焦桐冷却风三尺,瘦竹拖来月一寻

焦桐冷却风三尺,瘦竹拖来月一寻

诗句读音
焦桐冷却风三尺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
拼音: jiāo tónglěng quèfēng|fěngsān chǐ
瘦竹拖来月一寻平仄:仄 平 平 平 仄 平 平
拼音: shòuzhútuōlái yuèyī xún

焦桐冷却风三尺,瘦竹拖来月一寻释义

【焦桐】。东汉蔡邕曾用烧焦的桐木造琴,后因称琴为焦桐。唐张祜《思归引》:“焦桐弹罢丝自絶,漠漠暗魂愁夜月。”明陈汝元《金莲记·弹丝》:“音入蓝桥,响振琼瑶,却是羡焦桐一曲巧,芳心顿消。”龚尔位《己酉九日麓山待钝庵》诗:“日夕而不至,焦桐起离情。”参见“焦尾琴”。

【冷却】温度逐渐降低。茅盾《子夜》十七:“现在的吴荪甫已经不是两个月前吴老太爷初丧时候的吴荪甫了,发展实业的热狂已经在他血管中冷却。”康濯《水滴石穿》第二章二:“任老敬是一条庞然大汉。如今背弯了,身上肉也不多了,但身架还象一座屹立的孤山,脸颊上也还透着没有完全冷却的铁板那样的黑红颜色。”

【风】〔古文〕凬飌檒《唐韻》方戎切《集韻》方馮切《正韻》方中切,音楓。風以動萬物也。《莊子·齊物論》大塊噫氣,其名爲風。《河圖》風者,天地之使。《元命包》隂陽怒而爲風。《爾雅·釋天》南風謂之凱風,東風謂之谷風,北風謂之凉風,西風謂之泰風。《禮·樂記》八風從律而不姦。《疏》八方之風也。《史記·律書》東北方條風,立春至。東方明庶風,春分至。東南方淸明風,立夏至。南方景風,夏至至。西南方凉風,立秋至。西方閶闔風,秋分至。西北方不周風,立冬至。北方廣莫風,冬至至。《周禮·春官·保章氏》以十有二風,察天地之和命,乖別之妖

【三尺】1.指法律。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:“周曰:‘三尺安出哉?’”裴骃集解引《汉书音义》:“以三尺竹简书法律也。”前蜀韦庄《和郑拾遗秋日感事》诗:“俭德遵三尺,清朝俟一匡。”清王士禛《香祖笔记》卷一:“光天化日之下,岂容奸孽餘党,胆大泼天,目无三尺?”2.引申为法则、准绳。明沉德符《野获编·诗曲·填词名手》:“近沉寧庵吏部后起,独恪守词家三尺。”3.指剑。《汉书·高祖纪下》:“吾以布衣提三尺,取天下,此非天命乎?”颜师古注:“三尺,剑也。”唐杜甫《奉送苏州李十五长史丈之任》诗:“一毛生凤穴,三尺献龙泉。”明汪錂《

【瘦】《廣韻》所祐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所救切。同。臞也。又《集韻》疎鳩切,音。瘠也。《揚子·太經》山殺瘦。

【竹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張六切《正韻》之六切,音竺。《說文》冬生靑艸,象形。下垂箁箬也。《竹譜》植類之中,有物曰竹。不剛不柔,非草非木。小異空實,大同節目。《又》竹雖冬蒨,性忌殊寒。九河鮮育,五嶺實繁。《詩·衞風》綠竹猗猗。《禮·月令》日短至,則伐木取竹箭。《周禮·夏官》東南曰揚州,其利金、錫、竹箭。《史記·貨殖傳》渭川千畝竹,其人與千戸侯等。《釋名》竹曰个。《淮南子·俶眞訓》竹以水生。又八音之一。《周禮·春官》播之以八音:金石土革絲木竹。《禮·樂記》竹聲濫,濫以立會,會以聚衆。《史記·律書註》古律用竹。

【来月】。南朝梁武帝《答陶弘景论书书》之四:“此外字细画短,多是钟法。今欲令人帖装,未便得付,来月有竟者,当遣送也。”苏曼殊《与刘三书》:“此间学堂俱已开学,但须待来月方可上课也。”典

【一寻】位,八尺为一寻。汉焦赣《易林·渐之颐》:“一寻百节,绸繆相结,其指詰屈,不能解脱。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塞难》:“是何异以一寻之綆,汲百仞之深?”2.寻访或寻觅一次。唐李端《送马尊师》诗:“武陵花木应长在,愿与渔人更一寻。”唐罗隐《咏史》诗:“蠹简遗编试一寻,寂寥前事似如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