奸邪起狡猾,骨肉相残夷
奸邪起狡猾,骨肉相残夷释义
【奸邪】衺”。亦作“奸邪”。亦作“姧邪”。1.指奸诈邪恶的事或人。《管子·形势解》:“故姦邪日多,而人主愈蔽。”《墨子·辞过》:“是以其民饥寒并至,故为姦衺。”《大戴礼记·盛德》:“凡民之为姧邪、窃盗、歷法、妄行者,生於不足。”《史记·循吏列传》:“孙叔敖者,楚之处士也……三月为楚相,施教导民,上下和合,世俗盛美,政缓禁止,吏无姦邪,盗贼不起。”明何良俊《四友斋丛说·史二》:“今天下之人敢怒而不敢言者,以奸邪尚在枢机之地故也。”清顾炎武《菰中随笔·郡吏当用士人》:“两汉二千石长吏,皆可以自辟曹掾,而所辟大概,多取
【狡猾】刁钻。亦指诡诈刁钻之人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六年》:“若我一二兄弟甥舅,奬顺天法,无助狡猾,以从先王之命……则所愿也。”宋秦观《任臣策下》:“后世狂夫小子狡猾不道之人,或假其名以资盗,窃其器以售姦。”清孙枝蔚《任明府捉贼歌》:“一贼藏身伍皂快,狡猾颇得上官爱。”鲁迅《呐喊·狂人日记》:“狮子似的凶心,兔子的怯弱,狐狸的狡猾。”2.机灵。《再生缘》卷十下:“天生狡猾聪明性,他的那应变言词随口来。”老舍《自传》:“今已有一男一女,均狡猾可喜。”3.指情意深厚。唐寒山《诗》之一一五:“夫妻共百年,相怜情狡猾。”4.
【骨肉相残】人相互残害。《晋书·刘元海载记》:“今司马氏骨肉相残,四海鼎沸,兴邦復业,此其时矣。”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政事》:“盗杀财主,何如骨肉相残。”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五回:“家门不幸,骨肉相残,诚有愧於邻国。”
【夷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廣韻》以脂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延知切,音姨。平也,易也。《詩·周頌》彼徂矣,岐有夷之行。又大也。《詩·周頌》降福孔夷。又安也,悅也。《詩·鄭風》旣見君子,云胡不夷。又等也,儕也。《禮·曲禮》在醜夷不爭。《史記·張良傳》諸將陛下等夷。又也。《禮·喪大記》男女奉尸夷於堂。《周禮·天官·凌人》大喪共夷槃冰,牀曰夷牀,衾曰夷衾,皆依尸爲言。又夷俟,展足箕坐也。《論語》原壤夷俟。又誅滅也。《前漢·法志》戰國時,秦用商鞅連相坐之法,造參夷之誅。又傷也。《易·序卦》故受之以明夷 。又芟也。《周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