诘朝砺斧寻,视暮行歌归

诘朝砺斧寻,视暮行歌归

诗句读音
视暮行歌归平仄:仄 仄 平 平 平
拼音: shìmùxíng gēguī
诘朝砺斧寻平仄:平 平 仄 仄 平
拼音: jí cháolì3xún

诘朝砺斧寻,视暮行歌归释义

【视】〔古文〕眡眎《集韻》時利切《韻會》是義切《正韻》時吏切,音嗜。《說文》瞻也。《博雅》明也。《易·履卦》視履考祥。《書·大甲》視遠惟明。又《字彙》看待也。《左傳·成三年》鄭賈人如晉,荀罃善視之。又《博雅》效也。《書·大甲》視乃厥祖。《疏》言當法視其祖而行之。又《小爾雅》比也。《左傳·襄二十七年》季武子使謂叔孫以公命,曰:視邾滕。《註》欲比小國。《禮·檀弓》公室視豐。《疏》言視者不正,相當比擬之辭也。又猶納也。《禮·坊記》君子於有饋者弗能見,則不視其饋。《註》不視,猶不納也。又猶敎也。《儀禮·鄕射禮》命釋獲者

【暮】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莫故切,音慕。本作莫。《說文》莫,日且冥也。从日,在茻中。《註》平野中望日將落,如在草茻中也。《史記·伍子胥傳》吾日暮塗遠。《屈原·離騷》恐美人之遲暮。○按經典本皆作莫。今或相承用暮字。

【行歌】走边歌唱。借以发抒自己的感情,表示自己的意向、意愿等。《晏子春秋·杂上十二》:“梁丘据左操瑟,右挈竽,行歌而出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三五回:“久闻使君纳士招贤,欲来投托,未敢輒造;故行歌於市,以动尊听耳。”清孙枝蔚《贫士诗》:“行歌每负薪,听者勿沾巾。”典

【诘朝】诘旦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戒尔车乘,敬尔君事,詰朝将见。”杜预注:“詰朝,平旦。”唐储光羲《樵父词》:“詰朝礪斧寻,视暮行歌归。”清周亮工《五月廿九日烈风雷雨闻铁崖明朝行黯然赋此送之》:“怒雨号风半夜惊,遥传我友詰朝行。”郭孝成《鄂省各属之光复》:“初九日詰朝,由张国荃、李秀昂、黄仁菼、黄裕斌统率进发。”

【砺】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力制切,音例。《書·費誓》礪乃鋒刃。《傳》磨石也。《正義》厲以粗糲爲稱,故砥細於礪。《玉篇》崦滋山礪石,可磨刃。《說文》經典通用厲。

【斧】《唐韻》方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匪父切,音甫。《說文》斫也。《釋名》斧,甫也。甫,始也。凡將制器,始用斧伐木,已乃制之也。《廣韻》神農作斤斧陶冶。《易·旅卦》得其資斧。《註》斧,所以斫除荆棘,以安其舍者也。《孟子》斧斤以時入山林。《詩·豳風》旣破我斧。《傳》隋銎曰斧。又凡以斧斫物,亦曰斧。《古詩·苦寒歌》擔囊行取薪,斧氷持作糜。《註》天寒水凍,故斫氷作粥也。又仙名。《左思·蜀都賦》山圖采而得道,赤斧服而不朽。《註》列仙服丹砂不死也。又《儀禮·覲禮》天子設斧依于戸牖之閒。《註》依,如今綈素屛風也。有繡斧文,所