蹇驴破帽衡达官,白眼清谈对余子

蹇驴破帽衡达官,白眼清谈对余子

诗句读音
白眼清谈对余子平仄:平 仄 平 平 仄 平 仄
拼音: báiyǎnqīng tánduìyú zǐ
蹇驴破帽衡达官平仄:仄 仄 仄 平 平 平
拼音: jiǎn lǘpòmàohéngdá guān

蹇驴破帽衡达官,白眼清谈对余子释义

【白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旁陌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薄陌切,音帛。《說文》西方色也。隂用事,物色白。从入合二,二隂數也。《釋名》啓也。如水啓時色也。《爾雅·釋天》秋爲白藏。《疏》秋之氣和,則色白而收藏也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》書繪之事,西方謂之白。《書·禹貢》冀州,厥土惟白壤。靑州,厥土白墳。又《禮·檀弓》殷人尚白。又《增韻》素也。潔也。《易·賁卦》白賁无咎。《註》其質素,不勞文飾也。又《說卦》巽爲白。《疏》風吹去塵,故潔白也。又明也。《禮·曾子問》當室之白。《註》謂西北隅得戸明者也。《荀子·正名篇》說不行,則白

【眼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五限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語限切,顏上聲。《說文》目也。《靈樞經·大惑論》五藏六府之精氣,皆上注于目,爲之精。精之窠爲眼,骨之精爲童子,筋之精爲黑眼,氣之精爲白眼,故童子黑眼法于隂,白眼赤衇法于陽。《釋名》限也。瞳子限限而出也。《易·說卦》巽其於人也,爲多白眼。《史記·孔子世家》眼如望羊。《晉書·阮籍傳》籍能爲靑白眼。《南史·陶弘景傳》仙書云:眼方者壽千歲。弘景末年,一眼有時而方。又馬有夜眼。《本草綱目》馬夜眼在馬足膝上,有此能夜行。又果名。《嵆含·草木狀》南方之果,珍異者有龍眼。又香

【清谈】“清谭”。1.清雅的谈论。汉刘桢《赠五官中郎将》诗之二:“清谈同日夕,情盼叙忧勤。”唐杜甫《送高司直寻封阆州》诗:“清谈慰老夫,开卷得佳句。”前蜀韦庄《寄从兄遵》诗:“不将高卧邀刘主,自吐清谈护汉储。”清昭槤《啸亭杂录·尹文端公》:“公清谈干云,而尤长奏对。”2.犹清议。谈论的内容以对人物、时事的批评为主。《三国志·蜀志·许靖传》:“靖虽年逾七十,爱乐人物,诱纳后进,清谈不倦。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疾谬》:“俗间有戏妇之法……然民间行之日久,莫觉其非,或清谈所不能禁,非峻刑不能止也。”《梁书·沉约传》:“自负

【对】《唐韻》都隊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都內切,音碓。《說文》應無方也。本作。《爾雅·釋言》對,遂也。《疏》遂者,因事之辭。《廣韻》答也。《增韻》揚也。《詩·大雅》以對于天下。《註》答天下仰望之心也。《書·說命》敢對揚天子之休命。又《禮·曲禮》侍坐於先生,先生問焉,終,則對。《又》君子問更端,則起而對。《註》離席對也。又次對,轉對。《王球貽謀錄》唐百官入閤,有待制次對官。後唐天成中,廢待制次對官,五日一次,內殿百官轉對。又當也,配也。《詩·大雅》帝作邦作對。《註》言擇其可當此國者而君之也。又對簿。《史記·李

【余子】古代卿大夫嫡长子之外的儿子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:“谓知徐吾、赵朝、韩固、魏戊,餘子之不失职,能守业者也。”杜预注:“卿之庶子为餘子。”《吕氏春秋·报更》:“张仪,魏氏餘子也。”高诱注:“大夫庶子为餘子,受氏为张。”2.指百姓家庭中服役正卒以外的子弟。古代军制,家致一人为正卒,馀皆为羡卒,称“餘子”。《周礼·地官·小司徒》:“凡国之大事,致民;大故,致餘子。”郑玄注引郑司农曰:“国有一事,当徵召会聚百姓,则小司徒召聚之。餘子谓羡也。”孙诒让正义:“云‘大故,致餘子’者,谓国被灾寇,则发六乡之餘子羡卒,以

【蹇驴】1.跛蹇驽弱的驴子。《楚辞·东方朔<七谏·谬谏>》:“驾蹇驴而无策兮,又何路之能极?”王逸注:“蹇,跛也。”前蜀杜光庭《虬髯客传》:“忽有一人,中形,赤髯如虬,乘蹇驴而来。”柯灵《向拓荒者致敬(<阿英散文选>序)》:“朴实无华地记录了一段不平常的日子:缇骑的追逐,星夜的逃亡,滂沱的大雨,泥泞的田埂,蹇驴、小舟、荒鸡、村犬。”2.比喻驽钝的人。《楚辞·王褒<九怀·株昭>》:“蹇驴服驾兮,无用日多。”王逸注:“駑钝之徒,为辅翼也。”《北齐书·杨愔传》:“﹝杨愔被杀﹞鸿臚少卿阳休之私谓人曰:‘将涉千里,杀騏驥而

【破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普過切,頗去聲。壞也,剖也,裂也,劈也,坼也。《正字通》凡物壞,及行師敗其軍,奪其地,皆曰破。說文專訓石碎,泥。又《韻會》曲破,樂名。樂書云:唐明皇天寶,樂章多以邊地名曲。如伊州,甘州之類。曲終繁聲,名爲入破。又《字彙補》披義切,音媲壞也。又叶博屑切,音鷩。《呂覽》膏以明自煎,鐸以聲自穴。翠以羽殃身,蚌以珠致破。

【帽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莫報切,音。《釋名》冒也。《說文》本作冃。《徐鉉曰》今作帽。帽名猶冠。義取蒙覆其首,本纚也。古者冠無帽,冠下有纚,以繒爲之。後人因之帽於冠,或裁纚爲帽。自乗輿宴居,下至庶人無爵者,皆服之。江左時,野人已著帽,人士亦往往而見,但無頂圈矣,後乃高其屋云。《隋書·禮儀志》帽,自天子下及庶人通冠之,以白紗者名高頂帽。又有繒皂雜紗爲之,高屋下裙,蓋無定準。《唐書·車服志》烏紗帽者,視事及燕見賔客之服也。又通作冒。《史記·絳侯世家》薄太后以冒絮提文帝。《註》應劭曰:陌額絮也。晉灼曰:巴

【衡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戸庚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何庚切,音行。《書·舜典》同律度量衡。《前漢·律歷志》衡,平也。所以任權而均物,平輕重也。《荀子·禮論》衡誠懸矣,則不可欺以輕重。又《書·舜典》在璿璣玉衡,以齊七政。《傳》璣衡,王者正天文之器,可運轉者。《漢書註》衡謂渾天儀也。又樓殿邊欄楯也。《前漢·袁盎傳》百金之子不騎衡。又勺柄,龍頭也。《周禮·冬官·玉人》大璋、中璋九寸,邊璋七寸,衡四寸。又眉目之閒也。《蔡邕·釋誨》揚衡含笑。《左思·魏都賦》盱衡而誥。又斗之中央也。《前漢·天文志》衡殷南斗。又橫也。《前漢·法志》

【达官】贵显而又受到皇帝顾命之重的大臣。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公之丧,诸达官之长杖。”孔颖达疏:“达官谓国之卿、大夫、士被君命者也。”2.泛指高官。唐韩愈《送郑十校理序》:“常以宠丞相为大学士,其他学士皆达官也,校理则用天下之名能文学者。”宋欧阳修《归田录》卷一:“淳化中,罢相知安州。安陆山郡,未尝识达官,见公饮啗不类常人,举郡惊骇。”清赵翼《偶得》诗之六:“方参达官署,又迎贵客车。”3.指古代突厥可汗之下的首领。《北史·长孙道生传》:“有突厥达官来降,时亦预坐。”唐温大雅《大唐创业起居注》卷一:“突厥达官自相谓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