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俗轻生自古然,况逢军旅更饥年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况逢军旅更饥年 | 平仄:仄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拼音: 4féngjūn lǚgēng|gèngjī nián |
建俗轻生自古然 | 平仄:仄 平 平 平 仄 仄 平 韵脚:下平二仙 拼音: jiànsúqīng shēngzì gǔrán |
建俗轻生自古然,况逢军旅更饥年释义
【况】《玉篇》俗況字。○按況本从水,亦从二作况。今从冫,當卽況、况二字之譌。况从二从兄。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虛放切,音貺。發語辭。《詩·小雅》况也永歎。从二从兄,與況字少異。又借作祝。《漢·魯相謁孔廟》祝基作况其。况从二从兄,以况字代替。(況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許訪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許放切,音貺。《說文》寒水也。又矧也,譬也。《莊子·知北遊》每下愈況。又益也。《晉語》衆況厚之。又兹也。《詩·小雅》況也永歎。《箋》來兹對之,長歎而已。又滋也。《詩·大雅》亂況斯削。又賜也。與貺通。《前漢·武帝紀》
【逢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符容切,音縫。《說文》遇也。从辵,峯省聲。《正韻》値也。《左傳·宣三年》不逢不若。《書·洪範》子孫其逢吉。又《正韻》迎也。《揚子·方言》逢、迎,逆也。自關而西。或曰迎,或曰逢。又逆也。《前漢·東方朔傳》逢占射覆。《註》逆占事,猶言逆刺也。又大也。《禮·儒行》衣逢掖之衣。《註》衣掖下寬大也。又閼逢,歲名。《爾雅·釋天》太歲在甲曰閼逢。《註》言萬物鋒芒欲出,壅遏未通也。又與縫通。《禮·玉藻》深衣縫齊倍要。《註》縫,或爲逢。又有逢,國名。《左傳·昭二十年》有逢伯陵因之。《註》逢伯陵,殷諸
【军旅】1.部队。《周礼·地官·小司徒》:“五人为伍,五伍为两,四两为卒,五卒为旅,五旅为师,五师为军,以起军旅,以作田役。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地真》:“能守一者,行万里,入军旅,涉大川,不须卜日择时。”宋范仲淹《举欧阳修充经略掌书记状》:“其有将帅之能否,军旅之勇怯。”《清史稿·世祖纪二》:“今八旗人民,怠於武事,遂至军旅隳敝,不及曩时。”2.作战或战争。《韩非子·难一》:“然必曰出於诈伪者,军旅之计也。”唐杜甫《奉送王信崟北归》诗:“军旅应都息,寰区要尽收。”清昭槤《啸亭杂录·太宗读金史》:“太宗天资敏捷,虽於
【更】《玉篇》今作更。《集韻》隷作更。○按更字,諸韻書作字重文。《正字通》云俗字,非。
【饥年】。唐沉亚之《喜子传》:“喜子者,饥年女子小字也,且困时,蒙活於估人刘承家女使。”汉
【建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居萬切,犍去聲。《說文》立朝律也。《書·洪範》建用皇極。又《玉篇》豎立也。《韻會》置也。《易·比卦》先王以建萬國,親諸侯。又《廣韻》木名。在弱水,直上百仞,無枝。又星名。《禮·月令》仲春之月,旦建星中。《註》建星在斗上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建星者,旗也。《註》建六星在斗北,臨黃道,天之都關也。又州名。《韻會》本吳建安郡,唐立建州。又姓。《廣韻》楚王子建之後。《前漢·元后傳》有建公。又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紀偃切,犍上聲。《集韻》覆也。《史記·高帝紀》猶居高屋之上,建瓴水也。《註》居高屋而翻瓴
【俗】〔古文〕圱《唐韻》似足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松玉切,音續。習也。上所化曰風,下所習曰俗。《釋名》俗,欲也,俗人所欲也。《禮·曲禮》禮從宜,使從俗。又《周禮·天官》八則治都鄙,六曰禮俗,以馭其民。又不雅曰俗。《黃庭堅曰》士俗不可醫。或問不俗之狀,庭堅曰:難言也。視其平居,無以異於人,臨大節而不可奪,此不俗人也。 《說文》从人,谷聲。《徐曰》俗之言續也。轉相習也。漢典考證:〔相如上林賦徼受屈。〕 謹照原文上林賦改子虚賦。 考證:〔相如上林賦徼受屈。〕 謹照原文上林賦改子虚賦。
【轻生】1.不爱惜自己的生命。《管子·法法》:“上妄诛,则民轻生,民轻生,则暴人兴,曹党起而乱贼作矣。”宋苏轼《论纲梢欠折利害状》:“虽别行召募,未必无人,然皆是浮浪轻生不畏重法之人。”清侯方域《太子丹论》:“圣人之道不明,先王之法不立,其公子养客,而侠士轻生。”2.多指自杀。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三五:“话説妇女短见,往往没奈何了,便自轻生。所以縊死之事,惟妇人极多。”《红楼梦》第三三回:“大约我近年于家务疏懒,自然执事人操克夺之权,致使弄出这暴殞轻生的祸来!”中杰英《罗浮山血泪祭》:“我们没有理由轻生,活下去吧,
【自古】1.从古以来。《诗·小雅·甫田》:“我取其陈,食我农人,自古有年。”《论语·颜渊》:“自古皆有死,民无信不立。”三国魏曹丕《典论·论文》:“文人相轻,自古而然。”宋欧阳修《定风波》词:“任是好花须落去,自古。”2.泛指从前。清刘大櫆《送张福清序》:“昔在自古,闽粤不齿於上国。”
【然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如延切,音。《說文》燒也。《註》徐鉉曰俗作燃。蓋后人增加。《孟子》若火之始然。《管子·弟子職》蒸閒容蒸,然者處下。《文劉績曰》古者,束薪蒸以爲燭。蒸,細薪也。稍寬其束,使其蒸閒可各容一蒸,以通火氣。又使已然者居下,未然者居上,則火易然也。《集韻》通作。又《玉篇》許也,如是也。譍言也。《史記·張耳陳餘傳》此固趙國立名義不侵爲然諾者也。又《廣韻》語助。《禮·檀弓》歲旱,穆公召縣子而問然。《註》然之言焉也。又《廣韻》如也。《詩·邶風》惠然肯來。《禮·檀弓》貿貿然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