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易自能齐士卒,不严刁斗亦名闻

简易自能齐士卒,不严刁斗亦名闻

诗句读音
简易自能齐士卒平仄:仄 仄 仄 平 仄 仄 仄
拼音: jiǎn yìzìnéng|nàiqí|jì|zī|zhāishì zú
不严刁斗亦名闻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
拼音: bù|fǒuyándiāo dǒuyìmíng wén

简易自能齐士卒,不严刁斗亦名闻释义

【简易】易行;不烦难。《墨子·非命中》:“恶恭俭而好简易,贪饮食而惰从事。”《史记·刘敬叔孙通列传》:“高帝悉去秦苛仪法,为简易。”唐封演《封氏闻见记·文字》:“于时狱官事繁,篆书不给,御史程邈有罪繫云阳狱中,变篆为隶,以从简易。”宋范仲淹《用天下心为心赋》:“彼惧烦苛,我则崇简易之道。”2.疏略平易。《东观汉记·马援传》:“援外类倜儻简易而内重。”《宋书·武帝纪下》:“性尤简易,常著连齿木屐,好出神虎门逍遥,左右从者不过十餘人。”宋苏轼《李仲蒙哀词》:“浑朴简易弃弗申兮,往者不还我思君兮。”3.设施不完备。汉荀

【自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疾二切,音字。《玉篇》由也。《集韻》從也。《易·需卦》自我致寇,敬愼不敗也。《疏》自,由也。《書·湯誥》王歸自克夏,至于亳。《詩·召南》退食自公,委蛇委蛇。《傳》自,從也。又《玉篇》率也。又《廣韻》用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天秩有禮,自我五禮,有庸哉。《傳》自,用也。《詩·周頌》自彼成康,奄有四方,斤斤其明。《傳》自彼成康,用彼成安之道也。《古義》自彼者,近數昔日之辭。又自然,無勉强也。《世說新語》絲不如竹,竹不如肉,漸近自然。又《集韻》己也。《正韻》躬親也。《易·乾卦》

【能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奴登切,音儜。《說文》熊屬,足似鹿。能獸堅中,故稱。賢能而疆壯者稱能傑也。《徐曰》堅中,骨節實也。又《廣韻》善也。《增韻》勝任也。《書·大禹謨》汝惟不矜,天下莫與汝爭能。又《正字通》順習也。《詩·大雅》柔遠能邇。又《廣韻》奴來切《正韻》囊來切,音。三足龞。《爾雅·釋魚》龞三足,能。《註》山海經,從山多三足龞,今陽羨縣君山池亦有之。又與台通。三能,星名。《史記·天官書》魁下六星,兩兩相比,名曰三能。《註》作三台。又《正字通》乃帶切,音柰。姓也。唐能延壽,能元皓,宋能迪。又與耐通。《前

【齐】〔古文〕亝《唐韻》徂兮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前西切,音臍。《說文》禾麥吐穗上平也。《註》徐鍇曰:生而齊者,莫如禾麥。又《玉篇》整也。《正韻》無偏頗也。《荀子·富國篇》必將修禮以齊朝,正法以齊官,平政以齊民。《註》齊,整也。又等也。《前漢·食貨志》世家子弟富人,或鬭雞走狗馬,弋獵博戲,亂齊民。《註》如淳曰:齊,等也。無有貴賤,謂之齊民。又《正韻》莊也,肅也。《左傳·文二年》子雖齊聖,不先父食。《註》齊,肅也。又正也。《詩·小雅》人之齊聖。《註》中正通知之人也。《朱傳》齊,肅也。又《爾雅·釋言》殷齊,中也

【士卒】甲士和步卒。后泛指士兵。《管子·立政》:“兼爱之説胜,则士卒不战。”《后汉书·皇甫嵩传》:“嵩温卹士卒,甚得众情,每军行顿止,须营幔修立,然后就舍帐。”唐韩愈《司徒兼侍中中书令赠太尉许国公神道碑铭》:“军中皆曰,此军司徒所树,必择其骨肉为士卒所慕赖者付之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七二回:“披坚执鋭,临难不顾,身先士卒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七回:“这位大帅因为办过军务,与士卒同过甘苦,所以除了这班戈什哈之外,无论何等兵丁的説话,都信是真的。”

【不】〔古文〕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逋沒切,補入聲。不然也,不可也,未也。《禮·曾子問》葬引至于堩,日有食之,則有變乎,且不乎。又《周禮·夏官》服不氏,掌養猛獸而敎擾之。《註》服不服之獸者。又《廣韻》《韻會》分物切。與弗同。今吳音皆然。又《韻會》俯九切,音缶。與可否之否通。《說文》鳥飛上翔,不下來也。从一,一猶天也。象形。又《玉篇》甫負切《廣韻》甫救切,缶去聲。義同。又《廣韻》甫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方鳩切,音浮。夫不,也。亦作鳺鴀。《爾雅·釋鳥》其鳺鴀。《郉疏》陸璣云:今小鳩也。一名鳩,幽州人或謂鷱鴡,梁宋閒

【刁斗】行军用具。斗形有柄,铜质;白天用作炊具,晚上击以巡更。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:“及出击胡,而广行无部伍行陈,就善水草屯,舍止,人人自便,不击刁斗以自卫。”一本作“刀斗”。裴駰集解引孟康曰:“以铜作鐎器,受一斗,昼炊饭食,夜击持行,名曰刁斗。”一说铃形。司马贞索隐引荀悦云:“刁斗,小铃,如宫中传夜铃也。”南朝梁虞羲《咏霍将军北伐》:“羽书时断絶,刁斗昼夜惊。”唐李颀《古从军行》:“行人刁斗风沙暗,公主琵琶幽怨多。”金庞铸《田器之燕子图》诗:“燕已归飞我未归,刁斗声中忽惊岁。”《花月痕》第四七回:“将到寿州,望

【亦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羊益切。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夷益切,音睪。總也,又也。又傍及之詞。又姓。宋開禧進士亦尚節,明參將亦孔昭。又同奕。《詩·周頌》亦服爾耕。《箋》亦,大也。《正義》亦奕義通。 亦本作,象人左右兩腋形。《說文》與掖同。《詩·衡門序》誘掖其君。《釋文》《石經》作亦。亦,古掖字也,左右肘脅之閒曰掖。後从肉作腋。

【名闻】1.名声。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名闻不争,未达人心。”汉贾山《至言》:“今功业方就,名闻方昭,四方乡风。”宋叶适《著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》:“轻爵禄而重出处,厚名闻而薄利势。”郭沫若《<少年维特之烦恼>序引》:“请从非毁之前救起他的名闻。”2.犹闻名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项羽已杀卿子冠军,威震楚国,名闻诸侯。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二:“只为朱晦翁还有一件;为着成心上边,硬断一事,屈了一个下贱妇人,反致得他名闻天子。”钱锺书《围城》一:“他在柏林大学,听过名闻日本的斯泼朗格教授的爱情演讲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