郊陶潜体诗十六首注释

郊陶潜体诗十六首注释

【归去来】篇名。晋陶潜所作。《晋书·隐逸传·陶潜》:“执事者闻之,以为彭泽令……郡遣督邮至县,吏白:‘应束带见之。’潜叹曰:‘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,拳拳事乡里小人邪!’义熙二年解印去县,乃赋《归去来》。”后用以归隐之典。宋梅尧臣《田家语》诗:“却咏《归去来》,刈薪向深谷。”2.回去。唐杜甫《发刘郎浦》诗:“白头厌伴渔人宿,黄帽青鞋归去来。”唐颜真卿《赠裴将军》诗:“一射百马倒,再射万夫开。匈奴不敢敌,相呼归去来。”3.词牌名。双调,四十九字、五十二字二体,仄韵。清王奕清《词谱》卷七:“《归去来》调见《乐章集》词二首,因词有‘歌筵舞,且归去,休惆悵,好归去’句,取以为名。”
【蜗牛庐】牛的简易庐舍。亦泛指简陋的房屋。常用以谦称自己的居处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管宁传》“尺牘之迹,动见模楷焉”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《魏略》:“先等作圜舍,形如蜗牛蔽,故谓之蜗牛庐。”《北齐书·蔡儁传》:“高祖客其舍,初居处於蜗牛庐中,苍鹰母数见庐上赤气属天。”宋黄庭坚《次韵文潜同游王舍人园》:“初开蜗牛庐,中置师子牀。”鲁迅《<二心集>序言》:“不久,可以出现的,恐怕至多只有几个‘蜗牛庐’。”亦省作“蜗庐”。唐钱起《玉山东溪题李叟屋壁》诗:“野老採薇暇,蜗庐招客幽。”宋陆游《数日不出门偶赋》诗之三:“湖上蜗庐仅自容,寸怀无奈百忧攻。”清黄景仁《客斋偶成》诗:“到处蜗庐感滞淹,晓凉差喜失朱炎。”
【漉酒巾】巾。泛指葛巾。唐白居易《效陶潜体》诗之十三:“口吟《归去来》,头戴漉酒巾。”唐朱放《经故贺宾客镜湖道士观》诗:“雪里登山履,林间漉酒巾。”明宋濂《跋<匡庐社图>》:“其一人冠漉酒巾,被羊裘,杖策徐行。”参见“漉酒”。
【不死药】传说中一种能使人长生不死的药。《韩非子·说林上》:“且客献不死之药,臣食之而王杀臣,是死药也,是客欺王也。”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盖尝有至者,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。”唐李白《古风》诗之三:“刑徒七十万,起土驪山隈。尚採不死药,茫然使心哀。”
【缩地术】见“缩地经”。
【乐府诗】种体裁。可入乐歌唱。姚华《论文后编》:“於是郊祀、鐃歌、鼓吹、琴曲、杂诗之属,先后并起。其隶於乐官者,皆有声可歌,谓之乐府诗,略曰乐府。”参见“乐府”。
【青云梯】1.上天的阶梯。多指高峻入云的山路。南朝宋谢灵运《登石门最高顶》诗:“惜无同怀客,共登青云梯。”唐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:“脚著谢公屐,身登青云梯。”王琦注:“青云梯,谓山岭高峻,如上入青云,故名。”2.喻高位或谋取高位的途径。唐白居易《效陶潜体诗》之十四:“亦有同门生,先升青云梯。”《竹坡诗话》引宋孔毅父《寄孙元忠》诗:“君有长才不贫贱,莫令斩断青云梯。”清厉鹗《游摄山栖霞寺留止三日得诗》之三:“谁为噉名者,更凿青云梯。”
【平生欢】素来交好。语出《史记·张耳陈馀列传》:“上使泄公持节问之箯舆前。﹝张耳﹞仰视曰:‘泄公邪!’泄公劳苦如生平驩,与语,问张王果有计谋不。”《汉书·张耳陈馀传》作“平生欢”。宋张淏《云谷杂记·侍郎徐公帖》:“﹝徐公﹞不妄交於人,一日,忽过予,一见之,如平生欢。”明张岱《陶庵梦忆·姚简叔画》:“简叔无半面交,访余,一见如平生欢,遂榻余寓。”
【同门生】受业者。犹今之同学。《东观汉记·王丹传》:“丹子有同门生丧亲,家在中山,白丹,欲往奔慰。”《后汉书·桓荣传》:“臣经术浅薄,不如同门生郎中彭閎、扬州从事皋弘。”清侯方域《太常公家传》:“吾幸登科第,雅不善此;吾同门生官君文,乃可法也。”典
【三五夜】日夜晚。南朝梁沉约《昭君辞》:“唯有三五夜,明月暂经过。”唐温庭筠《南歌子》词:“月明三五夜,对芳颜。”清大健《鹤来庄赠孝隐》诗:“中林三五夜,常把蓽门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