椒柏称觞,抚寰瀛佳辰,正临端月
诗句 | 读音 |
---|---|
正临端月 | 平仄:平 平 平 仄 拼音: zhèng|zhēnglínduān yuè |
抚寰瀛佳辰 | 平仄:仄 平 平 平 平 拼音: fǔhuán yíngjiā chén |
椒柏称觞 | 平仄:平 仄 仄 平 拼音: jiāo bǎichēng shāng |
椒柏称觞,抚寰瀛佳辰,正临端月释义
【正】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之盛切,音政。《說文》是也。从止一以止。《註》守一以止也。《新書·道術篇》方直不曲謂之正。《易·乾卦》剛健中正。《公羊傳·隱三年》君子大居正。又備也,足也。《易·乾·文言》各正性命。《書·君牙》咸以正罔缺。又《爾雅·釋詁》正,長也。《郭註》謂官長。《左傳·隱六年》翼九宗五正。《杜註》五正,五官之長。又《昭二十九年》木正曰句芒,火正曰祝融,金正曰蓐收,水正曰冥,土正曰后土。又官名。《禮·王制》史以獄成告於正。《鄭註》正,於周鄕師之屬,今漢有正平丞,秦所置。又朼載也。《周禮·夏
【端月】正月。《史记·秦楚之际月表》:“﹝二世二年﹞端月。”司马贞索隐:“二世二年正月也。秦讳‘正’,故云端月也。”前蜀杜光庭《普康诸公主为皇帝修金箓斋词》:“今以时当端月,节遇正阳。”宋孔平仲《孔氏谈苑·端月》:“仁宗朝,王珪上言,请以正月为端月,为与上名音近也。”典
【抚】《篇海》俗撫字。(撫)〔古文〕《唐韻》芳武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斐父切,音捬。《說文》安也。《增韻》慰勉也。《禮·文王世子》西方有九國焉,君王其終撫諸。《註》撫猶有也。《疏》撫爲存撫,故爲有也。《左傳·文十二年》鎭撫其社稷。又《說文》一曰循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撫于五辰。又《廣韻》持也。又按也。《禮·曲禮》君撫僕之手。《又》客跪撫席而辭。《疏》以手按止之也。《又》國君撫式。《註》撫,猶據也。又拍也。《儀禮·鄕射禮》左右撫矢而乗之。又《揚子·方言》拊撫,疾也。《郭璞註》謂急疾也。又州名。漢豫章郡,隋置撫州。又《集韻
【寰瀛】1.天下;全世界。晋崔棁《晋朝飨乐章·三举酒》:“朝野无事,寰瀛大康。”唐刘禹锡《八月十五日夜翫月》诗:“天将今夜月,一遍洗寰瀛。”宋秦观《郭子仪单骑见虏赋》:“於是露刃者胆丧,控弦者骨惊,谓令公尚临於金甲,想可汗未厌於寰瀛,顿释前憾,来寻旧盟。”严复《原强》:“达尔文者,英之讲动植之学者也。承其家学,少之时,周歷寰瀛。”2.指疆域。唐司马札《古边卒思归》诗:“汉武在深殿,唯思廓寰瀛。”3.犹尘世。唐白居易《江州赴忠州至江陵以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》:“无妨隐朝市,不必谢寰瀛。”五代齐己《送白处士游峨嵋》诗:
【佳辰】日。唐王勃《越州秋日宴山亭序》:“岂非琴樽远契,必兆朕於佳辰;风月高情,每留连於胜地。”宋柳永《应天长》词:“恁好景佳辰,怎忍虚设;休效牛山,空对江天凝咽。”清王士禛《池北偶谈·谈献三·苏门孙先生言行》:“凡佳辰令节,寒食寒衣,皆拜,设时食。”
【椒柏】见“椒柏酒”。
【称觞】祝酒。南朝齐谢朓《三日侍华光殿曲水宴代人应诏诗》之九:“降席连緌,称觴接武。”唐马怀素《饯唐永昌》诗:“闻君出宰洛阳隅,宾友称觴饯路衢。”宋王安石《次韵王禹玉平戎庆捷》:“称觴别殿传新曲,衔璧寧王按旧仪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四三回回目:“试乡科文闈放榜,上母寿戏綵称觴。”参见“称觴上寿”。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