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说洞庭无上路,春游乱踏五灵芝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见说洞庭无上路 | 平仄:仄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拼音: jiàn shuōdòng tíngwúshàng lù |
春游乱踏五灵芝 | 平仄:平 平 仄 平 仄 平 平 拼音: chūn yóuluàntàwǔlíng zhī |
见说洞庭无上路,春游乱踏五灵芝释义
【见说】告知,说明。晋张华《博物志》卷三:“牵牛人乃惊问曰:‘何由至此?’此人见説来意,并问此是何处。”2.犹听说。唐李白《送友人入蜀》诗:“见説蚕丛路,崎嶇不易行。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八:“今日见説,却记得你前年间曾言苏州所遇,果非虚话了。”清李渔《蜃中楼·离愁》:“见説红颜薄命,不信今生心儿愿儿果得盈。”汉
【洞庭】的庭院。《庄子·天运》:“帝张《咸池》之乐於洞庭之野。”成玄英疏:“洞庭之野,天池之间,非太湖之洞庭也。”三国魏曹植《七启》:“尔乃御文轩,临洞庭。”宋苏轼《坤成节集英殿教坊词·教坊致语》:“洞庭九奏,始识《咸池》之音;灵岳三呼,共献后天之祝。”2.湖名。即洞庭湖。《韩非子·初见秦》:“秦与荆人战,大破荆,袭郢,取洞庭、五渚、江南。”唐韩愈《岳阳楼别窦司直》诗:“洞庭九州间,厥大谁与让?”清叶廷琯《鸥陂渔话·莪州公诗》:“洞庭春水添新涨,好看双飞返故林。”参见“洞庭湖”。3.湖名。太湖的别名。《文选·左思
【无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武夫切,音巫。《說文》,亡也。奇字,无通。王育說,天屈西北爲无。《易·乾卦》无咎。《釋文》无音無。易內皆作此字。《藝苑雄黃》无亦作亡。古皆用亡无,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。詩、書、春秋、禮記、論語本用无字,變篆者變爲無,惟易、周禮盡用无。然論語亡而爲有,我獨亡,諸無字,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,故不改也。又《廣韻》莫胡切,音模。南无,出《釋典》。(無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武扶切《廣韻》武夫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微夫切,音巫。《說文》亡也。《玉篇》不有也。《書·舜典》剛而無虐,而無傲。又《益
【上路】大路;通衢。《汉书·枚乘传》:“游曲臺,临上路,不如朝夕之池。”唐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儼驂騑於上路,访风景於崇阿。”宋宋庠《入谒马羸不进》诗:“上路传呼万轂流,羸驂踏月五更愁。”2.元代称十万户以上的行政区域为上路。《元史·百官志七》:“诸路总管府,至元初置,二十年,定十万户之上者为上路,十万户之下者为下路;当衝要者,虽不及十万户亦为上路。”1.起程,动身。南朝梁元帝《金楼子·兴王》:“望星上路,犯风冒浪,兼行不息。”宋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卷四:“古盖言适远为陟,《书》曰:‘若陟遐必自邇。’犹今人言上路也。
【春游】春游”。亦作“春游”。1.指帝王春日巡行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皇帝春游,览省远方。”《文选·张衡<东京赋>》:“既春游以发生,啟诸蛰於潜户。”薛综注:“春游谓仲春巡行岱岳。”2.泛指春日出游。晋陆机《日出东南隅行》:“冶容不足咏,春游良可叹!”宋柳永《荔枝香》词:“金缕霞衣轻褪,似觉春游倦。”清纳兰性德《杏花》诗之三:“寒禁花信愆期易,病减春游好事稀。”如:我孩子上星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次春游活动。典
【乱】《正字通》俗亂字。(亂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郞段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盧玩切,鑾去聲。紊也。《爾雅·釋詁》亂,治也。《說文》从乙。乙,治之也。《玉篇》理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亂而敬。《孔傳》有治而能敬謹。又《盤庚》亂越我家。《梓材》厥亂爲民。《洛誥》四方迪亂,亂爲四輔。《立政》丕乃俾亂之類,皆訓治也。又不治也,凡事物不理皆曰亂。《爾雅·釋訓》夢夢,訰訰,亂也。《書·周官》制治於未亂。《周禮·地官》司虣掌憲巿之禁令,禁其鬥囂與其虣亂。又兵寇也。又事未定之時。《禮·檀弓》仲梁子曰:夫婦方亂。《註》喪次男女哭位未成
【踏】《廣韻》他合切《集韻》託合切,音塔。《玉篇》足著地也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達合切,音沓。踐也。《說文》本作蹋。今文作踏。或作蹹。《郭茂倩·樂府》有踏歌詞、踏歌行。
【灵芝】瑞草、仙草。《文选·张衡<西京赋>》:“浸石菌於重涯,濯灵芝以朱柯。”薛综注:“石菌、灵芝,皆海中神山所有神草名,仙之所食者。”《云笈七籤》卷三四:“口衔灵芝,降於形中,是谓真仙之术。”元马致远《岳阳楼》第二折:“早来到緑依依採灵芝徐福蓬莱。”《陕北民歌选·信天游》:“黄河畔上灵芝草,长得不高生得好。”2.冠名。明谢肇淛《五杂俎·物部四》:“九星、灵芝、夜光,上元夫人冠也。”3.比喻杰出人才。唐杜甫《赠郑十八贲》诗:“灵芝冠众芳,安得闕亲近。”清黄遵宪《别赖云芝同年》诗:“前有龙吕后朱王。灵芝继起殊寻常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