皎日不留景,良辰如逝川

皎日不留景,良辰如逝川

诗句读音
良辰如逝川平仄:平 平 平 仄 平
拼音: liáng chénrúshì chuān
皎日不留景平仄:仄 仄 平 平 仄
韵脚:上三十八梗
拼音: jiǎo rìbù|fǒuliújǐng|yǐng

皎日不留景,良辰如逝川释义

【良辰】光。三国魏阮籍《咏怀》之九:“良辰在何许,凝霜霑衣襟。”唐李商隐《流莺》诗:“巧囀岂能无本意,良辰未必有佳期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十回:“要知天道忌全,人情忌满,美景不长,良辰难再。”

【逝川】指一去不返的江河之水。语本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子在川上曰:‘逝者如斯夫!不舍昼夜。’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勗学》:“鉴逝川之勉志,悼过隟之电速。”唐骆宾王《秋日饯陆道士陈文林得风字》诗序:“登高切送归之情,临水感逝川之嘆。”清孙廷铨《挽船行》:“皆云江南来,束人投逝川。”2.比喻流逝的光阴。南朝齐谢朓《王抚军庾西阳集别时为豫章太守庾被徵还东》诗:“离会虽相亲,逝川岂往復。”唐吴融《子规》诗:“举国繁华委逝川,羽毛漂荡一年年。”毛泽东《到韶山》诗:“别梦依稀咒逝川,故园三十二年前。”汉

【皎日】明亮的太阳。古多用于誓辞。三国魏曹植《黄初五年令》:“孤推一概之平,功之宜赏,於疏必与;罪之宜戮,在亲不赦。此令之行,有若皎日。”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物色》:“皎日嘒星,一言穷理;参差沃若,两字穷形。”明沉鲸《双珠记·遇淫持正》:“我和你同享富贵,决不有负,指皎日昭昭为证。”清黄叔威《赠陈梦雷古诗》之六:“皎日方寸心,万古经乾坤。”郁达夫《沉沦》一:“晴天一碧,万里无云,终古常新的皎日,依旧在她的轨道上,一程一程的在那里行走。”参见“皦日”。

【不】〔古文〕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逋沒切,補入聲。不然也,不可也,未也。《禮·曾子問》葬引至于堩,日有食之,則有變乎,且不乎。又《周禮·夏官》服不氏,掌養猛獸而敎擾之。《註》服不服之獸者。又《廣韻》《韻會》分物切。與弗同。今吳音皆然。又《韻會》俯九切,音缶。與可否之否通。《說文》鳥飛上翔,不下來也。从一,一猶天也。象形。又《玉篇》甫負切《廣韻》甫救切,缶去聲。義同。又《廣韻》甫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方鳩切,音浮。夫不,也。亦作鳺鴀。《爾雅·釋鳥》其鳺鴀。《郉疏》陸璣云:今小鳩也。一名鳩,幽州人或謂鷱鴡,梁宋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