼其道远而险,又有江山,我无舟车,奈何?”晋郭璞《江赋》:“芦人渔子,摈落江山。”唐杜甫《宿凿石浦》诗:“早宿宾从劳,仲春江山丽。”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三卷第六章:“他常常在处理军务之暇,同幕僚和清客们站在船头,指点江山,评论形胜,欣赏风景,谈笑风生。”2.借指国家的疆土、政权。《三国志·吴志·贺劭传》:“割据江山,拓土万里。”元无名氏《百花亭》第三折:“指望待整乾坤,定江山,安社稷,辅皇家救困扶危。”《说唐》第六三回:“孤家争取江山,管甚么有仇无仇?”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二

【昔年】前。唐孟浩然《与黄侍御北津泛舟》诗:“岂伊今日幸,曾是昔年游。”宋贺铸《减字浣溪沙》词之一:“记得西楼凝醉眼,昔年风物似如今。只无人与共登临。”清赵翼《瓯北诗话·诗人佳句》:“鶯花不管兴亡事,妆点春光似昔年。”

【路】《唐韻》洛故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魯故切,音賂。《說文》道也。《註》徐鉉曰:道路,人各有適也。《釋名》路,露也。人所踐蹈而露見也。《周禮·夏官·合方氏》掌達天下之道路。《爾雅·釋宮》路,旅途也。《註》途卽道也。《又》一達謂之道路。《註》長道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路,大也。《詩·大雅》厥聲載路。《箋》是時聲音則已大矣。又車也。《詩·魏風》殊異乎公路。《傳》路,車也。《周禮·春官·巾車》王之五路。《註》王在焉曰路。《左傳·桓二年》大路越席。《註》大路,玉路,祀天車也。《疏》路訓大也。君之所在,以大爲號,門曰路

【旄节】1.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。用作信物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“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”唐张守节正义:“旄节者,编毛为之,以象竹节,《汉书》云‘苏武执节在匈奴牧羊,节毛尽落’是也。”宋梅尧臣《送马仲涂司谏使北》诗:“每逆龙鳞司諫諍,又持旄节使阴山。”明夏完淳《大哀赋》:“苏属国之旄节终留,庾开府之江关永弃。”2.镇守一方的长官所拥有的节。唐李嘉祐《送从弟归河朔》诗:“诸将矜旄节,何人重布衣。”《新唐书·杨汝士传》:“开成初,繇兵部侍郎为东川节度使。时嗣復镇西川,乃族昆弟,对拥旄节,世荣其门。”3.指仙人所执紫毛或青毛

【异邦】“异邦”。外国。《论语·季氏》:“邦人称之曰君夫人……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。”宋苏轼《寄周安孺茶》诗:“岂但中土珍,兼之异邦鬻。”郭沫若《黑猫》六:“难忘江畔语:休作异邦游!”典

【权】《唐韻》巨員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逵員切,音拳。《玉篇》稱錘也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孔子陳後王之法,曰謹權量。量多少者不失圭撮,權輕重者不失黍絫。又經權。《易·繫辭》巽以行權。《註》權,反經而合道者也。又平也。《禮·王制》原父子之情,立君臣之義以權之。又權謀。《左傳·宣十二年》中權後勁。《杜註》中軍制謀,精兵爲殿。又權柄。《莊子·天運篇》親權者不能與人柄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權輿,始也。《詩·秦風》于嗟乎,不承權輿。又攝官曰權。《鼠璞》權字唐始用之。韓愈權知國子博士,三歲爲眞。又國名。亦姓。《左傳·莊十八年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