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词简介

“简介诗人有哪些,简介有哪些诗人?简介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简介诗人!”

赠卫八处士简介

  《赠卫八处士》由杜甫创作,被选入《唐诗三百首》。这首诗作于诗人被贬华州司功参军之后。诗写偶遇少年知交的情景,抒写了人生聚散不定,故友相见,格外亲。然而暂聚忽别,却又觉得世事渺茫,无限感慨。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“习古堂国学网”的唐诗三百首栏目。诗的开头四句,写久别重逢,从离别说到聚首,亦悲亦喜,悲喜交集。第五至八句,从生离说到死别。透露了干戈乱离、人命危浅的现实。从“焉知”到“意长”十四句,写与卫八处士的重逢聚首以及主人及其家人的热情款待。表达诗人对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视。最后两句写重会又别之伤悲,低徊婉转,耐人寻味。全诗平易真切,层次井然。诗的开头四句,写久别重逢,从离别说到聚首,亦悲亦喜,悲喜交集。第五至八句,从生离说到死别。透露了干戈乱离、人命危浅的现实。从“焉知”到“意长”十四句,写与卫八处士的重逢聚首以及主人及其家人的热情款待。表达诗人对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视。最后两句写重会又别之伤悲,低徊婉转,耐人寻味。全诗平易真切,层次井然。

夜泊牛渚怀古背景

  这首当是诗人失意后在当涂之作,那时诗人对未来已经不抱希望,但自负才华而怨艾无人赏识的情绪仍溢满诗中。   牛渚,是安徽当涂西北紧靠长江的一座山,北端突入江中,即著名的采石矶。此诗题下原有注说:“此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。”据《晋书​·文苑传》记载:袁宏少时孤贫,以运租为业。镇西将军谢尚镇守牛渚,秋夜乘月泛江,听到袁宏在运租船上讽咏他自己的咏史诗,非常赞赏,于是邀宏过船谈论,直到天明。袁宏得到谢尚的赞誉,从此声名大著。题中所谓“怀古”,就是指这件事。

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简介

  《送孟浩然之广陵》由李白创作,被选入《唐诗三百首》。这是送别诗,寓离情于写景。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:一代名胜黄鹤楼;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:“烟花三月”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“扬州”;三、四句,写送别的场景:目送孤帆远去;只留一江春水。诗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,极尽渲染之能事,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,情丝不绝,色彩明快,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。“烟花三月下扬州”,蘅塘退士评曰:“千古丽句”。   前两句“故人西辞黄鹤楼,烟花三月下扬州”写作者在黄鹤楼向老朋友浩然辞别,辞别的时间是春光烂漫的三月,老朋友坐船顺流直下到扬州去。这是送别的具体实情,是叙事描写,是客观情感。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“习古堂国学网”的唐诗三百首栏目。

逢入京使简介

  《逢入京使》由岑参创作,被选入《唐诗三百首》。这是一首边塞诗,盛唐时代,是边塞诗空前繁荣的时代,出现了以高适、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,他们的创作为百花齐放的盛唐诗坛,增添了一支奇葩。此诗约写于天宝八载(749),这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,他辞别了居住在长安的妻子,跃马踏上了漫漫的征途,充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书记,西出阳关,奔赴安西。岑参的从军,思想上有两根精神支柱:一个支柱是建功边陲的理想在鼓舞着他,他曾自言:“功名只应马上取,真正英雄一丈夫。”(《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》)另一个支柱是,他认为从军出塞.是为了报效祖国,赴国家之急。   诗来自生活,反映生活,信手写去,不事雕琢,亲切不味,真挚感人。“马上相逢无纸笔,凭君传语报平安”是生活中常见之事,一经艺术提炼概括,多么典雅感人,富有生气。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“习古堂国学网”的唐诗三百首栏目。

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简介

  《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》由韩愈创作,被选入《唐诗三百首》。这首诗描作者写贬谪放还途中游衡山,谒祭南岳,求神问卜,借以解嘲消闷,抒发对仕途坎坷的牢骚,表现对现实的冷漠心情。诗的开头六句,写衡山的形势和气象。先总写五岳,再专叙衡山;半山云雾,绝顶难穷。“我来”八句写登山。先写秋景晦明,再写默祷感应,始得晴空峰出。暗寓宦途坎坷反复。“森然”以下十句,写谒庙,是全诗中心所在。以祭神问天,申诉悒郁情怀。最后四句写“宿寺”酣睡,表现旷达胸襟。全诗写景、叙事、抒情如水乳交融,通诗一韵到底,读来铿锵和谐。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“习古堂国学网”的唐诗三百首栏目。

客至简介

  《客至》由杜甫创作,被选入《唐诗三百首》。《客至》是一首七言律诗,作者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杜甫,这首诗是在成都草堂落成后写的。全诗流露诗人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。诗歌自然浑成,一线相接,如话家常。这首诗把居处景、家常话、故人情等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刻画得细腻逼真,表现出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。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“习古堂国学网”的唐诗三百首栏目。   这是一首工整而流畅的七律。前两联写客至,有空谷足音之喜,后两联写待客,见村家真率之情。篇首以“群鸥”引兴,篇尾以“邻翁”陪结。在结构上,作者兼顾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。从空间上看,从外到内,由大到小;从时间上看,则写了迎客、待客的全过程。衔接自然,浑然一体。但前两句先写日常生活的孤独,从而与接待客人的欢乐情景形成对比。这两句又有“兴”的意味:用“春水”、“群鸥”意象,渲染出一种充满情趣的生活氛围,流露出主人公因客至而欢欣的心情。   刘克庄《后村诗话》说:“此篇若戏效元白体者。”杜甫自不可能飞跃时空去戏效他后代的元白体,那么从什么角度什么意义上讲,《客至》“戏效元白体”呢?简而言之,元白体就是指浅切平易的诗歌风格。综观全诗,语势流畅,除“盘飧”、“兼味”、“樽酒”之外,其馀语句都没有太大的障碍,尤其是尾联虚字(“肯与”)和俗语(“呼取”)的运用,足当“戏效元白体”之评。

寄扬州韩绰判官简介

  《寄扬州韩绰判官》由杜牧创作,被选入《唐诗三百首》。这是一首调笑诗。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,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,末联是借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,与友人韩绰调侃。意思是说你处在东南形胜的扬州,当此深秋之际,在何处教玉人吹箫取乐呢?意境优美,清丽俊爽,情趣盎然,千百年来,传诵不衰。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“习古堂国学网”的唐诗三百首栏目。

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背景

  关于此的创作时间,有两种说法。一种说法是:李白作此诗时,正在长安供奉翰林。李白一生中曾两入长安,第一次是在公元730年(开元十八年),李白三十岁时;第二次是在公元742年(天宝元年),李白四十二岁时。此诗写于李白二入长安时期。   另一种说法是:李白此诗作于公元752年(天宝十一载)春,时李白五十二岁,正隐居终南山。

老将行简介

  《老将行》由王维创作,被选入《唐诗三百首》。这首诗写一老将年少勇战,转战沙场,后因“无功”被弃。然而他自不服老,在边地烽火重燃时,他壮心复起,仍想为国立功。全诗分三部分,开头十句是第一部分,写老将青少年时代的智勇、功绩和不平遭遇。中间十句为第二部分,写老将被遗弃的清苦生活。最后十句为第三部分,写边烽未息,老将时时怀着请缨卫国杀敌的衷肠。这首诗多用典故,犹有不切意的,实在近于晦涩难解,大不足取。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“习古堂国学网”的唐诗三百首栏目。

夜泊牛渚怀古简介

  《夜泊牛渚怀古》由李白创作,被选入《唐诗三百首》。这首诗叙写诗人望月怀古,抒发不遇知音之伤感。首联开门见山点明“牛渚夜泊”及其夜景;颔联由望月过渡到怀古。颈联是由怀古回到现实,发出感慨,抒发不遇知音的深沉感喟。末联宕开写景,想象明朝挂帆远去的情景,烘托不遇知音之凄凉寂寞。写景清新隽永而不粉饰,抒情豪爽豁达而不忸怩作态。这首诗是一首五律诗,却无对偶。有人认为李白才高,放逸不羁,兴之所至,随口讽诵,不顾及对偶。此说自有其理。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“习古堂国学网”的唐诗三百首栏目。

陇西行简介

  《陇西行》由陈陶创作,被选入《唐诗三百首》。晚唐陈陶著七言绝句诗《陇西行》共四首,这是第二首。首二句写将士忠勇,丧亡甚众;末二句写牺牲者是春闺少妇日夜盼望归来团聚的情人。全诗反映了唐代长期征战带给人民的痛苦和灾难,表达了非战情绪。三、四两句,以“无定河边骨”与“春闺梦里人”比照,虚实相对,宛若电影中的蒙太奇,用意工妙。诗情凄楚,吟来潸然泪下。

渡汉江简介

  《渡汉江》由李频创作,被选入《唐诗三百首》。《渡汉江》的作者存有争议,有人认为是与李频同时期的大诗人宋之问(字延清,一名少连)所作。这是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诗。诗意在写思乡情切,但却正意反说。写愈近家乡,愈不敢问及家乡消息,担心听到环的消息,而伤了好的愿望。语极浅近,意颇深邃;描摹心理,熨贴入微;不事造作,自然至美。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“习古堂国学网”的唐诗三百首栏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