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天雨霁秋光老,野气川云净如扫
| 诗句 | 读音 |
|---|---|
| 江天雨霁秋光老 | 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韵脚:上三十二晧 拼音: jiāng tiānyǔ|yùjìqiū guānglǎo |
| 野气川云净如扫 | 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 平 仄 拼音: yě qìchuānyúnjìng|chēngrúsǎo|sào |
江天雨霁秋光老,野气川云净如扫释义
【江天】江河上的广阔空际。南朝梁范云《之零陵郡次新亭》诗:“江天自如合,烟树还相似。”唐卢纶《送丹阳赵少府》诗:“荻岸雨声尽,江天虹影长。”元乔吉《渔父词》曲:“江天晚凉,一滩蓼沙,十里莲塘。”清曹寅《观打鱼歌》:“撇眼旋看鳧鶩飞,鸣榔早彻江天响。”毛泽东《采桑子·重阳》词:“不似春光,胜似春光,寥廓江天万里霜。”
【雨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王矩切,音羽。《說文》水从雲下也。一象天,冂象雲,水霝其閒也。《玉篇》雲雨也。《元命包》隂陽和爲雨。《大戴禮》天地之氣和則雨。《釋名》輔也。言輔時生養。《易·乾卦》雲行雨施,品物流行。《書·洪範》八庶徵,曰雨,曰暘。又《爾雅·釋天》暴雨謂之涷,小雨謂之霡霂,久雨謂之淫。陸佃云:疾雨曰驟,徐雨曰零,久雨曰苦,時雨曰澍。又穀雨,二十四氣之一。見《後漢·律曆志》。又《正字通》雨虎,蟲名。遁甲開天圖曰:霍山有雨虎,狀如蠶,長七八寸,在石內,雲雨則出,可炙食。或曰石蠶之類。詳見《本草
【霁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子計切,音擠。《說文》雨止也。从雨齊聲。《爾雅·釋天》濟謂之霽。《註》今南陽人呼雨止爲霽。《疏》濟,止也。《書·洪範》曰雨曰霽。《傳》龜兆形有似雨者,有似雨止者。《前漢·魏相傳》爲霽威嚴。《註》霽,止也。又《集韻》才詣切,音嚌。晴也。《埤雅》雨晴曰霽。又《集韻》在禮切,音薺。又子禮切,音泲。義同。
【秋光】秋日的阳光。唐李商隐《商於》诗:“商於朝雨霽,归路有秋光。”清刘大櫆《吴氏节母墓志铭》:“悬皎日之秋光,倾岷江以涤也。”2.秋日的风光景色。唐陈子昂《秋日遇荆州府崔兵曹使宴》诗:“秋光稍欲暮,岁物已将阑。”唐司空图《重阳山居》诗:“满目秋光还似镜,殷勤为我照衰颜。”宋王安石《锺山西庵白莲亭》诗:“野艷轻明非傅粉,秋光清浅不凭材。”明杨慎《赋得千山红树图送杨茂之》:“画作千山红树图,行色秋光两瀟洒。”典
【老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盧皓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魯皓切,音栳。《說文》考也。七十曰老。从人毛匕,言須髮變白也。《禮·曲禮》七十曰老而傳。《公羊傳·宣十一年》使帥一二耋老而綏焉。《註》六十稱耋,七十稱老。又《詩·鄭風》與子偕老。《疏》沒身不衰也。《禮·祭義》貴老。爲其近于親也。又《周禮·地官·鄕老註》老,尊稱也。又《儀禮·聘禮》授老幣。《註》老賔之臣。《疏》大夫家臣稱老。又《禮·曲禮》國君不名卿老。《註》卿老亦卿也。又《禮·王制》天子之老。《註》老謂上公。又《禮·禮運》三老在學。《註》乞言,則受之三老。《左傳
【野气】1.野外的气象。唐刘希夷《晚憩南阳旅馆》诗:“日照蓬阴转,风微野气和。”2.野外的雾霭。唐李商隐《戏赠张书记》诗:“池光不受月,野气欲沉山。”明高启《过硖石》诗:“土门闭落日,野气白于水。”3.山野气息。宋梅尧臣《会胜院沃州亭》诗:“孤亭一入野气深,松上藤萝篱上葛。”4.指粗俗气息。宋杨万里《郡治燕堂庭中梅花》诗:“庭中梅花如贵人,也无野气也无尘。”朱自清《论朗诵诗》:“单是看写出来的诗,会觉得咄咄逼人,野气、火气、教训气;可是走进群众里去听,听上几回,就会不觉得这些了。”5.犹兴旺。茅盾《霜叶红似二月花
【川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昌緣切,音穿。《釋名》穿也。穿地而流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凡天下之地埶,兩山之閒,必有川焉。《爾雅·釋水》湀闢流川。《註》通流。《疏》湀闢者,通流大川之別名也。《又》過辨回川。《註》旋流。《疏》言川中之水有回旋而流者。《蔡邕·月令章句》衆流注海曰川。《書·益稷》予決九川,距四海。《傳》決九州名川,通之至海。又《禹貢》奠高山大川。《傳》大川四瀆。《疏》川之大者,莫大於瀆。四瀆,謂江,河,淮,漢也。《呂氏春秋》何謂六川:河水、赤水、遼水、黑水、江水、淮水。《潘岳·關中記》涇、
【云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王分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于分切,音雲。《說文》山川氣也。象回轉形。後人加雨作雲,而以云爲云曰之云。《正字通》與曰音別義同。凡經史,曰通作云。又運也。《管子·戒篇》天不動,四時云下,而萬物化。《註》云:運動貌。又狎昵往復也。《詩·小雅》昏姻孔云。《朱傳》云:旋也。《左傳·襄二十九年》晉不鄰矣,其誰云之。《註》云:猶旋。旋歸之也。又語助。《詩·小雅》伊誰云憎。《史記·封禪書》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。又陸佃曰:云者,有應之言也。 《左傳·襄二十六年》子朱曰:朱也當御。三云:叔向不應。又云云:衆語也
【净】《唐韻》楚耕切《集韻》初耕切,音琤。冷貌。
【扫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蘇老切,音嫂。弃也,拚除也。《詩·大雅》洒掃廷內。又鬧掃,髻名。《三夢記》鬧掃,猶盤雅墮馬之類也。唐詩云:還梳鬧掃學宮妝。又《唐韻》《廣韻》蘇到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先到切,音譟。義同。《論語》當洒掃應對進退,則可矣。 本作埽。又與騷通。別詳土部,馬部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