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声驰九牧,惠化光千祀

嘉声驰九牧,惠化光千祀

诗句读音
惠化光千祀平仄:仄 平 平 平 仄
拼音: huìhuà guāngqiān sì
嘉声驰九牧平仄:平 平 平 仄 仄
拼音: jiā shēngchíjiǔ mù

嘉声驰九牧,惠化光千祀释义

【惠】〔古文〕①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胡桂切《韻會》胡計切,音慧。《說文》仁也。《書·臯陶謨》安民則惠。《蔡沈註》惠,仁之愛也。又恩也。《書·蔡仲之命》惟惠之懷。又《爾雅·釋言》順也。《書·舜典》亮采惠疇。《詩·邶風》惠然肯來。《毛傳》時有順心也。又《增韻》賜也。《禮·月令》行慶施惠。又賚也。《書·無逸》惠鮮鰥寡。《註》惠鮮者,賚予賙給之,使有生意也。又飾也。《山海經》祠用圭璧之五,五采惠之。《註》惠猶飾也。又三隅矛。《書·顧命》二人雀弁執惠。又《諡法》柔質慈民曰惠。又州名。隋順州,宋改惠州。又姓。出琅邪周惠

【化光】光大。《易·坤》:“坤至柔而动也刚,至静而德方,后得主而有常,含万物而化光。”孔颖达疏:“言含养万物而德化光大也。”南朝宋鲍照《河清颂》:“治博化光,民阜财盛,班白行謡,清綺高咏。”典

【千祀】千年。南朝宋谢瞻《张子房诗》:“惠心奋千祀,清埃播无疆。”唐柳宗元《吊屈原文》:“后先生盖千祀兮,余再逐而浮湘。”明高启《吊伍子胥辞》:“奚千祀而勿毁兮,繄若人之死忠。”

【嘉声】1.美好的声誉。汉蔡邕《郭有道碑》:“聆嘉声而响和者,犹百川之归巨海,鳞介之宗龟龙也。”三国魏高堂隆《谏明帝疏》:“闻之四夷,非嘉声也;垂之竹帛,非令名也。”唐李商隐《五言述德抒情诗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》:“旂常悬祖德,甲令著嘉声。”明吴承恩《赠邑侯念吾高公擢南曹序》:“公实德令政,嘉声而异才,且淹久也。”2.美妙的声音。南朝宋鲍照《代春日行》:“春山茂,春日明,园中鸟,多嘉声。”

【驰】〔古文〕《廣韻》直離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陳知切,音池。《玉篇》走奔也。《廣韻》馳騖也,疾驅也。《左傳·莊十年》公將馳之。又《玉篇》天子道也。《正字通》馳道,天子所行路,若今之中道。又姓。《姓苑》明馳九垓,仁壽縣舉人。又《集韻》唐何切,音駝。亦走也。又叶徒臥切,音隋。《詩·小雅》不失其馳,舍矢如破。又叶尺里切,音恥。《劉向·九歎》周流覽於四海兮,志升降以高馳。徵九神於回極兮,建虹采以招指。又叶直詈切,音滯。《蔡邕·彈棊賦》於是列象,彫華逞麗。豐腹斂邊,中隱四企。輕利調博,易使騁馳。

【九牧】九州之长。《周礼·秋官·掌交》:“九牧之维。”郑玄注:“九牧,九州之牧。”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九州之长,入天子之国曰牧。”郑玄注:“每一州之中,天子选诸侯之贤者以为之牧也。”2.指地方长官。宋叶适《故礼部尚书黄公墓志铭》:“小犹管、晏,大可召、毕。中列三品,外倡九牧。”3.即九州。《荀子·解蔽》:“文王监於殷紂,故主其心而慎治之,是以能长用吕望而身不失道,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。”杨倞注:“九牧,九州也。”《史记·孝武本纪》:“禹收九牧之金,铸九鼎。”《后汉书·孔融传》:“以九牧之地,千八百君。”李贤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