剪厌如毛竹,锄嫌绕砌苔
剪厌如毛竹,锄嫌绕砌苔释义
【锄】《廣韻》士魚切《集韻》牀魚切,音鉏。《左傳·僖三十三年註》耨,鋤也。《釋文》本又作鉏。《楚辭卜居》寧誅鋤草茅,以力耕乎。《釋名》鋤,助也,去穢助苗長也。又《集韻》狀所切。與鉏同。鉏鋙亦作鋤鋙。
【嫌】《廣韻》戸兼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賢兼切《正韻》胡兼切,協平聲。《說文》不平於心也。一曰疑也。《禮·曲禮》禮者,所以定親疎,决嫌疑也。《又》禮不諱嫌名。《後漢·馮異傳》帝曰:將軍何嫌何疑,而有懼意。《唐書·尉遲敬德傳》秦王謂尉遲敬德曰:丈夫意氣相期,勿以小嫌介意。 《集韻》或作慊。
【绕】《廣韻》而沼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爾紹切,音擾。《說文》纏也。《干祿字書》遶,通繞。又姓。《左傳·文十三年》繞朝贈之策。《註》繞朝,秦大夫。又《集韻》人要切,音蟯。撓,或作繞。
【砌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七計切,妻去聲。《說文》階甃也。《班固·西都賦》墀釦砌,玉階彤庭。《註》謂以玉飾砌也。又作切。《張衡·西京賦》刋層平堂,設切厓隒。《李註》切,古通砌。 亦作墄。《三輔黃圖》未央前殿,左墄右平。《註》墄,音砌。ZDIC.NET汉典
【苔】《唐韻》徒哀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堂來切,音臺。蘚也。《淮南子註》靑苔,水垢也。《陸龜蒙·苔賦》高有瓦苔,有澤葵,散岩竇者曰石髮,補空田者曰垣衣,在屋曰昔邪,在水曰陟釐。《述異記》苔,又名重錢,呼爲宣蘚,南人呼爲姤草。 《集韻》亦作菭。
【剪】《唐韻》卽淺切《韻會》子淺切《正韻》子踐切,箋上聲。《玉篇》俗翦字。
【厌】《唐韻》於葉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益涉切,饜入聲。《說文》笮也。从厂,聲。《徐曰》笮,鎭也。壓也。一曰伏也。《左傳·昭二十六年》將以厭衆。《前漢·杜鄴傳》折衝厭難。《註》厭者,壓也。鎭壓難,使之銷靡也。又《正韻》順從貌。《荀子·儒效篇》天下厭然猶一也。又《增韻》禳也,當也。《史記·高祖紀》於是因東游以厭之。又合也。《周禮·春官巾車》王后厭翟。《註》次其羽,使相迫也。又損也。《左傳·文二年》及晉處父盟以厭之。《註》厭猶損也。又《儀禮·鄕飮酒禮》賔厭介入門左。《註》推手曰揖,引手曰厭。《疏》引手曰厭者,以手向身引
【毛竹】长于南方,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各地山区。秆高大粗劲,坚韧富弹性,可制作家具、农具、渔具、纸张和用于建筑等。笋鲜美,可食用。唐李商隐《武夷山》诗:“武夷洞里生毛竹,老尽曾孙更不来。”《说郛》卷六六引元刘美之《续竹谱》:“毛竹生武夷山。”《广群芳谱·竹谱一》:“猫竹,一作‘茅竹’,又作‘毛竹’,榦大而厚,异於众竹,人取以为舟。”茹志鹃《高高的白杨树·百合花》:“我想到这里,又想起我那个小同乡,那个拖毛竹的小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