蹇蹇三事,师师百僚

蹇蹇三事,师师百僚

诗句读音
师师百僚平仄:平 平 仄 平
拼音: shī shībǎi liáo
蹇蹇三事平仄:仄 仄 平 仄
韵脚:去七志
拼音: jiǎn jiǎnsānshì

蹇蹇三事,师师百僚释义

【师师】1.相互师法。《书·皋陶谟》:“百僚师师,百工惟时。”孔传:“师师,相师法。”孔颖达疏:“百官各师其师,转相教诲。”《汉书·叙传下》:“高平师师,惟辟作威。”颜师古注引邓展曰:“师师,相师法也。”梁启超《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》第四章第三节:“在昔书籍之流布不易,故欲学者,皆凭口説,非师师相传。”2.庄严恭敬貌。汉贾谊《新书·容经》:“朝廷之容,师师然,翼翼然,整以肃。”汉扬雄《法言·孝至》:“麟之仪仪,凤之师师,其至矣乎!”南朝梁何逊《七启》:“醖籍愷悌,和乐熙熙。生徒肃肃,宾友师师。”明方孝孺《养素斋

【百僚】亦作“百寮”。百官。《书·皋陶谟》:“百僚师师,百工惟时。”孔传:“僚、工,皆官也。”《后汉书·邓彪传》:“彪在位清白,为百僚式。”《新五代史·周太祖纪》:“文武百寮,六军将校,议择贤明,以承大统。”宋苏轼《代张方平谏用兵书》:“群臣百寮,窥见此指,多言用兵。”张怀奇《颐和园词》:“云栏月树似南朝,斑扇当楼拥百僚。”一说,一种奴隶。郭沫若《奴隶制时代·关于中国古史研究中的两个问题》:“百僚的‘僚’分明是‘隶臣僚’的僚,是一种奴隶。”

【蹇蹇】1.忠直貌。蹇,通“謇”。《易·蹇》:“王臣蹇蹇,匪躬之故。”高亨注:“謇謇,直諫不已也。”《汉书·循吏传·龚遂》:“遂为人忠厚,刚毅有大节,内諫争於王,外责傅相,引经义,陈祸福,至於涕泣,蹇蹇亡已。”颜师古注:“蹇蹇,不阿顺之意也。”宋王安石《上田正言书》之一:“起民之病,治国之疵,蹇蹇一心,如对策时。”清陈康祺《燕下乡脞录》卷三:“良臣蹇蹇,良友偲偲,全是一腔浩气。”2.平直貌。蹇,通“謇”。汉扬雄《太玄·勤》:“往蹇蹇,祸邇福远。”范望注:“蹇蹇,平直也。”3.迟缓貌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苏则传》“侍中

【三】〔古文〕弎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蘇甘切《正韻》蘇監切,颯平聲。《說文》三,天地人之道也。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,次第重之,其數三也。《老子·道德經》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《史記·律書》數始於一,終於十,成於三。又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凡兵無過三其身。又《左傳·昭七年》士文伯曰:政不可不愼,務三而已。一擇人,二因民,三從時。又《晉語》民生於三,事之如一。又《周語》人三爲衆,女三爲粲,獸三爲羣。又姓。明三成志。又漢複姓。屈原之後有三閭氏,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,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。又去聲。《韻會》蘇暫切。《論語

【事】〔古文〕叓《唐韻》鉏吏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仕吏切,音示。大曰政,小曰事。《廣韻》使也,立也,由也。《釋名》事,偉也。偉立也。凡所立之功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六府三事允治。又《詩·小雅》三事大夫,莫肯夙夜。《註》三公也。又《詩·大雅》三事就緒。《註》三農之事也。又奉也。《禮·曲禮》年長以倍。則父事之。又營也,治也。《史記·曹參世家》卿大夫以下吏及賓客,見參不事事。又《廣韻》《類篇》側吏切。事刃,與倳剚同。別見人部倳字註。又《韻補》叶逝支切,音時。《蔡邕詞》帝曰休哉,命公三事。乃耀柔嘉,是式百司。又叶詩紙切,音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